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实践探索
范文

    龚全玲

    摘要:在新课改价值导向下,教师应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融入教学实践之中,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作不懈追求的目标。只有实现了有效教学,才真正符合课程改革和生命成长的主旋律,才可以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求知、探索与体验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与全面发展。下面,本文就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做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069

    引言

    国家推行新课程标准后,改善了以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化学学习模式。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开始重视学生的感受。并且不断改良自己的教学手段,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同时,高中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中以适合自己的、能够掌握化学知识的方式,参与学习活动。这种改变不仅强调了学生在新教学理念下的主体地位,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新课程标准要求主要是以学生未来综合发展为中心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时,要多鼓励学生参与。这种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积极影响。

    一、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任务是如何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新课改的核心议题是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使课堂的实效性。素质教育是提倡快乐的教育,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快速灵活地通过电脑网络获取所需的化学信息,因此,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尤为重要。

    “课前预习”是在学生能够在教师科学的指导下,主动的去创造性的学习,是以实现教育教学的独立性发展为目的。根本要求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也是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独立性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发展也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预习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质疑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安排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鼓励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改革后,高中化学教材也发生了改变。新教材中,关于化学实验的课程内容增多,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操作。因此,教师应该对以前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

    (一)在课堂中添加实验课程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应该将化学实验教学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化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是分不开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学生在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不断进行深入思考。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使化学知识记得更加牢固。另外,由于学生全程参与、操作实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理论知识一一验证。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效率。

    (二)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化学

    实验操作使化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物质在学生自己的操作下发生化学改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致提高,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高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研究、思考化学。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可以使学生对实验操作充满期待。教师在进行新课程讲解时,应该用实验现象吸引学生去继续思考和探究。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将自己对化学的看法进行验证,深入分析。进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自己主动去思考,去研究的学习习惯。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三、运用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难点内容

    由于化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微观性,且与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方面更加偏向专业性,决定了单凭教师一味地口头讲授非但不能深化学生的理解认识,甚至还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低下。此时,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优化化学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利契机,教师不妨在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辅助下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以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来巧妙化解教学难点,优化化学教学效果。

    由于《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部分内容中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学生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更易接受感性认识。于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是运用信息技术播放了钠与氯气反应的视频,启发学生认知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是决定钠原子和氯原子结合生成氯化钠的根本原因。之后,笔者播放了钠原子和氯原子结合生成氯化钠的动画,并引导学生思考离子键的成键微粒、成键本质,使学生掌握离子键的内涵。最后,笔者让学生通过观看氯化钠形成的动画体会了“相互作用”的含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离子键。如此,不仅丰富了化学教学内涵,而且还化解了教学难点,深化了学生的理解认识。

    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改革提高了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高中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化学知识。在化学教学活动中,高中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途径,帮助学生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课上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见的困难,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一起解决。学生在独立的化学实验操作中,可以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化学学习变得更轻松简单,进而使高中化学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化学成绩均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亚林.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88-89.

    [2]陳华丽.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高效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7(08):64-65.

    [3]吕磊.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6(05):1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