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密码战
范文

    黄邦在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无线电侦察和密码破译曾是一些国家重要的情报来源,并对战争指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面就重点介绍两次大战中,几个国家无线电侦察机构的情况和破译情报在几个重大战役中的作用。

    新型坦克和女间谍

    欧洲战场,英法潜心研究的号称“所向无敌”的新型武器——“19型”坦克,威武雄壮地冲向敌阵。然而在德军面前,这些庞然大物并非所向无敌,而是不堪一击,一辆辆变成废钢烂铁。在坦克掩护下冲击的步兵,也整连整团地丧身于德军枪炮之下。新型秘密武器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德军对“19型”坦克为什么了如指掌?军队抱怨了,总理震怒了,总统下令了。法国保安部门调动一切力量内查外调,毫无线索。但国防部将无线电监收站抄下的一批德国密码电报交给了英国情报部门破译密码的“40号屋”。电报被破译了,法、英特工终于发现了代号“H-21”的德国间谍脱衣舞明星玛塔·哈莉。

    某夜,空袭警报被解除,巴黎“爱之神”舞厅热闹非凡,荷兰女郎玛塔·哈莉小姐那富于诱惑力的大胆挑逗的脱衣舞表演,引得伤兵们狂吼乱叫,也使一位两鬓银霜、挂满勋章的老将军为之销魂,他就是法国主管军工生产的莫尔根将军。在副官的劝说下,哈莉小姐终于投入莫尔根将军的怀抱。当莫尔根将军在安眠药的作用下昏然睡去,哈莉小姐便轻手轻脚钻进保密室扭动保险密码,可惜几次都没有打开。焦急中哈莉抬头一看,大钟一直停在17点15分35秒的位置上。这会不会就是保险柜密码的暗记?于是她按着17-15-35的顺序扭动起来,果然奇迹出现了,保险柜被打开了。她取出图纸,一阵狂喜,正是它——“19型”坦克设计图,她偷拍下图纸,然后,放回保险柜,又钻进了莫尔根的被窝。

    第二天,玛塔·哈莉以荷兰侨民的身份来到荷兰驻法大使馆,把胶卷交给了早已等候的同伙。机密情报就这样源源不断地转到了柏林,英法军因此惨败。

    塔内贝格战役之谜

    1914年10月,进攻沙俄的德国A-3集团军5万败兵,在新任司令官和参谋长兴登堡、鲁登道夫的带领下,仓促后撤,逃入德国境内,俄军竟未追击。鲁登道夫疑虑重重,命令就地休息。4小时后,他收到德军统帅部急电:“俄军南线集团军正向你部后方迂回,企图与北军联合造成钳形攻势,你部危在旦夕,兹令你部立即作好迎击南军之准备。”

    原来如此,鲁登道夫忙召集军师长们部署迎战。3小时后,统帅部急电又至:“俄军南线集团军正以1个军2万5千人的兵力向塔内贝格诸高地运动,企图对你部形成居高临下之优势。敌人计划明日下午7时到达山脚,7时30分登上各高地。鉴于此,统帅部命令你部以2万兵力于明日下午5时前占领塔内贝格诸高地,首先是408高地;以3万兵力于明日下午4时前挺进到塔内贝格诸高地南侧公路两旁,从三个方面合成一个巨型口袋,等待敌军闯入,一举全歼。切切此令,统帅部。”

    情报如此准确,命令如此具体,不容迟疑。鲁登道夫急令所有车辆搭载步兵加速前进,5时40分,德军已占领所有阵地。

    真像导演摆布的一样,7时整俄军南线集团军来了,当最后一个士兵钻进德军口袋时,随着3发红色信号弹升起,顿时机枪、步枪、迫击炮、坦克炮齐鸣。不到两小时,俄军2万5千人便被歼灭,随后南线集团军另两个军也被歼灭。这一战役震惊欧洲,导致俄军的崩溃。德军统帅部怎么能如此准确掌握俄军作战计划呢?原来,庞大的俄国在密码技术方面相当落后。一次,一名德军报务员抄收了一份俄军密码电报,柏林总部立即组织语言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弈棋大师和破译专家一起破译,很快就找到了破开密码的“钥匙”。从此,俄军统帅部的作战计划,在发往所属部队的同时,也摆到了德军统帅部的作战桌上。

    齐默尔曼电报之谜

    1917年2月初,使美国免于战争的威尔逊刚蝉联第二届总统,一封神秘的电报就摆上了他的办公桌。

    “墨西哥政府:敦请贵国即速对美利坚合众国宣战,派兵越过格朗德河,开进美国国土,并向其纵深挺进……请贵国立即着手准备,务必于3月中旬对美宣战,不容犹豫,不得拖延,以免错过良机。切切,德意志帝国政府,1917年1月31日。”

