标题 | 水土保持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探思 |
范文 | 乔萍 张艳梅 【摘 ?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土保持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水土保持治理,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危机分析,讲述了水土保持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用处。 【关键词】 水土流失;县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S157 ? ? ? ? ?文献识别码:A ? ? ? ? ? ? ?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10-0141-14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s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but also ushered in great developmen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ontrol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in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il erosion and crisis analysis in China, and describes the us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Key words] ?soil erosion; county economy; development 在社會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水土保持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变得异常关键。生态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当地经济发展,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建成生态文明有极为关键的作用。我国对水利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特别在水土保持上,基于流域管理,退耕还林等基本口粮田项目等都对各县的水利事业和县域的经济有一定促进作用。下文综合近几年水保项目,对水土保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加以综合分析和总结。 1 ?水土保持的危害及现存的问题 1.1 ?危害 供水水源地上游的水土流失让泥沙入库,导致水库库容的萎缩,蓄水能力不断消减,从而降低了水库的供水能力。严重干扰了此地的环境水容量,每每历经暴雨,便会有大量径流泥沙下泄,将农药、化肥中营养物质带入水体,造成面源污染。同时泥沙下泄问题,也给下游水库堤防带来了巨大的防洪压力,对此采取的泄洪措施而浪费了巨量的水资源,在干旱时节又让河道水量出现断流。 1.2 ?存在问题 我国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来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我国现存坡耕地面积较大,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土保持的任务还很艰巨;2、高标准农田占比较小,基本农田保土保水保墒效果仍需加强;3、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黄土高原沟壑从横,沟道水土保持治理目前还是短板;4、水土保持监测还很薄弱;5、水土保持的科技含量期待提高。 2 ?水土保持工作对策 2.1 ?提升认识,加大宣传,调动人们积极性 进行有效的宣传,让有关水土保持和其配套法规的基本精神和执法程序加以普及,全社会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意识进一步提高,具体方法为:对“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等主题大力宣传;利用电视、网络等类型展开专题宣传;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召开现场会议等各种类型的宣传。在水土保持治理过程中,加强乡村投入,让水保生态建设有一个较为稳固的资金渠道。并且加速“四荒”开发整治力度,鼓励单位和个人根据“谁投资、谁拥有、谁管控、谁受益”的原则,采用承包、租聘、股份、合作等方式组成治理开发“四荒”资源,调动群众治理山水的主动性,加速整治步伐[1]。 2.2 ?紧抓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整治力度 项目建设是水土得以持续发展的根基,是加速全体水土保持生态修筑脚步的主要方法。近几年,国家、省级水土保持项目多项,中央预算资金达到了1.03亿元。我们要将这些项目落实到地,从根本上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度。 3 ?加大法治监督,落实水土保持 3.1 ?把握信息,及时介入 对生产建设环境评价的公示信息及时把握生产建设项目动态,利用水利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平台,规范项目管理,及时查询发改委项目立项文件,掌握项目信息,开展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等工作。同时有必要跟市政、能源环保等部门有效交流,正规前置审批程序,达成新上项目核准和批复前必须编报保持水土方案的共识,有效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的申报率和审批率。 3.2 ?提高现场执法巡查力度 经过在现场巡查,多方搜集整理线索,提高现场执法力度,增强了生产建设项目落实水保措施的法治意识和人们的自觉性,更好规范了项目建设行为。近年来省、市和县三级多次巡查项目现场,对水保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对水土保持的落实进行监督,对部分水土保持违法行为严肃处理。 3.3 ?加大跟省、市县各部门沟通和衔接,构成共同水土保持工作的合力 省、市、县都成立由政府主导或者主管,各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水土保持责任委员会,要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对水土保持工作首先明确任务,其次要在分责的基础上形成合力,携手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高效完成。 3.4 ?加大执法力度,巩固治理效果 在处理好治理的同时,加速执法力度,杜绝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情况出现,各流域均要配备好预防监控检查人员,保护治理结果。加大执法监督,对项目所进行的《水保方案》进行审批,杜绝人为水土流失的出现。 4 ?水土保持域县经济的全面发展 4.1 ?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民生活和国家安定的头等大事,水土保持对确保粮食稳产高产意义重大。我国自从采取了有效措施提高粮食出产水平以来,粮食库存有了大幅度增加,粮食供给完成了从长期到短期到总量基本的均衡。但是从长期看,很多专家对粮食供求关系存有担忧。这是由于人均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因为人地矛盾,城市化速度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升,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是保证国家食物安全的前提,而其本源就在于水土保持的效果好坏。 4.2 ?扩张人口环境容量 一个地区的人口环境容量,也就是在一个可预见的时期中,此地对物资的利用、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维持符合社会文化标准的物质生活水准前提下,此地区还可以持续供养人口的数量。水土保持的有效进行,能够扩大当地人口环境容量。 4.3 ?改良土地分配和产业构架 产业结构的高度优化多会在各产业间的产值方面反映,比如国民的收入比例等;伴随农业生产智能化的出现,我国整体产业架构高度化的趋势为:种植业比重明显降低,但是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畜牧业比重逐渐增高;林业从供应产品资料转变为着重环境生态功能,维持和增加森林覆盖愈发变得关键;着重养殖,养殖比重渐渐上升。这些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和效果巩固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4 ?推动制度的更新,吸引各方资金投入 水土保持的推演过程中包含了制度的优化,其整体的趋势会从管制性向着引导性情况扭转,鼓励民间机构参与到水土保持的施工中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去努力执行,集合全社会的力量一同保护水土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投入水土保持治理当中,共同建成我们美丽家国山川。 4.5 ?给县域旅游提供了很好的人文环境 伴随县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行,水保项目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项目实践后蓄水保土有了明显提高,降低了区域内水土流失程度,提高区域内植被的自然生态复原能力,降低了山坡径流造成的水土流水侵害。水保示范园的建设让曾经荒草满地、满目疮痍的景象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天蓝、水绿、山青的美丽景象和宜人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济发展。 4.6 ?给农村经济提供了较好的自然环境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立县、工业强县、农业强县”的战略决策,实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做大做强品牌突出,第三产业成就斐然。水保项目的实施给县域经济带来了商机。大型生态酒店,养殖场和农家乐都出现,休闲农业中各种采摘园同样会吸引大量游客,水土保持带来了自然环境的改善,提高了生态效益,也带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4.7 ?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出现 在下游农田进行小流域治理和淤地坝治理能够缓解由于农田损坏而带来的损害,确保农、林、牧的正常进展。农田恢复区整个区域都进行渠道改良、道路修整及林草保护措施,各种措施所发挥的作用在蓄水保土方面效果显著,改良了区域内渠道、道路、田面土壤受到的冲刷和侵蚀,有效缓解了区域内水土流失情况。提升了区域中植被的自然生态恢复能力,增加了区域中林草的郁闭度和土壤结构的紧实度,降低了山坡径流导致的水土流失现象。缓解了山坡自然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出现。防护了河流沿岸的天然生态均衡的同时,也提高了对山区居住人口生命安全的防护力度。自然灾害的减少,也对治理区域的水资源起到了一定调节作用。经过长期冲刷构成的大面积土地通过改造后作为农田种植适生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自然灾害的产生。 5 ?结束语 水土保持各项措施的实施,不但控制了水土流失,更有效缓解了水的面源污染,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将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提升土地利用率,让土地持续利用,使经济持续发展,加速县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 萍. 资源型县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探索——以四 ? ? ? ? 川省筠連县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15):133-134. (编辑:李晓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