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灭亲dàyì-mièqīn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国法的制裁。语出《左传·隐公四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在石厚帮助下,杀害了自己的哥哥卫桓公,当了国君。接着,又驱使老百姓去打仗,引起国内人民的不满。众人商量派人去洛阳向周天子告州吁的状。州吁得知消息后非常着急,便与石厚研究稳定人心的对策。石厚说:“我父亲在朝中德高望重,如果把他老人家请来为我们说几句话,事情就好办了。” 石厚的父亲石碏(què)本是卫国的大夫、卫桓公的重臣。因为不满州吁和石厚的所作所为,自己一时又没有能力除掉他们,因此告老还乡。现在见儿子来问解救的办法,便计上心来,一本正经地对儿子说:“陈桓公目前很受周天子的宠信,陈、卫两国又一向关系很好,假如州吁和你两人亲自去求陈桓公,我想他会为你们在周天子面前说几句好话的。只要周天子答应正式封州吁为卫侯,人心就可以稳住。”石厚把石碏的话转告给州吁,两人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于是高兴地带着礼物到陈国去。 此时,石碏暗地派人带着密信,赶在前头送给了陈桓公,请求陈桓公将这两个杀死国君的凶手抓起来。 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就被陈桓公派人捉住了。卫国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大夫右宰丑前去杀死了州吁。考虑到石厚是石碏的儿子,有人主张从轻发落。但石碏却说:“石厚不忠不义,留着有什么用?”即派家臣赴陈把石厚也杀了。 史官评论这件事时说:“石碏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的行为,真正是大义灭亲啊!” 后人以“大义灭亲”为成语,比喻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私情,一切依照法律、公理办事。
大义灭亲;认贼作父、徇情枉法[枉法徇私、枉法营私、徇私枉法]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不徇私情|执法如山,~|~,将儿子送上了法庭。
●认贼作父rèn zéi zuò fù比喻卖身投靠敌人:他这个人好坏不分,甚至~|我们绝不能界限不分,~|你不要~,替恶人卖力。
●徇情枉法xùn qíng wàng fǎ曲从私情,破坏法律:~,胡乱判了案子|一心奉公,不敢~。也说【枉法徇私】、【枉法营私】、【徇私枉法】。
大义灭亲dàyì-mièqīn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人不徇私情,使受到应有的惩处。
【大义灭亲】原指为维护君臣大义而不惜牺牲亲属间的私情。后泛指为正义而不徇私情。
大义灭亲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绝父子的私情。后泛指为维护正义而不顾亲属间的私情。春秋的时候,卫国的石厚同公子州吁相勾结,谋杀了卫国君桓公,他的父亲就用计把他也杀了。《左传·隐公四年》:“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消灭人
消灭人灭除亲属:灭亲(大义~) 灭除知情人:灭口(杀人灭口) 灭除反对自己的人:铢锄异已 消灭对方:犁庭扫闾 消灭种族:灭种 消灭全家:灭门(灭门绝户)
无私
无私没有私心:光明 不关心自己的得失,无私心:忘私 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秉公无私 主持公道,没有私心:秉正无私 普遍仁爱,没有私心:兼爱无私 不近私利:远利 为公益而不取报酬:义(~举;~捐;~渲)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其受到应得的惩罚:大义灭亲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先人后己 将自己的德行归功于他人:让德 立了功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功成不居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先忧后乐 牺牲自己的生命,让他人得生:让生 清廉无私:公清 清明无私:水鉴 忘我无私:毫不利己 非常无私:毫忽无私 毫无私心 对人毫无私心:人己一视 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大公无私 大公无我 大公至正 至公不党 至公无私 至公无我 心胸开阔,大公无私:廓然大公 为官清廉,大公无私:嘱托不行 属托不行 大公无私,丝毫不占有公物:颗粒归公 属于公家的财物全部缴公,不占为私有:涓滴归公 (不自私:无私)
另见:为公 公平 公正 廉正 清白 清正
大义灭亲为维护大义,不惜灭掉亲属。指为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使其受到应有的惩处。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合谋杀死了卫桓公。州吁自立为王,并封石厚为上大夫。石碏为儿子的行为感到义愤和羞辱,为维护君臣道义,他不顾父子私情,亲自派人把儿子杀掉了。人们赞美石碏的正直无私,说他是能够大义灭亲的人。(见《左传·隐公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