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小说
白话小说中国古代文学中,用通俗生动的口语写成的小说。起于宋代的话本,如《京本通俗小说》和《清平山堂话本》中所搜集的作品。明、清的拟话本和部分章回小说也属白话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然在市井间,则别有艺文兴起。即以俚语著书,叙述故事,谓之‘平话’,即今所谓‘白话小说’者是也”。宋代话本以前,在敦煌变文中曾有一些俗文故事,约为唐末五代人的钞本。白话小说吸收当时市民生活口语写作,生动活泼,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与传奇、笔记小说中的典雅文言风格迥异。如《灯花婆婆》:“夫人曾劝丈夫莫要多口,到此未免抢白几句,那官人是个正直男子,如何肯伏气,为此言语往来上,夫人心中不乐,害成 一病。请医调治,三好两歉,不能痊可。忽 一日夜间,夫人稍觉舒适,便吃了点粥汤。养娘收粥碗时,见那银灯昏暗起来,便道:‘夫人,且喜好个大灯花’。夫人道:‘我有甚喜事? 且与我剔去则个,落得眼前明亮,心上也爽快’”。白话小说的兴起,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促进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兴旺发达。“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提倡的白话小说,则是运用现代白话文写作,与古代白话小说又有明显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