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晋城市青莲寺内文物古建筑的保护研究 |
范文 | 张胜林 摘 要: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后经历代王朝的修缮与增建,留下了大量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发展提供了实证。此外,青莲寺内的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与社会价值,不仅需要得到政府的合理保护与利用,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社会民众了解和关爱青莲寺文化遗产,以此来唤起广大民众对青莲寺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青莲寺;古建筑;保护 晋城市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留下了诸多的文化古建筑,遍布在晋城市的各个村落当中。在这些古建筑中,主要是以宋金遗构居多。而晋城市的青莲寺,无论是从寺院的建筑年代、建筑规模,还是从寺内所遗存的艺术珍品,都堪称晋城地区古建筑的代表。 1 青莲寺的简介及建寺时间考究 青莲寺距晋城市区约有17公里,位于晋城市东南的泽州县金村镇寺南庄村北,建在硖石山山间之上,因此,青莲寺在建寺初期又称“硖石寺”。青莲寺内供奉了一尊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的雕像,故名青莲寺,青莲寺被群山环绕,又有丹河从此流过,景致秀美且别具一格,因而又有“晋魏山河第一寺”的美誉。 青莲寺是由上、下两寺所组成。上寺坐北面南而建于地势较高的山坳之上;下寺则建于丹河北岸的硖石山隅,且两寺相距有500米左右。青莲寺的下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被称之为古青莲寺。据《一统志》记载:“青莲寺,在凤台县东南三十五里峡石山。北齐时建掷笔台,隋长教译经法僧慧远,居此注《涅经》,注成,登掷笔台上曰‘若疏义契理,笔当驻空既掷,果悬空不坠,时人以名台,宋名福岩寺”。通过史料证实了慧远法师在北齐天保年间在此主持创建了青莲寺,并居于该寺著成《涅槃经疏》;1994年,当地民众在复建上寺法堂时发掘出了一块“龙华造像石”,碑身刻有:“大齐乾明元年,岁在庚辰月癸未朔八月□寅,藏阴山寺比丘昙始共道十五人等,敬造龙华像一躯,今得成就。上为皇帝陛下,师僧父母法界众生同入□婆若。”这一石碑的出土,断定上寺的建寺时间不晚于北齐乾明元年(公元560年)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由此可以推断出:青莲寺的上、下两寺应当同建于北齐。 自北齐后,青莲寺受到了封建朝廷政策的影响,在曲折波动中得到向前发展。此外,风蚀雨淋、地震破坏以及丹河水患等自然灾害,对青莲寺内的古建筑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然而,伴随着佛教在我国古代的兴衰发展,青莲寺也被历代王朝进行过重建与修葺。而现存于青莲寺内的建筑多为宋代遗留下来的,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特点、精湛的建筑技艺也就成为了晋城市的古建筑之优秀代表。 2 青莲寺的价值所在 青莲寺虽是佛教圣地,但由于佛教传入我国以后,受到了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青莲寺的“日”字型建筑格局也是受到了中庸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内敛含蓄的独特气质。青莲寺是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集于一身的典型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与社会价值。 2.1 青莲寺的历史价值 青莲寺修建于北齐时期,其发展是随着中国古代王朝对佛教采取的政策与态度的变化而发展的;青莲寺内现存有的古遗迹,真实地反映了青莲寺的发展历程,因而,在我国佛教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在青莲寺内出土的碑刻、现存的古建筑以及各类的文献等,有着“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独特优势,如:全国现存唐代寺观塑像3处,青莲寺为其一处;青莲寺内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7尊唐代彩塑占全国唐代塑像的十分之一,其中的一尊垂足大佛也是全国仅此一例;4座宋代建筑(其大木构架、柱、额、斗等都是带有典型的晋城地方特色),这些对于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尤其是研究佛教在我国的发展脉络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2.2 青莲寺的艺术价值 自青莲寺创建以来,青莲寺的所在地——峡石山就成为了晋城市的佛教文化传播的中心;此外,此地所独有的自然环境也增加了青莲寺的艺术魅力。青莲寺的布局建设都是依据当地的自然景观而建,因此,佛教的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相映成趣,相互融合,体现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景观艺术;青莲寺内的保存完好的四座罕见的宋代古建筑,既举折平缓又古朴稳健,体现出当时建筑的高超建筑技艺,与此同时,青莲寺内所保存有的壁画、彩绘泥塑、琉璃及碑刻等艺术品,如:青莲寺南殿所遗存下来的阿难、迦叶、文殊等彩塑都体现出了“内表神韵,外塑形象”的艺术表达手法,这也体现出了独特的工艺价值。 2.3 青莲寺的科学价值 北齐创建青莲寺时,对青莲寺的选址也是按照我国传统的建筑风水學进行的选址,符合了选址的“背山面水、坐南面北”的科学依据。其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青莲寺建于硖石山的山坳之上,三面环山,南临丹河而与珏山隔河相望,周围的自然风景秀丽且幽静,体现了选址的科学性;另一方面,青莲寺内建筑布局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寺内的建筑呈现出错落有致且又对称性的特点,而且其建筑的结构及工艺水平也体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水平,反映了近千年的建筑技术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 2.4 青莲寺的社会价值 青莲寺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青莲寺古建筑群是我国现存规模形制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寺内所遗存的建筑、塑像及碑刻等人文古迹为我们今天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证依据。此外,青莲寺是佛教圣地,因而,每年都有大量的信奉者都会慕名而来,从而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所以,在晋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就把青莲寺纳入到了钰山旅游景区,通过开发促进对青莲寺古建筑的保护。