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天祝藏区大黄设施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
范文 | 徐文栋 郎增明 李春兰 摘 ? 要:设施农业是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一种、可实现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和省力型生产方式,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天祝藏区的大黄设施栽培面积也逐年扩大。通过对大黄设施高效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为天祝藏区大黄设施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天祝藏区;大黄;设施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设施农业是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一种、可实现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和省力型生产方式[1],是通过人工技术改变自然环境条件,创造帮助动植物生长的最优环境因子,使其能够全天候生长的现代农业技术。与普通农业相比,设施农业产业化程度高、效益好、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强[2]。 天祝藏族自治县是河西走廊东端门户,位于甘肃中部、祁连山东部南北麓,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海拔2 040~4 874 m。光照资源充沛、丰富,年日照时数在3 000 h左右,昼夜温差较大,冬季阴雨天气少[3]。境内高海拔、冷凉气候的自然条件,是发展设施农业的最佳选择。 大黄又叫香大黄、川军,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医临床和中成药生产中大量使用的重要药材,具有凉血解毒、泻热通肠的功效,药用历史悠久[4]。天祝藏区大黄栽培历史悠久,大黃产量高、质量优,在中草药市场享有极高的声誉[5]。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大黄资源的过度采挖,天祝藏区野生大黄物种资源已达濒危状态,目前市场上的大黄以人工栽培为主。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大黄的设施栽培面积也逐年扩大,但对大黄设施栽培技术的研究还未深入展开,影响了大黄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1 ? 大黄生物学特性 1.1 ? 植物学形态特征 大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 m左右,地下有粗壮的肉状根和根状茎,根木质化、不分叉、呈萝卜形,茎直立、不分枝,单叶互生、掌状,秋季开淡黄色花,蒴果红色三角形。花期为6—7月,果期为7—8月。 1.2 ? 生长习性 大黄喜凉爽气候,怕高温,忌连作,需隔4~5年再种,因此降水较多、海拔较高的地区是其最佳的生长环境[6],宜和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在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里生长良好,黑泥土次之。大黄种子容易萌发,在5~15 ℃时发芽率85%以上。种子寿命1~2年。 2 ? 设施栽培技术 2.1 ? 整地施肥 在日光温室内,将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与基质、优质农家肥和中性、微碱性的沙质土壤按3∶2∶2∶3的比例均匀混合后摊平,通过整地耕翻入土,深耕20 cm左右,将地耕平、整细。 2.2 ? 大黄种子处理 大黄主要通过种子繁殖。精选3年生大黄所结的饱满种子,在20~30 ℃的蒸馏水中浸泡3~8 h后,放置在育苗钵中用湿布将要催芽的种子覆盖起来,每天定时翻动2次,少量种子萌发时,揭去覆盖物稍晾水分后,即可播种。 2.3 ? 大黄种植方式 有直接播种和育苗移栽两种:①直接播种方法。在整好地的日光温室内,按株行距为45 cm×60 cm点穴,穴深度为3 cm,每穴点种子5~6粒,覆土后压紧,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②育苗移栽方法。育苗可分为工厂化育苗和日光温室内就地育苗。工厂化育苗通过现代玻璃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将萌发好的大黄种子移栽到营养钵中,在玻璃温室内利用基质和营养液培养至10 cm高,炼苗后移栽到日光温室内。就地育苗是在日光温室选一平整地块,整成1 m宽的平畦并浇水,待表土湿润、松散时,用工具按行距15 cm开3 cm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施于沟内并覆土,保证种子不露头(春季于3—5月播种,秋季于8—9月播种,由于秋播时种子新鲜、发芽率高,幼苗栽植后植株生长健壮、产量高,因此以秋播为主)。春季育的苗在次年3—5月期间移栽,秋季育的苗在次年8—9月移栽。移栽时挖行距60 cm、宽24 cm,深30 cm左右的沟,将土培成垄,在沟内施用5 000 kg左右农家肥,再用铁锹使肥料与土均匀混合整平,然后移栽种苗。当幼苗刚开始萌动时,选健壮幼苗从育苗畦内挖出,削去侧根和尾梢后移栽,注意将芽头平放入沟内,株距30~45 cm,摆好后覆土整平。 