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会计流程内嵌审计流程的基本思路探讨 |
范文 | 张晓雷 摘 要:审计与会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会计发展受到审计发展的影响,两者结合可有效的推动会计的高效发展。而本文就主要针对如何将审计流程嵌入到会计流程中进行了简要的探究,通过持续审计对持续监控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会计流程内嵌审计流程的基本思路,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流程;审计流程;基本思路 就现阶段的IT发展状况来说,会计信息在供求上出现了新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合理的对会计流程进行调整,并合理的对信息生态环境进行创新塑造,而为了能够使得会计流程可以正常的进行,还需要加强持续监控的力度。依据持续审计来对持续监控所面对的风险进行评估,将业务系统融合其中,使得持续审计可以充分的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从而实现会计与审计之间的高效连接。从这一点来说,会计流程中内嵌审计流程就有其一定的必要性。下面本文就针对会计流程内嵌审计流程的基本思路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持续审计对持续监控的利用 采取持续监控的方式来对会计流程进行监督管理。在持续监控的过程中,相关的审计人员可以依据管理人员设定的持续监控系统来将审计模块(EMA)嵌入到会计流程中。这样就可以使得监控方式能够结合,利用这样的监控方式可以有效的获取到会计的运作信息,应用系统可以对会计流程以及审计流程进行数据的分析,从而可以获知在监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交易存在的异常状态,同时可以借助邮件或者是短信的形式,来进行报警,使得相关的负责人员能够及时的做好相应的应对方案,以确保下一步行动的顺利开展。 以审计的内在角度进行分析,审计模块与持续监控在功能上有着一定的相似处,造成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审计监控产生了影响。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有效的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的内部监控,使得管理人员能够作为监控的参与者与执行者而存在。而国际的相关审计指南中也对持续审计与持续监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强调在持续审计的过程中,要合理的进行持续监控,使得控制程序能够具有有效性的特点,并且在信息的决策上具备可靠性。 而在相关的内部监控指南中,进一步细化了持续审计与持续监控的关系,现阶段,部分企业在持续监控上存在不足,并且没有设置专门的监控程序,这样就使得持续监控无法高效的开展,进而导致持续审计出现问题。面对这样的状况,内部设计部门会自主的加入到持续监控程序的构建中,帮助持续监控程序可以正常的应用,但是其并不具备该程序的所有权。 持续审计其是就是一种在高频段进行审计的模式,要想使得持续审计可以顺利的开展,就需要针对审计程序进行自动化处理。而内部审计部门在对审计模块以及管理层进行持续监控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相应的审计程序的应用方式,并将其融合到持续监控系统中。换句话说,就是将审计程序进行自动化处理,使得审计流程可以合理的嵌入到会计流程中。 二、嵌入审计流程基本思路 要想保障审计的质量,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并且具有较强的独立判断能力,能够合理的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审计程序的运行,并且在审计程序运行的时候,要具有一定的刚性。在人工审计上,要具有柔性,人工与自动化之间有着明显的特性差异,基于这种差异,在进行审计流程转换的时候,必须要合理的对审计流程进行重构,并将其从会计流程中独立开来,针对审计判断中可以进行调整的部分以及人工执行的审计程序中不能够调整的部分进行有效的区分,从而使得审计程序可以实现自动化。 1.将审计程序进行有效规范 为了能够使得审计程序可以完全的实现自动化,就需要规范手工程序,针对审计程序进行规范化处理,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构建一个固定化的审计模式。这样就可以使得审计人员在思想意识上能够增强对审计的认识,使得其在应用审计程序的过程汇总,可以保障审计程序执行的准确性。 从审计程序自动化实现的结果来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将手工审计程序换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型,其一是能够直接实现的,其二就是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其三就是无法实现的。简单来说,可直接实现的审计程序一般为重复性较强或者是常规性的审计程序,而不具备实现可能性的审计程序则一般指代的是无法利用计算机来代替程序执行的手工程序。而具备实现可能性的审计程序则是一些能够在逻辑判断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机的应用,并可以达到规范性要求的审计程序。 所谓的规范化的审计程序就是针对一些可能实现自动化的审计程序进行规范化的处理。这种规范化不具有伤害性质,而且不会无法对审计做出正确的判断,规范化所指的就是审计人员能够在不同的背景下,针对审计所具有的特点来进行计算机的应用,并且以一种固定的方式进行程序的执行,严禁随意执行。而这种规范化也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具备一定的自主判断能力,能够对审计系统进行构建方法应用几率进行准确的评估,特别是能够了解一些工程学常识。之所以要对审计程序进行规范化处理,就是为了能够使得人工审计程序可以和计算机审计程序进行自由的转换,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针对程序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 2.应用基线实现自动化 在将一些审计程序进行规范的过程中,有些不是因为技术的原因就是因为成本的原因而导致不能顺利进行,在这时合理引入基线监控对实现审计程序的自动化具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基线而言,其主要是一个依据,为以后的审计过程提供依据。当系统运行时,会将后续时点与基线做比较,找到发生偏离的基线,并查找其原因,最终实现了审计的自动化。与以往的方式相比,此种方式较容易实施,并且只需要很低的成本,但是也存在着缺点,审计的覆盖面非常狭窄,只会对限制性控制设置起到作用。 在对基线进行设置时,可以利用上次的全面审计结果,也可以又一次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来获得。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基线也要相应的进行变化,并且在设置基线时,一定要认真考虑风险与成本二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说,越固定的参数值,被用于基线的监控中显得越合适。在设置基线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在刚开始设置完成之后,应该研究分析监控的结果,进而判断是否应该添加、修改或者删除当前的基线值,一直到系统稳定运行时结束。在将控制基准设置完成之后,则应该对其进行合理评估。 3.确定执行频率 如果持续审计具有较高的频率,并且是在高频段上得到了认证,那么认证效果也会更加的理想。在审计程序运行的过程中,频率也会越来越高。这样就可以使得审计程序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因此,审计人员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来对持续审计频率进行有效的获取,并将频率与既定的范围进行对照比较,同时要与传统的审计进行比较,由比较结果可以看出,持续审计的效率相对较高。同时,审计流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审计程序中可利用的资源也会对审计频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4.强化警报管理 一般来说,企业都会设置预警管理系统,这一系统主要就是为了针对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事先提醒的一个体系。而持续审计系统是企业预警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系统的应用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预警管理系统。在审计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警报会直接被发送。在经过一些渠道后,可以将报警信息传送到审计人员的受伤,针对审计报警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能够针对大量的报警信息可以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防止不必要问题的出现。而要做到这点,就需要针对警报管理不断的进行完善处理,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和顺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会计流程内部进行审计流程的嵌入,不仅使得会计流程可以顺利的进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持续监控可以得到最终的实现,保障了持续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使得会计信息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均能够被解决,这对我国的会计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阳杰,应里孟.会计流程内嵌审计流程的基本思路探讨[J].商业会计,2012.5(10). [2]王伟国.基于事项会计理论的会计流程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01). [3]范薇薇.基于业务流程重组的会计流程重组[D].西南财经大学,2011.4(01). [4]杨颖.规范审计流程,加强过程管理[J].科技创业家,2013(22). [5]陈润宇,刘志耕.浅谈解决风险评估审计程序执行问题的思路[J].财会学习,2010(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