    “无耻!”威尔逊总统震怒了。

    “向德国宣战,出兵墨西哥!”国家安全事务部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异口同声。

    “教训墨西哥,狠揍德国狼!”国务卿吼道。

    3月1日全国几百家报纸同时用粗体大字全文刊载了那份电报。美国人民愤怒了。

    威尔逊总统向国会宣读了电报,议员们不安了。总统请求国会支持政府对德宣战,国会当即批准。

    美国严密监视墨西哥,其军舰在大西洋切断了德国海外补给线,同时源源不断向英法运去大量物资。美国士兵跳进英法联军战壕,与之并肩作战。这一切改变了欧洲战场力量的对比,不到一年,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那么,这份由德国外长齐默尔曼亲自起草的电报是怎么摆上美国总统办公桌的呢?

    原来,早在1914年,英国海军总部“40号屋”就开始了对德国军用密码的破译和研究。1917年1月底,“40号屋”收到无线电监收站抄收的德国发给驻墨大使的“齐默尔曼电报”,“40号屋”一级破译员鲍威尔爵士和他的同事只用了几小时,就把电报译成英文,送到了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官邸)。不到3天,又由一名特使秘密转给了美国,摆到了威尔逊总统的办公桌上。

    波、法、英三国合作破译德国恩尼格马密码

    恩尼格马密码机是1923年由德国工程师阿图尔·泽尔比乌斯研制出来的,后来又经改进。这种密码每天换一次密钥。德国人对这种密码的秘密度一直抱有信心。

    破译恩尼格马密码,首先取得成果的是波兰人。1928年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德国驻华沙大使馆给华沙铁路军海关检查战打电话,要求赶快检查并交付德国外交部从柏林寄来的邮件。这引起了波兰人的怀疑,便告诉德国人:邮件还没有到达。波兰军队密码局打开了邮包,发现里面装的是一部崭新的密码机,经研究,得到了3个密钥轮的内部接线关系和1个活动的插板系统。随后,密码局决定自波兹南大学调出3名数学家,从事恩尼格马密码的破译研究。

    1932年,法国情报部门得到了德国使用恩尼格马机的手册、两个月的密钥置换表和可同密文对照的例报,便把抄本交给了波军密码局,开始了同波兰人之间的合作。

    波兰人破译恩尼格马密码的方法,在1932年就基本上解决了。后来由于德国人增加了变化,穷尽试验的工作量增加了60倍,波兰人的设备和财力都遇到了困难。这时,法国破译机关判断波兰人需要帮助,而英国人是有财力的。于是,由法国人出面,召开了由法、波、英三方参加的两次会议,开始了三个国家破译恩尼格马密码的合作。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时,波兰破译人员撤至法国巴黎郊区,继续坚持工作。1940年6月,法国败阵,波、法破译班子被打散,部分人员逃到英国。这时,由于战争对情报的迫切需要,英国人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继续开展对恩尼格马密码的破译工作,其破译机构最多时发展到1万人,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仅1941年3月13日到1943年1月20日便破译了154410份德国密报,平均每天约150份。

    大西洋之战

    二次大战初期,德国人缴获了英国海军部颁发的“商船密本”以及几种加表作业表。从中掌握了同盟国商船的行踪,大大增强了潜艇攻击的效果。盟国商船的损失急剧增加,仅1941年3月至5月,被德国潜艇击中的船只即达142艘。这种情况,曾给英国海军造成极大的困难。

    在德国人取得成就的同时,同盟国的通信情报机构对德国潜艇通信的侦察、破译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德国对自己的潜艇保持着严密的战术控制,以便使潜艇集中攻击最有意义的目标,这就需要有大量的岸潜通信。美国当时已拥有探测德国潜艇通信的大西洋高频测向站弧形网,并已熟悉了德国潜艇发出的信号。海军侦听员往往能根据德国报务员的发报手法识别一艘潜艇,有时还能由此推断出一群潜艇的数量。1944年5月31日,美国海军反潜特大队司令加勒里海军上校,从高频测向站发现德国“U-505”号潜艇正驶向布雷斯特基地,便进行追踪。6月4日上午11时,加勒里在法属西非布兰科角附近同正在水下航行的这艘潜艇相遇,以深水炸弹击中该潜艇,迫使其浮上海面,艇员弃艇逃走。加勒里俘获了这艘受伤的潜艇,并从它的密码室中缴获了现用的密本及其加表、密码机及其密钥表。德国潜艇指挥部认为“U-505”号已被击沉,没有更换密码,使此后潜艇部队的活动计划暴露无遗,同盟国在密息情报的帮助下,从1944年6月至1945年5月,击沉德国潜艇近300艘,从而大大减少了自己船只的损失。

