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新思想指导下田园综合体的土地利用 |
范文 | 陆静 宋赵榛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以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的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方向。田园综合体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途径之一,也是进行农村综合改革的渠道之一,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对于如何建设田园综合体,将建设成为什么样的田园综合体是现在专家学者都在讨论的主要问题,也是建设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以习近平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就构建田园综合体过程中对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土地利用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田园综合体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019KY1444)。 一、田园综合体概念的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纪元,农业农村的发展也开启了新篇章。“乡村振兴战略”首次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是党中央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的重大决策,为新 “三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系统部署,绘就了“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其中就对“田园综合体”进行了定义阐述。 根据相关文件,田园综合体展现的是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的结合体,其目的是通过产业链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的一种合作模式。因此,“田园综合体”更深的涵义是综合发展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并跨越利用农村资产,突破创新农村发展新模式。 二、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现状 2016年9月中央考察阳山时,对这一新的模式给予很高的肯定,田园综合体也应运而生。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初衷是探寻中国农村的发展道路。中国城乡差距问题俨然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这个差距不仅是物质方面的,还有文化等其他方面的。解决矛盾的主要办法是均衡发展经济,而发展乡村经济较好的方法即为通过产业来带动其发展。那么,选择怎样的产业,如何将产业与农业相结合融合发展,这是新时期提出的新问题。根据现在的农村发展现状,可以选择的产业不多,最早建设田园综合体的试验区域普遍选择旅游业和现代农业两种。 在欧美、日本有美丽小镇,都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沉淀。中国的乡村要实现现代化,实现在物质与文化的差距下自然发展成为成熟的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乡村旅游模式打破了这一局限。乡村旅游于十八世纪后期初现于欧洲,20世纪70年代,国外掀起对其研究的热潮,就其发展模式、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其发展趋势等提出建议和意见。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提升,衍生出乡村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新趋势。乡村旅游于19世纪80年代后期才在我国兴起,进入21世纪后迎来发展热潮。在乡村旅游的基础上国家每年的“一号文件”又先后提出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概念。而田园综合体则是继“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之后又一个乡村发展新方向,它二者为一体的和乡村产业、农业综合发展的新模式;是在城乡统一格局下,结合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绿色现代化、缩短城乡差距、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绿色模式。因此,田园综合体是旨在通过田园综合体的构建实现城镇一体化,构建新农村,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提高精准扶贫成效。 三、新思想指导下的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其中就有“乡村振兴战略”,他指出,“三农”问题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我们要始终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总要求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以及“生活富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 “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不变,再延长三十年期限;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到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自我解决中国人的饭碗问题;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生产以及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健全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拓宽收入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整治体系。这就是指导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 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实施的新农村的类型之一。田园综合体依托乡村集体资源,利用其产业优势重新规划整合集体资源,以核心产业为中心,辅以其他可行产业,将乡村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的新型乡村。其中,乡村集体资源包括耕地、宅基地、房屋、山林、池塘等包括村民的自用田地和宅基地,在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乡村的产业融合在田园综合体中也得到充分体系,即农业+休闲+旅游+地产等各产业融为一体。因此,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田园综合体不容忽视。 四、新思想指导下构建田园综合体 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基础上,中央一号文件又进一步对其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文件旨在通过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全国各地也积极响应。其中,报告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论述为农村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田园综合体是将环保农业、创新农业以及农业生产体验相结合,通过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發展、延伸产业链,实现三产高度融合,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乡村现代化的实现和城镇化进程的一种新型乡村模式。其中,在中国农村 “三农”问题是根本问题,其核心问题集中在土地上,而城市的主要问题则集中到房屋上,要处理城乡协调发展问题,首先要协调好土地与房屋的关系。因此,构建田园综合体就要协调好房、田、人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农村的田地主要分成两大类,一是基本农田,作为商品化生产用地;二是房屋周边的田地,村民进行自我休闲、蔬果种植。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 “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不变,继续延长土地承包期;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到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自我解决中国人的饭碗问题。因此,田园综合体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土地质量不降低,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是可以的,合理发展家庭农场;同时还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在人们购买天然有机产品的趋势越来越显著,甚至还有人放弃城市生活,购买农村房屋,享受自己种植与养殖的乐趣。但是根据一些学者的调研,农村的田地虽为农民所有,但是农民更多地是行使土地的使用权,对于大部分农村集体用地的所有权虽然在村集体,但是所有人对于土地的利用和流转的权利仍然在当地相关的政府机构。因此政府机构容易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错误判断采取不利或极端的措施,导致了建设的偏差。如南方有些乡镇提出平整土地,统一规模种植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看似不错,村民们也积极响应,将自有耕地都承包给了种植商或当地政府进行规模运作。很多村民因为出租了田地,外出务工,或重新购置自建房屋。最后导致部分村庄成了空村,或是只有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闲置村庄,更加加剧农村劳动力流向周边的发达城市或地区,如广东深圳东莞等地,而承包商或农民利用承包的田地种植如桉树等经济木材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甚至有些经济木材在种植过后会严重破坏土壤成分,导致不能再继续耕种农作物。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是利用如田园综合体之类的方式方法将农村发展与现代化产业相结合,以此吸引农村劳动力返乡建设家园,实现现代化农村,而不是进一步加剧农民与土地的分离。所以,在构建田园综合体前应该先处理好土地利用问题,彻底贯彻十九大报告思想,向村民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不能因为一时之利毁了根本之源。 五、小结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全面发展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提到的“乡村振兴战略”对实现现代化高科技对新农村的方法之一构建田园综合体很大的指导作用。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旅游的新模式,是精准扶贫的新途径,更是乡村振兴的新思路。2018年中央下达了关于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原则和要求,并在全国设立了18个试点建设,其他符合文件要求的也可自行开展建设,探索扶贫之道。在其建设过程中,其最基本的三要素田地、房屋和人的和谐发展,协调统一都是首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土地利用问题。按照我国的农耕文化的传统,田园综合体的构建设想应该是每个农户有一定面积的自住房,房屋旁边有猪圈禽舍,前有果园或池塘,后有蔬菜、花卉园或粮田,宅基地集中成片,道路连通阡陌纵横,有充足的停车场地和空间,水、电、气、网全面覆盖,垃圾和污水集中分类降解处理,循环利用,再加上先进的集体管理机制,这才是新农村该有的面貌;而对于田园综合体的土地的利用,耕地成方、林成网,沟渠畅通,房屋距离田地不太远,农民开心下地干活,回来也能网上冲浪或有丰富的娱乐项目,不与世隔绝,不落后于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田园综合体该有的样子。 参考文献: [1]陈剑平.农业综合体:推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N].农民日报,2012-11-03(3). [2]杨柳.田园综合体理论探索及发展实践[J].中外建筑,2016(6) :128-131. [3]刘奇.“天字一号”的国家命题:田园综合体[J]. 中国发展观察,2017(9) :102-104. [4]刘奇.打造田园综合体[J]. 乡镇论坛,2017( 16) :11-12. [5]孔祥智.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打造田园综合体[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7(3): 41 . [6]杨礼宪.合作社应成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要载体[J].中国合作经济,2017(5):21-23. 作者简介: 陸 ?静(1982.09-),女,壮族,广西来宾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 宋赵榛(1979.05-),男,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