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核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范文

    李永乐+孙毓含

    针对我国内传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反馈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高校旅游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对策及建议。基于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较强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均衡的学生,本文通过构建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评方式体系,探讨旅游管理专业改革思路,从而促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考评体系的优化和提升。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 高校的课程考核应体现以“素质、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彰显学生个性发展,凸显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与探索建立与时代特色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考核形式,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不仅有利于推进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还可以引导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加快课程体系的建设,促进学科和专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保障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旅游业是个应用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行业,企业迫切需要既通晓服务知识技能,又能解决工作中所发生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国内众多高等院校现行课程考核方法,大多采用统一内容、统一形式和统一标准答案的固定化形式进行,而忽略了应试者个体在禀赋、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上的差异,难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和市场职业竞争的需求。因此,基于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知识结构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人才发展目标,构建适合高校学生发展的考核模式,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一、高校旅游管理课程考核现状

    (一)课程考核形式与方式单一化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核模式长期以来依然采用闭卷的方式,虽然一些课程的考核加入了分组作业、社会实践报告、期终论文等考核方式,但大多数课程的考核仍以“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的形式,平时成绩主要是学生的出勤记录、课堂积极性、课后作业等方面的记录考量,期中成绩主要是期中论文考察、小组作业讨论,主要是对专业相关的某一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最后由课程老师进行打分评定。期末成绩的决定方式则是由课程老师出题,通过各种题型的考察,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对题目做出解答,最后以较为统一的标准答案进行批改打分。在最后的成绩评定中,期末成绩仍然占有较大比重,个别情况下甚至决定着学生课程考核是否合格。此外,很多实践性强的课程,比如《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的中餐摆台的实际操作,《前厅与客房管理》课中的前厅接待操作等,即使有除了笔试以外的其他考评方式,但教学周期短,考核与实践教学不具有连贯性,教学模拟情景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最终也仅在模拟情景之下进行考核,流于形式,无法真实体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最后还是参考期末笔试考试成绩决定最后的成绩。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现象,这会使那些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失去展示自我的机会,埋没他们的学习和创造能力,无法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考核内容理论化和固化

    旅游管理课程考核试题往往由该课程教师进行命题,试题内容的设置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内容均来自主课程相关的1-2本教材,没有学科延伸或知识扩散,形成了笔试内容过于书本化的现状,课程考核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也可顺利通过考核。既缺乏对知识体系的全面考察,也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以及学生在专业知识运用上的创造性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另一方面,这种考核模式让平时上课不用功的学生采取临时抱佛脚的措施,形成了考前熬夜突击复习的错误的学习习惯。

    (三)考核反馈滞后化

    专业设置种种考核方式,除了为了反映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同时还要能及时反馈出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此能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改善教学的方法。而以最终占重要比例的笔试考核结果来判断学生在该专业课程中是否合格是比较片面的方式,由此来整改教学也是缺乏科学性的。并且,现今的试卷分析工作并没有真正起到指导教学的作用,更多只是流于形式。学校一般都将专业课程考试安排在期末,临近放假时间,教师无法与学生一一交流,随着教学的结束,也很难再反馈到课堂中,新学期的开始可能面临新的教学情况,需要新的探索与改善,上一学期的教学分析达不到即时反馈的最佳效果。二、高校旅游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上述问题在传统高校的旅游管理课程考核方面是较为普遍存在的,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经验及现实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建立科学合理、丰富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采取多种考核方式

    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应该做到多方面,并根据各课程性质和特点进行灵活、多元的考核形式,多注重平时考核,将考核贯穿于課中课后,突出考核连续性、综合性、学科针对性。理论性强的课程考核,以笔试为主的同时也要以其他形式为辅,不能形成一考定成绩的情况,还应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注重深入性,而不仅仅是流于表面,不仅要有课堂实践的考核,也不应忽视课后实践考核,比如与企业合作,近距离感受该课程对应的岗位实践,让学生真正融入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并对学生的实践进行反馈教学,考核实时推进,贯穿始终,这样,不仅加深学生的课程体验,也能挖掘学生真正的实践潜能。

    将基础考核与实践考核综合衡量,不仅从多方面考核了学生,还避免了考试的单一性带来的对学生评价的偶然性过失,能更大程度地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的能力,也能较为科学、客观地反映学生课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创新考核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由于基础性教学多注重笔试成绩,学生复习时带有考前突击复习,临时“抱佛脚”的心理,因此,课程考核内容应尽量减少纯记忆型题目的比例,比如减少填空、名词解释等记忆类题目的比例,多设置一些主观性、综合实践性较强的考核内容,比如增加思考题、案例分析题、应用题等开放性题目的比例,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由此不仅可以考核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更能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知识获取和知识应用的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性思维,从而改变他们过分依赖课本知识和课堂笔记的学习习惯。

    (三)及时进行考核反馈,保障考核有效性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2,要让考核不但能指导学生的日常学习,还能更好地指导教师教学,就要充分将试卷分析工作做到位3。学院专业课老师可集中时间或地点进行批阅,提高期末考的批阅质量,不仅有利于避免批阅过程中教师的精力不足、纰漏与效率低的问题,也有利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进行记录,结束批阅后开会进行集中探讨,提出教学改革思路,将每学期通过考核反馈的信息及时贯彻到新学期教学中,不断提高了旅游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三、构建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考核体系以及应用

    本文结合传统高校的旅游管理课程考核方面和改进建议,将旅游管理课程基本分为重基础知识的课程和重实践能力的课程,以本科课程中较为常见的课程为例,尝试构建科学的、综合的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评方式体系(见表1),不同的课程考核目标不同,考核方式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四、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程度高,对管理能力与技能水平都有着较高要求的新兴专业,但是许多高校的专业任课教师大多是从其他学科教学一线调任的,如历史学,地理学等,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内涵和教学方式的认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也就导致了在学生考评方式上沿用旧时模式或直接照搬其他学科方式所带来的不适应,没有考虑到不同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没有认识到不同方式在考评学生能力上所具备的特殊功能,无法真正做到考评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故也就无法真正了解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善考试制度与评价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旅游专业管理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等全面参与。

    旅游行业属于应用型行业,高校所培养的学生如果希望符合市场需求,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就必须要结合行业标准需求来进行考核。只有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并且根据旅游行业的反馈和教学一线的实践經验不断优化考核方式,在进行改革探究中,结合国内外高校课程考核相关理论和经验,在文献理论研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理论研究成果才能实现符合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要求的专业培养目标,才能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有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服务技能,成为适应新时代下旅游行业所需要的品德高尚、沟通流畅、技能精湛、优雅大方,富有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