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范文 禹梅
摘 要:文章以宁夏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库为例,结合宁夏地区地域文化及民族文化特点,通过对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内容及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建设的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9-0075-04
关键词: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形成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每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多彩。回族作为分布最广、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千百年来在不同文化的浸润下,回族先民们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有的非物质文化,成为诸多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回族“非遗”也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族是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模式分布在我国的多个区域,这一分布特征决定了回族“非遗”的地域化特性。另外,回族使用汉语,不同于其他的穆斯林民族,这些对回族“非遗”的历史生成、流变、发展、传承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回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多种因素的冲击下也显示出“脆弱性”,笔者从目前公布的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发现,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回族“非遗”项目明显不足,与回族的人口数量和空间分布范围极不相称。
1 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内容及现状
宁夏回族“非遗”数据库现有的资源有:宁夏“非遗”保护中心建设的宁夏“非遗”网站;宁夏图书馆建设的宁夏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库——“宁夏非遗”;海原县文化馆官方网站的子目录中也有部分关于宁夏“非遗”的内容。在这些较为有限的“非遗”数据库资源中,宁夏图书馆建立的多媒体资源库——“宁夏非遗”,在内容和功能上都较为全面。该资源库以DC元数据为基本元素格式,结合宁夏“非遗”级别、类型、特点及分布等情况建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网站,从“品而第之”“名闻天下”“薪火相传”“星罗棋布”四个方面对宁夏“非遗”级别、“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非遗”分布进行了全面展示。其中,“品而第之”按照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县级等五个级别系统展示了宁夏“非遗”的保护体系;“名闻天下”按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体育游艺杂技、传统手工艺、传统医药、传统民俗、传统美术等对宁夏非遗项目进行了分类;“薪火相传”介绍了179位“非遗”传承人的信息;“星罗棋布”以宁夏地图标注的形式展示了宁夏“非遗”项目及其在各地的分布情况,而回族“非遗”类目占据了宁夏“非遗”多媒体资源库类目的绝大部分。例如,传统音乐类目中有回族山花儿、回族器乐等;体育游艺杂技类目中有回族踏脚、何家棍、回族赶牛等;传统民俗类目中包括回族婚俗、回族服饰等;传统美术类目中有回族剪纸、回族刺绣;传统医药类目中涵盖了陈氏回族医技十法、张氏回族正骨疗法等。“星罗棋布”包含五个区域,其中银川市、吴忠市、固原市这三个主要区域基本以回族“非遗”为主。宁夏回族国家级“非遗”项目和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名录见表1。
2 宁夏“非遗”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合作机制
宁夏回族“非遗”根据其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其信息资源的收集是一个非常庞杂的工程,而各部门之间如宁夏文化馆、宁夏图书馆、宁夏档案馆、
宁夏博物馆及各区县文化部门等,没有进行资源整合及共享,形成了背对背模式,使“非遗”分类常常出现遗漏与重复现象,不仅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造成浪费,也限制了各部门对“非遗”资源的收录与整合,严重阻碍了“非遗”资源多元化保护机制的建立。
2.2 信息資源展现形式单一
宁夏“非遗”网站中的资源展现方式大多是以静态的图片和文字为主,只有极少的回族花儿、回族体育以视频形式出现,而更为形象动态的“非遗”表现形式如三维动画模拟等还未被纳入其中。信息资源展现形式单一,这是目前全国各省“非遗”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
2.3 信息资源数量不足
网站信息资源种类和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网站对于公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目前,宁夏“非遗”数据库依据DC元数据的基本元素构建,形成了以级别、类型、地域、传承人等为基本元素的框架。但是,诸如学术交流区域平台、公众互动平台、宁夏“非遗”动态发布平台、公告栏及用户上传平台等还没有开始建设,这就限制了“非遗”数据库资源的互通与共享。
3 宁夏“非遗”数据库建设的推进策略
3.1 建立数据库原则体系
建设完善的数据库必须将建库原则放在首位,遵照原则实施,才是宁夏“非遗”数据库建库之本。笔者认为,建设宁夏“非遗”数据库需遵循公益服务原则、知识产权保护原则,遵守标准规范原则、定期维护原则和统一管理原则。
3.2 合作机制的建立