现如今,青莲寺已经成为了晋城市城郊旅游项目中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观光场所之一。 3 对青莲寺的保护与利用 青莲寺内现存的古建筑遗迹具有极高价值,因此,增强政府及社会民众的保护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加强了对文物古迹的普查和保护力度,竭尽全力保护好我们老祖宗所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了响应国家保护文物古迹的号召,晋城市政府在1986年组织制定了《古青莲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并对青莲寺内的某些建筑进行了重建。被修缮一新的青莲寺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在1988年,青莲寺也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而提升了青莲寺的保护规格。 3.1 通过合理的开发实现保护 青莲寺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初建硖石寺至现在),寺内所遗存下来的古迹都有着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与社会价值。此外,由于青莲寺受到中国古代佛教政策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对它的侵蚀,再加上古建筑年久失修,因而需要对青莲寺进行保护,使其能够得以继续保留及传承下去。在2006年,晋城市政府为了加强对青莲寺内文物的保护,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对青莲寺进行修复,并委托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编制了晋城青莲寺的保护规划,从而使青莲寺这所千年古刹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工作人员在制定和设计该保护规划的过程中,其工作人员秉承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文物本体的外在干预,以便于能够较好地保存好文物本体的真实性,同时,也要加强对文物周边环境的保护和优化,尽可能使文物本体处在完整的环境之中。确定了青莲寺保护的理念原则,也就明确了青莲寺文物古迹开发利用的原则,进行重点开发,形成示范效应,进而提升社会民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青莲寺的文物遗迹,使之能代代传承下去。 3.2 加强对青莲寺宣传力度 对青莲寺进行保护和利用,就要加强对青莲寺的宣传,使社会民众充分了解青莲寺,以此增强社会民众对青莲寺及其寺内的文物遗迹的保护。一是充分利用社会媒体进行宣传。可以邀请相关的社会媒体走近青莲寺及其古迹遗存,扩大青莲寺在社会民众中认知度与影响力,同时也对各种破坏青莲寺及其古迹遗存的行为进行曝光,形成社会舆论压力,谴责其行为;二是组织有关青莲寺的活动宣传。文物保护单位可以在一些重大节日,如:“文化遗产日”等,向社会公众进行青莲寺宣传活动,从而引导和教育社会民众,增强其有关文物保护的知识,自觉践行文物保护的责任与义务,更好地保护青莲寺。 3.3 加大对青莲寺保护资金投入 政府重视对青莲寺的保护,就需要加大对其保护资金的投入,保护寺内所遗存的古迹,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一是对青莲寺内的古建筑制定修缮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对有重大价值的古遗迹获得优先保护,分批有步骤完成寺内古建筑的修缮。二是针对青莲寺内的古建筑,应联合文化、旅游等多部门共同制定修缮标准,共同制定开发方案。三是晋城市财政要逐年增加对青莲寺的保护资金的投入,保障资金切实落实到位,并对寺内的文物登记造册,妥善管理。 3.4 加强对青莲寺的文物执法力度 加强对青莲寺的保护,就要坚决地依法打击各种破坏青莲寺古遗迹的行为。青莲寺内的古建筑是最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果遭到破坏或损毁,古遗迹本体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也将不复存在。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古建筑保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保护形势,因而,晋城市政府也要切实地加强对青莲寺内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强化多部门的联合与协调工作,整合社会资源,对各种破坏青莲寺内文物等各种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青莲寺内各种文物遗迹的安全。 3.5 完善青莲寺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责任制度 在对青莲寺内的古建筑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晋城市政府要制定完善的保护与利用的责任制度,一旦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就要对责任单位以及责任人进行惩处,以促进相关责任人提高保护青莲寺的责任意识,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各种乱开发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对那些不管理、不作为的管理责任人,造成青蓮寺的古建筑受到严重破坏的,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形成法律震慑力,使相关责任人对青莲寺进行慎重的开发与利用。 4 总结 青莲寺内的古建筑遗迹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青莲寺的珍贵之处就在于悠久的历史以及极高的价值,而青莲寺内的所遗存的古建筑、碑刻等都是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发展和古代建筑的有力的实物证据,因而,希望通过本文章的撰写,使得更多的社会民众了解和关爱青莲寺文化遗产,以此来唤起广大民众对青莲寺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李会智,高天.山西晋城青莲寺史考[J].文物世界,2003(01). [2]李会智,高天.山西晋城青莲寺佛教发展之脉络[J].文物世界,2003(03). [3]张广.关于青莲寺出土的北齐石刻[J].文物世界,2007(05). [4]樊萍萍.初探青莲寺古建筑[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文化艺术),2011(9). [5]肖迎九.晋城青莲寺保护规划编制理念与方法初探[J].山西建筑,2011(26). [6]张兵.晋城青莲寺[J].文史月刊,2017(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