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插科打诨 |
释义 | 插科打诨插科打诨简称科诨。中国古代戏曲用以调剂戏剧场面的冷、热,引起观众看戏的一种编剧艺术手法和方式。科是引人发笑的滑稽动作,诨是幽默、诙谐的语言。二者共同构成一种充满喜剧色彩的场面,穿插在整本戏中。宋杂剧中的这种手法,渊源于唐参军戏,并对宋诗坛有着重要影响。以插科打诨为主要内容的金院本称“笑乐院本”。元杂剧剧本和南戏、传奇、地方戏剧本也都沿用。明中叶以后,许多剧作家都很注意运用这种手法,不少曲论家还有这方面的理论总结。称它是“戏剧眼目”,“看戏人之参汤”。明·王骥德《曲论》:“插科打诨,须作得极妙,又下得恰好。如善说笑话者,不动声色,而令人绝倒,方妙。大略曲冷不闹场处,得净丑间插一科,可博人哄堂,亦是戏剧眼目。”清·李渔《闲情偶寄》:“科诨,……乃看戏人参汤也。养精益神,使人不倦,全在于此”。并提出插科打诨应:“戒淫亵”,“忌俗恶”、“重关系”、“贵自然”四条原则; 同时指出: 科诨“不止为花面而设,通场角色皆不可少”,“妙在水到渠成,天机自露。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斯为科诨之妙境耳”。在悲剧和正剧作品中,这种手法也经常采用,借以达到“寓庄于谐”、“抑圣为狂”的艺术效果。 【插科打诨】指戏曲演员在演出中穿插些滑稽的表演和道白来引人发笑。 插科打诨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引人发笑,谓之 “插科打诨”。 逗乐 逗乐笑 斗侃 逗乐子 插科打诨 241.插科打诨(p1294.1)释文有云: “演剧时,掺入诙谐之语和滑稽动作,引众人发笑,叫‘插科打诨’。明·高则诚《琵琶记》: ‘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