宁夏“非遗”数据库要想得到完善与发展,必须形成统一认识,加大投入力度。上级主管部门对“非遗”数字化保护要有足够的重视,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资源,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跟上国内外“非遗”数字化保护先进思想理念的步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与整合。目前,宁夏图书馆与宁夏“非遗”中心先后建设了“非遗”数据库,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随后各市县也会逐渐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数据库。宁夏地区建设的“非遗”数据库都有一个共通性——以回族“非遗”为主,具有大数据库资源翔实、小数据库资源精准的特点。而这些数据库的建立健全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资源共享。首先,合作的内容。如技术的支持、资源调查、资金支持、数字化处理方式等,甚至也可以借鉴“外包”的形式,但这些合作都需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其次,合作的对象。宁夏“非遗”的保护离不开政府的主导,目前,宁夏开展的大部分“非遗”保护工作都是在上级政府部门的主导下,由宁夏“非遗”中心、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高等院校、企业等单位互助合作,各取所长,共同推进宁夏“非遗”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最后,合作的范围。合作区域除了宁夏本区域内各部门单位加强合作,也需借鉴我国其他有关回族“非遗”方面的数据库建设的先进经验,将合作的范围扩大化。
3.3 数字多元化的展现方式
鉴于宁夏回族“非遗”具有民间化、分散化、非文字化、复杂化等特点,宁夏非遗工作者应该对宁夏回族“非遗”领域资源进行认真审视,将“非遗”数字资源的特点与宁夏回族“非遗”的特点相结合,重新评价并挖掘其潜在价值,从知识工程及语法角度,采用数字叙述记录,利用虚拟数字技术及计算机动画技术模拟还原“非遗”,并将其通过网站形式呈现于公众面前。
4 整合数字资源创建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
所谓数字资源整合,就是依据需求,通过某种中间技术,把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进行无缝融合,在跨平台、跨数据库等状态下形成一个数字资源体系[2]。数字资源整合的层次模型,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角度来看,根据数字资源的分布异构性,数字资源整合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网络整合、系统软件整合、数据整合和应用整合[3]。宁夏“非遗”大数据平台采用的数据整合方式有以下四种。
4.1 检索方式整合
检索方式整合也可以称为平台整合,在统一的查询界面与信息报送的形式下,整合多个网络资源共享的引擎技术,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其资源数据库与整合后的检索引擎界面没有直接的对接,是以中间代理的角色来接收和反馈请求信息,并将查询请求信息转换成与之对应的网络资源索引方式和特定的查询语言方式获取信息。当用户输入检索请求后,中间代理会自动交送给服务端的Agent程序,Agent将用户请求自动转换为适应于不同数据库设定的检索格式后,再把请求发送到各数据库。待各个数据库的结果反馈回来后,Agent又将不同数据库的反馈信息转化为统一的格式,并做排序、去重处理后,发送显示至浏览器端。
笔者认为,这种整合方式在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有些数据库的检索语句需要经过加密处理或通过会话对用户进行识别,因此不能用Agent的方式整合所有的数字资源。
4.2 门户整合
门户整合是一种简单的整合形式,宁夏“非遗”主管部门将宁夏各个独立的回族“非遗”数据库或者数字资源整合成同一进入门户,将不同平台的资源数据库整合在一起。例如,宁夏图书馆可以将宁夏“非遗”数据库目前最权威的宁夏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库——“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设为宁夏“非遗”数据库的唯一进入门户,将各个地区和单位零散的“非遺”数据库整合到宁夏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库——“宁夏‘非遗”的子目录中,便于用户系统、全面地检索“非遗”信息。
4.3 数据库整合
数据库整合就是将各个分散在不同地区的数据库无缝链接,去掉库与库之间重复的资源信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笔者认为,就数据库无缝链接、剔除重复的整合目的而言,数据仓库技术是目前被人们广泛认同,也是最适合整合“非遗”数据库的一项信息技术。
数据仓库之父William H.Inmon为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下的定义是:“一个面向主题的(Subject Oriented)、集成的(Integrated)、相对稳定的(Non Volatile)、反映历史变化(Time Variant)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Decision Making Support)。”[4]数据仓库将各异构数据库中的数据集成在其系统仓库的同时,又能保持数据仓库中各数据的相对稳定,其功能不是用于存储数据,而是用于挖掘、抽取、转换、装载和导出数据,是一个ETL(Extract-Transform-Load)过程,而且数据仓库不用将所有的数据格式进行统一化。因此,数据仓库是目前较为适合“非遗”数据库整合的最好的决策支持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
4.4 系统整合
宁夏“非遗”保护中心对各个数据库系统进行整合,使各数据库的功能趋近,形成一个资源信息共享的统一的宁夏回族“非遗”信息资源平台。“非遗”数据库系统的异构性主要体现在物理结构的异构、通信协议的异构、软件系统的异构等方面,图书馆要想将这些异构系统整合在一起需要中间技术的支持。目前,国内外运用比较广泛的系统整合中间技术有公共网关接口技术CGI、开放式数据库互联技术ODBC、JAVA数据库互联技术JDBC等[5]。
笔者认为,在以上四种数字资源整合方式中,检索方式整合与门户整合符合当前宁夏“非遗”数字资源的发展和现状,这两种整合方式是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的实践方向,同时也符合云概念下的检索服务整合和网络虚拟资源整合的理念。数据库整合与系统整合的投资较大,通常会被认为是性价比不高的方式,宁夏“非遗”保护中心只能将其作为目前建设宁夏“非遗”大数据平台的参考方式。
参考文献:
[1] 梁莉莉.理想模式与现实反思:关于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等问题的思考——基于对国家级名录体系非遗代表作的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2013(1):191-199.
[2] 杨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59.
[3] 刘学风.数据整合的利器:数据仓库[J].情报杂志,2009(s1):107-109.
[4] William H.Inmon.数据仓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前言.
[5] 赵长岭,李兴.异构数据库系统整合的几种方式[J].数据库及信息管理,2007(7):917-918.
(编校:马怀云)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