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合理应用 |
范文 | 沈婉婷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建立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渗透,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开启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境教学;艺术情境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071 情境教学时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地理学科内容不谋而合,既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在面对受时空限制无法让学生直接感知地理知识时,教师也可以在此教学手段下,实现地理表象特征的重现,让学生对地理学科始终保持期待,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带来有效地帮助,共同为初中地理教育发展作贡献。 1利用课堂提问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提问的方式有很多,不仅仅只有在教授完知识后提出检查性问题,也可以在教授知识前提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同时,在提出探究性问题之时,也可以与教学情境的创设相结合,利用课堂提问来创设教学情境,即将问题本身变成一个情境,让学生身处相应的情境当中去探究问题。例如,在《地理七年级下册》中《世界石油宝库》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如下情境问题: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但石油是一种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假设有一天中东的石油被采空了,不再拥有石油资源,那么中东的经济形势会变得怎样?利用这个情境问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思考假设中的情境如果出现的话会带来何样的结果,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创设相关生活情景,实现情景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呈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将地理相关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原本枯燥、繁琐、抽象的地理知识内容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丰富多彩,同时也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增添了一定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交通运输线的布局》相關知识时,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交通运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有关青藏铁路的视频,期间还可以适当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若是将铁路建在高原上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又有什么样的解决措施?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构建生活化情景,使学生在情境中了解更多的生活热点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给予思考方向,如:①从开发青藏高原的相关资源着手;②从民族团结的视角进行展开讨论。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切实地体会到本节课的具体知识要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整体质量。 3带领学生走进自然 与高中地理相比较,初中地理知识要相对简单一些,不会涉及到深奥的物理现象,而是将自然现象作为了教学的重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大多数都是以地球仪作为辅助来将地理世界展示给学生看,以此来帮助学生去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效果并不是很好。为此教师为了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中的自然现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可以组织学生去春游,走进大自然,从视觉、触觉上来刺激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去亲近自然,体验生活。比如在《天气和气候》的教学中,教师在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了认真了解以后,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中进行实地的观察,将一天中不同阶段的气温测量出来,使学生自主性的去总结出校园中一天的温差。或者在对海拔与气温变化进行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去最近的地方爬山,通过实地考察来测量温度,爬山时教师可以正确的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发现爬的越高,温度会越低。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能够感受到地理知识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认识到知识的了解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本中,日常生活中同样蕴含着很多地理知识点,在使学生发现生活美的同时,以地理知识来对生活中的变化进行解释。 4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生活化学习情境 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让课本上呆板的文字"动起来",在激发学生对地理课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教学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解世界地形相关知识时,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世界自然风光纪录片的片段,如美丽的阿尔卑斯山、刚果盆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等,利用不同的地形知识,在各个地理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思考是什么力量造就了世界迥然不同的地形。教师可以结合地理纪录片导入基本的地理概念,如海拔、相对高度、山地、丘陵等。生动、直观的地理纪录片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消化这些地理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识别地图上的地形,如在地图上辨别山脊和山谷,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分析地势和海拔,这也是最基本的地理识图能力。微视频可以帮助地理教师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展示三维立体图形,俯瞰地势,分析海拔对地形的影响,帮助学生从地图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如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为山脊,反之则为山谷,盆地等高线图数值由中间向四周升高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 5创设艺术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语言是完成地理教学的重要交流媒介,有效地教学语言,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创设语言情境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谚语、故事、古诗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地形地势的特点》时,笔者说出了三个诗句,1.蜀道难,难于上青天。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要求学生猜一猜诗句描写的是我国哪里的地形?通过这样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走进了课堂教学当中,成为了教师重要的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创设图像、音频、视频情境,能够与传统的静态地理课堂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学生的感官和审美体验。例如:学习《地图的应用》时,笔者在课堂引入了"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电子地图软件,要求学生根据地图软件,说一说从北京到青岛的路线。这种教学形式,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 结语 总之,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积极思考与交流。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能提升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让情境教学的方式发挥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郑荣松.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J].当代教研论丛,2019(4). [2]张丽.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施策略[J].教书育人,2018(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