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音乐理论课如何适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探析 |
范文 | 姜海超 【摘要】在高校转型发展中,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对相关的课程也提出了相应的变革要求,其中高校音乐理论课虽然不是主流文化课程,但音乐能够熏陶学生的心灵,带给学生美感享受,是素质教育下德智体美劳同步发展的必要环节。音乐理论课应正视教育的不足,跟随高校转型发展展开课程的创新思考,结合高校的发展方向,在基础理论课程上补充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音乐理论课;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理论课教学现状 (一)对中国民族性音乐理论关注不足 高校音乐课程相对在中西音乐的理论介绍中,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西方音乐教育知识较多,而我国的传统音乐理论导入较少,由于我国的历史悠久,音乐随着时间的长河也发生了多层次的变化,音乐的种类较多,传统音乐的意境深远,理论课程中学生的理解较浅,西方音乐更加接近现代音乐,讲述中就照本宣科地过多解读西方音乐,而忽视了传统音乐的教学意义,学生在接触音乐理论时认知结构也不健全。 (二)音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程度低 音乐的理论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实践,理论是为后续的实践打下基础,缺乏理论的深刻认识,学生在实践中也缺乏情感与独立能力,但在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脱离,这样音乐的理论信息就较为枯燥,学生在理论的学习中对相应的概念重视度不够,记忆也较为机械化,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难以将已知的理论信息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三)音乐理论知识更新迟滞 音乐的理论课程较为依赖教材信息,缺乏与时俱进的更新与创新,学生对于乐理的理解局限于教学知识上,没有从多角度切入理论理解,自身缺乏理论的探究意识,只是被动地等待教师说明理论信息,知识的认知面较为狭窄,部分学生在流行音乐一波波的冲击下,再面对音乐的理论信息就觉得有些陈旧,这样就影响了学生在理论课程中的兴趣,音乐信息没有及时的更新,学生即便掌握了有关的信息也无法全面地去了解音乐。 二、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 (一)改进方法,提升趣味 在音乐理论课程教学中,应导入更多的趣味信息,借助新时期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音乐理论转化为直观的动态音乐,期间教师应排除学生音乐学生的厌学情绪和畏难情绪,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如教师可导入音乐的名人轶事、不同音乐类型衍生的背景历史、中西方音乐的差异和影响、不同音乐所搭配的舞蹈等,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的互动,帮助学生及时答疑解惑,并鼓励学生课后去主动搜集理论趣味知识,在课堂上互相分享;也可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课堂的角色转换,教师从旁指导填充说明,学生作为主体讲解部分章节的理论知识,结合小组搜集的资料展开分析,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理论互动中来,对音乐产生探究兴趣。 (二)细化知识点,加强课程深度建设 音乐理论知识较为复杂,内容较为丰富,学生东一句西一句地记忆,就会感到音乐理论学习十分困难。教师可梳理音乐的理论信息脉络,通过时间线、类型线等,按照不同的规律展示音乐理论,如将相关知识点以图表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对;将理论信息与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从理论迁移到实践中,精炼相应的概念知识,提取重点的资料,让学生围绕一个理论概念的中心点展开思维发散 (三)保证理论课的现实意义,增加课程饱和度 音乐理论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引入交叉学科的概念。比如,在学生演唱音乐作品时需要视唱练耳课程的基础,分析作品时需要用到和声课程的和声分析方法,在分析曲式结构时需要用到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和美学思维等。在音乐理论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在实践中强化对音乐的把控能力,将音乐的知识融会贯通,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 (四)选择科学的教材 我国在高校音乐的教学中,始终导入的是以苏联音乐素材为主的教学材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音乐教学严谨、教材的信息充足,但显然其中缺乏我国的传统音乐教学信息,主要还是收录了大量的西方音乐内容,对此应结合我国不同的民族音乐特点、音乐的历史性变化发展等,分别展开音乐的编程与教育。教师可通过网络视角搜集传统音乐的内容,部分学生认为我国传统音乐较为落后,已经不再适应于现代潮流,教师可搜集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结合体,如《青衫薄》中的歌词:江城外送故人别归舟,驿桥下饮一杯新醅酒,君不见在远方槛外,千帆过尽 逝水东流,等夜泊寒山一声钟后,摆下笔墨写几句唱酬,不曾想故地重游。演唱的曲调也十分适合传统乐器来演奏,教师可通过这样的音乐信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开展《传统音乐视唱教程》《古代音乐声部视唱教程》等,协调中西方的音乐信息,让学生了解世界性的音乐差异,形成较为宏观的音乐认知结构。 (五)注重因材施教 在音乐教学中,不同学生对理论的吸收能力差异性较大,此时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在理论课程中添加具有特色的元素,激发出学生的音乐潜能,教师可通过对学生的观察,结合学生的音乐反馈,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音乐教学计划,由浅入深地推进音乐的理论互动,尤其要避免照本宣科的单一理论教学形式,部分学生在理论的理解上,一定要经过实践才能够更好地记忆,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在理论中穿插实践要求,便于学生快速夯实记忆,通过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点,可以使课程效果得到优化。 (六)注重对师资进行培训 音乐教师虽然自身的音乐素养较强,但在教学中,随着时代化的发展,很多新产生的教育理念、乐理知识,这些教师不可能全都了解,所谓“学到老,活到老”,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更应该不断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参与教师的培训,可在课余时间参与音乐教学的变革论坛,或者通过网络的渠道搜集目前高校音乐创新教育的一些方式,与学生的情况结合起来,通过专业化的线上线下训练,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师可互相听课学习,可集中展开音乐的教育计划分析,互相提供意见,说明自己的想法,将教师之间的创新意见整合起来;同时结合高校近年来发展的方向,关注學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训。教师在面对文献、书本知识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看、听的层面,要用思辨的方式进行思考,提出问题;要亲身体会,亲自验证其中的内容。亲身融入到这一音乐事象中,看看它究竟是不是这样,为什么这样,做到这一步才能对该音乐事象和其研究文本有更加准确、深刻的理解,做到融会贯通、知行合一、运用自如。 (七)优化硬件和软件的支持 音乐教学需要依托相应的软件硬件,在多媒体、网络空间上进行软件的创新优化,教师需要掌握部分的音频制作方法,通过软件剪辑音乐信息,还要在乐器的硬件上注重维护,紧密的结合英语理论课程的要求,拓展学生的视野,将学生从教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言传身教,利用更加灵动化、多样化的形式,展示音乐的理论信息,在专业、多彩的音乐设备作用下,体现音乐不同形式的魅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音乐的理论课程推进中,应结合高校的转型发展构建计划,创新教学形式,紧密结合现阶段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音乐理论互动的创新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综合的层面出发,在理论渗透的同时实现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素华,阿如娜.高校音乐专业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2]李悦平.新形势下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发展构想[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 [3]徐希茅,徐飞.地方院校创新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音乐,2007.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16. [5]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高2号文件,2016, 45(7):554-55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