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音法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术语。指通过双音化产生新词的造词法。它是随着汉语词汇向双音化发展而出现的造词法。现代汉语常见的双音法造词有:(a)在原有单音词基础上,采用重言形式产生双音化的词,新词的意义和原单音词的意义完全一样或基本相同。 如 “妈妈、 嫂嫂、 星星、 茫茫、 蠢蠢” 等。(b) 在原有单音词基础上, 采用重言形式产生双音化的词, 新词的意义和原单音词的意义完全不同。 如“爷爷、 断断、 历历、 津津”等。 (c) 将原有的意义相同、 相近或相关的单音词联合而成为双音化的词, 新词的意义与原来单音词的意义形成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关系。 如 “道路、 英雄、 脸面、 更改” 等。 (d) 在原有单音词基础上, 附加上语言中习用的虚化成分,从而形成双音化的词, 新词的意义和原单音词的意义完全相同。 如 “石头、 桌子、 尾巴、 突然、 阿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