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幼儿编程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
范文 | 乔依婷 摘 要:在人工智能热潮的大背景下,幼儿编程是现代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基于此,探究了幼儿编程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运用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品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为新时期幼儿编程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编程;科学活动;兴趣;科学品质;教育策略 编程可以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多便利之处,也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根据园本特色,在科学教育的基础上引入幼儿编程,以大班年龄段为研究对象,借助幼儿编程科学合理地设计科学活动,力争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问题,然后尝试借助编程去改变它,而不是在电脑屏幕上完成一项又一项的任务。因此,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编程的运用就成为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幼儿编程在科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材料的选择、投放、师幼互动等都需要考虑很多的细节问题,比如:材料的选择是否合适;一个枯燥的科学活动如何产生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儿如何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持续进行探索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幼儿的生活经验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科学活动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幼儿需要。幼儿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面,常常能看见全自动的机器或者感应器等,并且很感兴趣,而幼儿对编程的概念几乎少有,同时家长们也十分看重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幼儿紧跟时代步伐,在科学活动中融入编程内容,能让幼儿在学龄前阶段更好地感受编程带来的便利。 二、教师对幼儿编程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女教师比例高,对编程知识的掌握较缺乏,在传统的科学活动中融入幼儿编程,等于给教师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对科学活动的年龄段把握不明确;教师对本班幼儿编程的经验掌握度不够;如何在科学活动中融入幼儿编程更加有效;如何对幼儿进行编程的引导,而非教怎么玩等。基于这些问题展开幼儿编程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研究,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添加新的色彩,为幼儿编程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及科学品质的培养。 三、幼儿编程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班级幼儿对编程的现有经验明确年龄特点,确保选择的内容适合本班幼儿并且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科学活动中,编程的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具体情况开展。小班主要关注材料投放的数量,注重情境以及幼儿的体验过程。编程中能不能拼搭好不是关键的,只需让幼儿听听声音,动手按按按钮,让他们尝试在平板电脑上连接等,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感知觉并为下一次完成编程奠定基础。中班幼儿老师可协助幼儿完成一些基本的搭建,幼儿进行简单的编程连接。以伦敦桥为例:幼儿通过程序中某一个程序的设定,就能改变伦敦桥的运行程序,无论伦敦桥在幼儿手中如何运行,但在活动中已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而大班的幼儿在已有编程经验的基础上,需要想方设法通过编程来解决科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距离的测量、植物的自动浇水装置、精准的时间及图形等。 (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在借助编程创设科学活动内容时,也要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例如:用纸牌搭建地震模拟器,如何又高又稳?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兒,教师提供的材料数量和材质也都不同。高的评判标准很好控制,但是稳对于幼儿很难人为去控制,只能借助一些科学的仪器,使用编程制作出来的机器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人工智能的介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在科学活动中的技术问题,并能有针对性地帮助个别幼儿解决不同层面的问题。 (三)重视活动的趣味性 编程对幼儿来说是个很抽象、很难理解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时,就要考虑如何让编程更有趣味性。最受大班幼儿喜欢的便是能通过控制动起来的赛车。如果幼儿需要启动这辆赛车或者想和同伴进行一场比赛,那么就需要开动脑筋进行简单的编程。在开一开和比一比的过程中,大班幼儿会放置障碍物、设置游戏规则等。 (四)注重大班幼儿的幼小衔接渗透 编程在大班年龄段的使用最为频繁,但对于大班幼儿,他们不仅仅是玩,在玩的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幼儿幼小衔接的意识。大班幼儿能在探索的同时借助编程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在操作记录纸上教师要引导幼儿用前书写的方式记录、探索、发现。幼儿愿意不断尝试,不怕失败,在潜移默化中也养成了爱动脑筋、好奇好问的科学探索精神。 (五)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在个别化科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材料并不是提供得越多越好,而是根据幼儿的需要动态调整材料,以支持幼儿的探索。以大班ETC创设活动为例,一开始所用的材料也比较简单,只有小颗粒乐高积木、舵机和距离传感器。ETC收费站的外形搭建并不困难,一个门框加两根装在舵机上的栏杆即可。但是经过几次尝试,最终用计时器设定舵机抬起的时间,就能控制车子顺利通过。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经过尝试会反复出现难以解决的情况及问题,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投放各种层次的材料对编程起步阶段的幼儿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想法更换材料。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勇于挑战、不怕失败的科学品质。 在科学活动下幼儿的编程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师在创设活动时就要考虑幼儿编程相对应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趣味性及层次性,在幼儿“玩”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昊璞.幼儿编程实行的分析研究与改进[J].电子测试,2019(20). [2]田慧.浅谈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开展科学教育活动[J].内蒙古教育,2019(26). [3]钟琦,胡水星.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整合应用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6). 编辑 郭小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