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淮扬运河的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机制研究
范文

    李璇 熊莎莎 黄敏佳

    伴随大运河申遗的成功,大运河对周边城市的经济文化等辐射作用日益明显。在能够发挥大运河社会效益等的前提下,能够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显得十分重要,即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机制。本文主要以淮扬运河为主要研究对象,致力于运河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关系,从而为运河周边城市的运河旅游发展提供可借鉴性的方法。

    “十三五”规划中,国务院提出以京杭大运河为代表的十条国家精品旅游带的建设。与此同时,江苏省《“十三五”规划》中构建“四带两圈一网”的省域旅游发展格局。以运河旅游的开发,促进沿线城市间的互动发展,打造跨市水上、陆上游线。“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带”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旅游开发成为各地的共同追求。

    一、淮扬运河遗产赋存及保护现状

    扬州古运河,古邗故道作为重要城市内河,其沿线多为城市景观带,水质一般,周围植被总体情况保护良好,但部分河段水质浑浊,或多或少出现垃圾堆积的现象。而高邮明清故道目前为运河遗址,基本无水,经过申遗过程中的整治,已经成为郊野风光带,或可开辟为遗产公园。邵伯明清运河故道作为古镇邵伯的一条景观河,水体质量整体较差。

    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以来,文化文物部门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按照《淮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和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规划,先后编制了清江大闸、丰济仓遗址以及花街、都天庙等10个重点文化遗产点保护规划、维修方案及周边环境整治规划。政府对大运河沿线近60个重要节点实施挂牌保护,加大文物保护行政执法力度。虽然淮安主城区的水系基本保持原有格局,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时常会出现建设性破坏,很多历史遗存难以恢复。

    二、淮扬运河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关系

    (一)树立以保护为基础

    淮扬运河在今后的发展利用过程中,应当以保护遗迹历史原貌为主要出发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使得在保护好淮扬运河历史文化遗产整体风貌的同时,达到运河拉动旅游经济的最大效果的可持续发展。

    (二)淮扬运河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相关组织建立起信息交流机制

    淮安和扬州两地的相应组织进行深入交流,全体参与到历史文化和休闲健身为运河打造的主要出发点,致力在恢复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即保护运河历史遗迹的基础上,打造相应历史文化公园和文化休闲健身中心。如,扬州全力致力打造历史城市大公园体系,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举行新年健步走大运活动,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主要活动地点,市民通过“赛龙舟、竞走”等方式参与其中。

    (三)推进运河城市形成运河联盟,促进运河区域一体化发展

    淮安和扬州作为江苏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城市,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运河古镇的开发与保护之中。且在国家旅游局的支持下正式成立“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共谋旅游区域合作,淮安和扬州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其中,把京杭大运河打造为世界级精品旅游线。运河联盟的形成能够有效避免运河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和同质化发展。

    三、淮扬运河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协同机制的构建

    (一)注重文化认同感

    深入挖掘运河文学艺术、诗词歌赋、传统工艺、地方戏曲、风情习俗、餐饮文化、神话传说、名人轶事和民间故事等非物质遗产,做好编纂、出版、发行工作。大力举办弘扬运河文化、传播本土风情、群众喜闻乐见的论坛、节庆、庙会等活动。全面展示运河遗产保护成果,加快建设遗址博物馆、漕船博物馆等博物馆群,建设具有独特艺术品位和现代理念的雕塑群,集中展示古运河的繁华盛景、古代治水名人及水工技术,形成全面、完整的运河文化解读系统。以多种方式、多种思维对遗产进行解读,着重解读遗产的历史与文化。

    (二)构建淮扬运河旅游经济带

    淮扬运河沿线的遺产文化丰富,2014年大运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淮安为清口枢纽区,包括河道、清口枢纽考古遗址、洪泽湖大堤、清江大闸和双金闸、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扬州为淮扬运河扬州段,包括河道,刘堡减水闸、盂城驿、瘦西湖、个园、汪鲁门宅、盐宗庙、卢绍绪宅、天宁寺行宫。在此基础上,有利于运河沿线新型城市化和特色城镇的建设。

    (三)建立生态保护一体化机制

    自然环境好是本区发展的重要资本,但本区空气和水环境的污染程度令人担忧。尤其是在扬州城内的运河段,沿线居民的排污和乱丢垃圾等现象时有发生。目前,淮扬地区发展一体化建设意识并不强,甚至还有相互排斥的声音和措施,这是不合时代潮流的。有效的环境保护更需要强烈的共享意识指导下的地区间通力合作。

    四、结语

    大运河的保护和利用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遗产的不可再生性,还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利用遗产资源,另一方面要在利用中探求遗产的有效保护,使保护利用步上“保护—利用—保护”的良性循环,构筑大运河保护体系。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旅游烹饪·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