3 ? 栽培管理 3.1 ? 温室环境管理 大黄生长喜冷凉、光照而厌湿热,因此日光温室内的温度应不超过30 ℃,打开通风口及时通风换气除湿,以提高室内CO2含量,可在日光温室后墙悬挂反光板,以增加光照强度。 3.2 ? 间苗除草 定植后,植株长出2~3片叶时实施间苗定苗,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当叶片长至15 cm高时,中耕除草并培土施肥,保证幼苗正常生长。 3.3 ? 培土施肥 移栽定植6个月后在大黄根部进行培土,8个月后实施2次培土,保证大黄根部充分生长;移栽第2年后,将优质农家肥按照4 000 kg/667 m2用量与垄上的土混匀,培至植株茎基部,为大黄后期生长提供养分,保证其正常生长。 3.4 ? 割除花苔 当大黄生长至出花苔时,除留种者外,其余花苔选择晴天用镰刀割去,并在割苔处培土、用脚踩实,防止水汽浸入引起根茎腐烂。 4 ? 病虫害防治 4.1 ? 根腐病 根腐病是大黄最常见的毁灭性病害,大多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病,一般在收获当年或前一年发生。其主要为害幼苗及根茎,症状是在根茎上呈湿润状大小不等的病斑,局部病斑变黑腐烂,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在大黄栽培方面,防治该病可采用轮作方式、及时排水以降低湿度等措施,对尚未发病的幼苗采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浇灌根部,7~10 d浇1次,连续浇3~4次,进行预防。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应及时清理,将病株带出田外做集中烧毁或深埋处理,并用5%的石灰乳浇灌病穴,对防治根腐病有良好效果。 4.2 ? 锈病 主要为害大黄幼苗和成株叶片,其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鲜黄色斑点,并逐渐枯萎。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进行预防。 4.3 ? 轮纹病 其症状为叶部病斑周围紫红色,中间黄白色,具有同心轮纹状。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叶片枯萎凋落。 防治方法:轮纹病发病初期用代森锰锌喷雾,每隔7 d使用1次,连喷1~2次;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抗病力。 4.4 ? 黑粉病 主要为害大黄叶片,其症状为叶片上有红色隆起状斑,有的呈鲜红色脓疱状,俗称红疱,直至叶片穿孔、枯萎。 防治方法:在栽培前增施磷、钾肥,发病期用4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预防。 4.5 ? 蚜虫 蚜虫在6—7月为害严重,可用抗蚜威、吡虫啉等进行防治。 5 ? 结论 大黄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并且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因此在市场上的需求很大[7]。作为天祝藏区重要的道地药材,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大黄产业逐步走向快速发展的快车道。由于野生大黄资源少,市场供不应求,前景广阔[8],利用设施高效栽培技术栽培大黄,周期短、见效快,同时作为一个很好的扶贫产业,可有效实现天祝藏区农牧民的脱贫增收。 当前,我国大黄栽培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如适宜人工栽培的品种较少,种子、种质退化严重,栽培种植管理水平低下、GAP(良好农业规范)体系不完善等,影响大黄药材的产量和品质。通过人工控制大黄生长的环境条件,应用现代作物栽培理论,提高大黄种植管理水平,不但能缩短大黄的生长周期,提前收获大黄产品,而且能提高大黄的产量和品质,提升天祝藏区农牧民收入,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1 ] 徐文栋.光照、种植密度与采收期对植物工厂内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5. [ 2 ] 张健.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J].吉林农业,2020(1):51-52. [ 3 ] 张君瑗.天祝藏区反季节特色温室果蔬发展现状及对策初探[J].农家参谋,2019(24): 72-73. [ 4 ] 贺军权,欧阳晓玫,朱俊儒,等.甘肃不同产区大黄药材的综合质量考察[J].中成药,2007(1):88-90. [ 5 ] 李莉.不同道地产区大黄资源现状与药材质量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吉林:长春中医药大学,2014. [ 6 ] 陳文霞,谈献和.中药材栽培与土壤生态因子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12):48. [ 7 ] 李斌,赵婷婷.甘肃民族地区发展中药产业的思考经济[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 212-213. [ 8 ] 罗中华,云立新.甘肃中药产业品牌战略实施中的政策支持研究[J].社科纵横,2011,26(9):25-2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