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学科跨文化意识中挖掘学科育人元素
范文

    马林

    在大数据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的重要育人价值之一,这其中包含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等。英语教师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拥有民族自尊心的同时,学会接受并尊重异国文化,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想实现英语学科独特的育人目标,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通过显性的活动和隐性的渗透,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和本国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力求在英语学科中挖掘学科育人元素,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化认同感;本文将以高一上学期牛津上海版《More places to visit》的设计和反思为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的跨文化意识,凸显英语学科育人功能。

    一、学科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是学科育人元素的灵魂

    结合新高考背景下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我校创新提出课堂教学改革:三学三研的课堂教学模式:自学自研,互学互研,深学深研的指导思想,其目的是体现学科的育人功能。英语学科要落实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以及学科功能,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和运用英语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健康发展意识,增加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及跨文化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根据《课程标准》对口语和阅读的要求分别是:高中生应能就课文内容等学习材料进行回答、简单复述、角色表演、讨论及发表意见;能在模拟的情景中与他人进行初步的交际;在阅读方面应能利用首句推断本段的主要内容,并能掌握所读材料大意,抓住要点,获取关键信息;并能在整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推理和判断,概括段意,领会文本意图。新版《上海市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以话题为载体,巩固语言知识,丰富话题知识,深化对话题的认识,探究话题的内涵和外延,拓宽和加深对同一话题内容的认识,建立话题之间的联系,意识到话题内容的广泛性和学习过程的探究性,体验中外文化精华,培养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提升个人修养。

    二、学科的主题文本分析及学情预测是学科育人元素的依据

    2016版《上海市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对于英语学科核心能力矩阵10-12年级的学生应掌握的语言文化明确指出:初步具有跨文化交往的能力,能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形成理解、尊重与包容的态度,在交流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基于此要求,如何选好文本主题及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初判是在英语学科跨文化意识总挖掘学科育人元素的重要依据。牛津教材S1A UnitThree More reading 的一篇较好的学科育人的文章,题目是:《More places to visit》,全文主要介绍柬埔寨的吴哥窟、意大利的罗马斗兽场以及埃及的吉萨金字塔。本文是节选网络文章,是一篇介绍性的说明文。文章结构紧凑,语言严谨,地道。文本的条理性强,个别生词不影响学生阅读,学生很容易把握文章大意,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可读性强,对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形成很有帮助。此课的授课对象是借班学生,学生的英语基础是比较扎实的,这对于他们理解文本大意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对于个别生僻的词汇,知识的外延以及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所以如何开展有效,智慧的以旅游为话题的师生对话,引导和启发学生逐段思考文本以及在国外旅游中带领学生提升学科的跨文化意识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希望通过本节课能引导和帮助学生从文本中汲取更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以外的跨文化意识和育人素质。

    三、学科的设计目标及思路是学科育人元素的框架及内涵

    学科的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建立在文本的语言特点及学生的学情上,针对本文《More places to visit》,教师除了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制定外,更重要的则是通过本课国外景点的跨文化了解中,能唤醒学生文明旅游,文明出行,保护环境的学科育人目标。具体的教學过程如下:

    1.营造轻松和欢快的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兴趣,激活背景知识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利用视频及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谈谈他们眼里的旅游,然后利用教学资源世界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旅游的目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比较巧妙的引入到新课中。

    2.以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为载体,遵循“宏观导入—微观剖析—整体吸收”的教学程序,让学生掌握阅读材料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引言,宏观思考并总结文章的大意,初步理清文章的脉络和框架,得出文本的三个国外景点,从微观角度引导学生自主去领会文本的相关信息。在第一段利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独立阅读并查找吴哥窟的相关的历史,并配以图片进行解释个别生词,并鼓励学生模仿造句。在第二段,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四个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了解古罗马斗兽场的发展。在第三段中教师带领学生齐声朗读,归纳总结出埃及吉萨金字塔的构建。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整体归纳想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为接下来的小组讨论做好铺垫。

    3.虚拟场景,实践所学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视野,教师设计小组讨论活动,组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就文明旅游,虚拟在旅游中该做与不该做的场景话题展开讨论,并鼓励学生创新想法,在与小组讨论中提炼本课所学,拓展学生的思考力,促进思维的形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小组讨论分工明确,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目的是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表达,提升整体语篇理解,夯实本节课所学内容。

    四、学科的及时反思及感悟是学科育人元素的持续和发展

    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和目的性至关重要,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能脱离教材文本,应在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授课内容而定。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还应加强对英语与母语文化差异的理解,英语作为一门被广泛使用的语言,不应只承载文化输入的任务。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文化是平等的,不同文化之间存在某些共性,这是跨文化意识培养和跨文化交际开展的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本节课通过师生的有效对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人利用眼神交流,微笑交流,语言引导等育人形式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用教师的信任去支撑起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也是本节课上有很大体现的。通过对旅游景点的介绍,使学生对知识和跨文化理解度有了一定的提升。随着文本的逐渐深入阅读,师生可以比较全面的体味到文明旅游的含义。在不断的反思与感悟中,教师的自身综合跨文化意识得到极大提升,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挖掘可持续的学科育人元素,并形成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