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中美文化差异谈青少年礼仪教育
范文

    赵欣

    本文为2014年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职业为导向,突显专业特色,优化英语教学体系》(项目号:2014-ms227); 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以中国为主的东方文化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对礼仪的影响,分析了中美社交礼仪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探讨了中国加强对青少年礼仪教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期提高青少年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中美礼仪;文化差异;青少年;礼仪教育;重要性

    礼仪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按照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或行为习惯进行活动。现代社会,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跨国家跨地区的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全球化进程带来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突显,其消极影响更是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种,侧重于研究礼仪的概念、特点、功能和重要性;第二种,侧重于对中国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礼仪教育现状、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研究对象涉及大、中、小学生和中职生,多以大学生为主;第三种,侧重于对中外交往中存在的礼仪差异进行对比研究,涵盖会面、交谈、餐饮、婚礼等多个方面。上述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礼仪教育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然而,它们都是围绕礼仪概念从理论层面展开论述,未能深入挖掘如何将中西礼仪的文化差异理论研究应用于西方社会交往的实践活动中,进而提升礼仪研究的社会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礼仪教育在我国进入全面复兴阶段,以金正昆教授为代表的礼仪教育专家和学者们对礼仪教育开展了大量研究和论证,各种礼仪教育读本和教材不断涌现。但在中国知网上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中, 以“中西礼仪”为主题检索词,相关文章93篇,以“中美礼仪”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仅有1篇文章。因此,文章以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为背景,细致地分析中美礼仪文化差异的同时,深入地阐述其背后的文化因素,旨在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礼仪素养教育,使其成为传播中国礼仪文化的传播大使,改善和提升国家形象。

    一、东西方礼仪文化的发展

    礼仪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礼仪文化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不仅与道德、教育、宗教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且自身也有着深刻的理论来源。西方礼仪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发展于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期,成熟于现代社会。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礼仪文化始于原始社会,形成于奴隶社会。尽管影响中西文化的因素错综复杂,但是总得说来,儒、释、道文化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而塑造西方文化的则是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当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自然也会对在社会文化中发展起来的礼仪产生影响。诸多相关论著便应运而生,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的《成功之路丛书》,法国学者让·塞尔著《西方礼节与习俗》,英国学者埃尔西·伯奇·唐纳德的《现代西方礼仪》等等。而我国的《周礼》、《仪礼》、《礼仪》三部古代著名礼典,更是集中涵盖了中国传统礼仪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国礼仪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人的正确行为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人际交往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此后,孔孟等儒家的礼仪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是人们交往时的一种行为规范,如礼貌、礼节,而“仪”则指仪式、仪表、仪态,是指被人们规定的共同认可的程序。简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西方,礼仪一词最早源于法语的“Etiquette”,指“法庭上的通行证”。英语中引入“Etiquette”后便有了礼仪的含义,成为人们交往中应遵循的规矩和准则,意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礼仪不仅是行为方式的外在表现,更是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的内在升华。礼仪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繁荣,并为维护人类社会的稳定秩序及和谐交际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中美文化对礼仪的影响

    中国是有着古老文明的农业大国,美国是一个新兴的超级工业大国。无论是地理环境、社会制度、生产方式、文化传统、个性特征以及民族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中美两国的民众观念因受到不同语境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影响,礼仪交往中呈现出迥异的文化特征。总的来说,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中国礼文化提倡谦虚谨慎,强调“贬己尊人”;美国礼文化崇尚务实,强调个人荣誉感。2.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中国礼文化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美国礼文化秉承欧洲文化影响,强调人权观念,主张自由平等。3.中国礼文化深受封建家长制,注重个体与团体的关系;美国礼文化有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4.中国礼文化注重伦理,提倡重义轻利;美国礼文化信奉个人主义,强调法治。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所要遵循的规则和惯例存在差异。中美礼仪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对礼仪有着不同的诠释,对合乎礼仪的行为规范诸如在见面与告别、社交称谓、赞扬与应答、致谢与回复、交谈、餐饮、婚俗、时间观念等方面都有细致入微、迥然不同的行为准则。中美两国只有深刻地探寻礼仪文化的互通性,了解彼此文化的异同点,才能求同存异,切实体会到礼仪的文化底蕴。在青少年中开展礼仪教育,有助于广大青少年更好地把握交际原则和习惯, 减少因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良好得体的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决定了他国人士对自己国家文明程度的评价,并对弘扬中华文明礼仪,提高国民素质、改善国家形象等方面意义深远。

    三、青少年进行礼仪文化教育的意义

    1、现实意义

    (1)我国的青少年礼仪教育现状堪忧,改革刻不容缓。随着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培养青少年的文明素质,都以不同的方式对公民实施着礼仪教育。新加坡将日常规范纳入法律体系中,韩国将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所必要的礼节作为《道德》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强调“绅士”教育的英国将“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作为教育的出发点;美国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公民教育”之中,并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我国的礼仪教育发展相对缓慢,过于教条、僵硬和死板。灌输式的礼仪教育一味强迫人们接受外在的约束和规范,却无法转化为内在的认可,从而无法以一种较为持久的方式成为自觉行为实践的需要。

    (2)留学生人数剧增,青少年礼仪文化备受考验。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芩建军司长在出席2014年中国留学论坛时指出,目前,中国已成为最大留学生生源国。近五年出国总人数就达到166万,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91%集中在美国、新加坡等西方国家。2013 年中国以近1亿人次出境旅游,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市场。但同时发现,个别留学生不文明的举动一同被带出了国门。礼仪本无优劣高下之分,学习西方礼仪的目的,归根到底还是为更好地促进交流,使沟通更顺畅。既可以使走出国门的莘莘学子尽快熟悉、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使留学生活更圆满;也可使出境游客在文明观景的举手投足间,使西方社会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中华礼仪的熏陶,从而对中华礼仪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好的掌握。

    (3)中美较量不断升级,必将演变成人文素质的较量。中美两国作为引领全球政治格局的两个超级大国,在世界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关系跌宕起伏,暗战不断。无论从政治军事还是经济角度来看,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礼仪外在表现为言谈举止,内在则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心理。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良好的礼仪有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净化与美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 礼仪的不断实践更会使青少年的心灵得到净化,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从而使他们逐渐形成一个社会人必须具备的价值观。

    2、理论意义

    清代教育家颜元提出: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在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文化发展的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横向吸收和借鉴西方礼仪文化中符合现代文明的成分,并加以改造、丰富和促进我国礼仪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使其更好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为中国更顺利地走向世界发挥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礼仪能折射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因此,肩负祖国未来发展的广大青少年也应着眼于纵向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从点滴的日常行为举止做起,重拾中国传统礼仪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并善于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精神,成为中华文明礼仪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文明从来不是生而就有,提升也不会一蹴而就。只有在横向吸收和纵向继承的学习中,中国礼仪文化才能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健康发展。

    四、结论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和文明规范, 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礼仪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彰显人格魅力,增强民族的尊严感。它有助于发展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友谊。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的形象往往是通过其成员和民众对礼仪的重视及履行程度来体现的。礼仪是一种文化特征,是社会历史的沉淀物,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熟稔中美社交礼仪文化差异,不仅能够促进我们的英语语言学习兴趣,还有利于中美在社会交往各个领域中增进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 陈许.中美礼仪中的观念差异浅探[J].英语研究,2002.12.

    [2] 邓慧.论中西方文化对礼仪的影响[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8.

    [3] 饶纪红.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J].江西社会科学,2005.4.

    【作者简介】

    赵 欣(1979-)女,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