    大西洋之战初期,德国由于密息情报的帮助,其无限制的潜艇战取得了重要战果。后期,同盟国也是在密息情报的帮助下,打败了德国的潜艇战。

    中途岛海战

    1942年春,美、日双方为争夺中、西太平洋区域的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此时,日本舰队的主力刚刚结束对印度洋上锡兰岛(斯里兰卡共和国)的攻击。美国密切注视着日军下一步的动向。美太平洋舰队通信情报方面的负责人罗彻福特手下的破译人员,于4月底侦知日本在印度洋作战的舰队正在返航,由此判断日本打算在太平洋继续发动进攻,但主攻方向、进攻兵力和攻击时间还不清楚。通信情报人员从各种情况分析,认为中途岛将是日军下一步的攻击目标,但美海军内部对这个问题判断不一致。后来还是美军的破译人员提供了确切的答案。当时日军的电报中没有直接表示出下一步行动的地点,而是使用“AF”这个代号。随着日军新的作战准备活动的频繁,“AF”在电报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它有时作为目的地出现,有时又作为重点侦察的地点出现,很明显,“AF”就是日军下一个攻击目标。“AF”是哪里?破译人员绞尽脑汁,查对了各种资料,发现“AF”就是中途岛。但他们还不放心,认为有必要设法证实一下。罗彻福特便指示中途岛守军以明码拍发一份佯报,说中途岛上“淡水蒸馏器发生故障,不能使用……”两天后,美军侦破了日本海军情报部门报告“AF”缺乏淡水的电报,证实“AF”就是中途岛,它就是日本海军即将攻击的目标。

    5月20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发布作战命令,详细说明攻击中途岛采用的战术是:派部分兵力于6月2日对阿留申群岛进行佯攻,6月3日出击中途岛;当美太平洋舰队忙于保卫阿留申群岛和自珍珠港出援中途岛的时候,即集中优势舰只在运动中将其歼灭。山本发出的这一电报,被美军无线电技术侦察单位截获和破译。于是,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集中了他所能集中的力量,埋伏在中途岛东北约300海里的代号为“幸运点”的阵位。这个位置在日本进攻舰队的翼侧,是经过精心计算得出的最佳出击阵位。日本舰队驶入中途岛附近海域,其攻击中途岛的机动部队司令南云忠一在第一批轰炸中途岛的飞机出击时,本来留有93架飞机在甲板上待命,以备对付来自美方舰载飞机可能的攻击,但由于没有发现美方的舰队,他又命令这些飞机换装陆上轰炸用的炸弹,准备轰炸中途岛。13分钟后,当他接到在东北方发现美舰的报告时,考虑了15分钟,才决定取消刚发的命令,指令这些飞机重新换上准备攻击舰只的鱼雷和穿甲炸弹。此时第一批攻击中途岛的飞机已开始回舰,而大批飞机、弹药都在甲板上,有的飞机正在加油。正在这最易受攻击的时刻,美海军出动了鱼雷轰炸机,分几波轮流攻击,先后击沉了日本“赤诚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4艘航空母舰,迫使山本不得不放弃对中途岛的进攻,于6月5日下令撤退。这次海战,日本海军损失惨重,大伤元气,以后再也没有恢复过来。从此,日本在太平洋被迫由进攻转为防御。

    中途岛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这次战役,美军得力于出色的无线电技术侦察工作而取得了胜利。尼米兹在《太平洋海战史》中写道:“中途岛作战本质上是情报的胜利,日本人企图实施突然袭击,而他们自己却遭到突然袭击。”

    击落山本五十六座机

    1943年春,太平洋战争的战局对日军越来越不利。日军被赶出了瓜达卡纳尔群岛,补给线受到盟军空军的袭扰,前线部队陷入了困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为亲自掌握战局,并鼓舞士气,准备发动反攻,决定前往位于南太平洋珊瑚海的所罗门群岛进行视察。结果由于一份关于山本视察日程的绝密电报被美军破译,这个日本军阀重要头目因座机被美机击落而身亡。这是太平洋战争中十分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

    1943年4月13日下午5时55分,日第8舰队司令将5天以后山本巡视的日程(包括到达和离开的时间)电发各被视察单位的指挥官,以便各单位作好迎接的准备。美军的破译人员截收并全部破译了这份重要的电报。于是,一个以“复仇”为代号的计划,在华盛顿和美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之间,在绝密的屏幕掩护之下,紧张地酝酿着。

    要不要击落山本座机?对美方来说,这是一个颇费踌躇的问题。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果把山本击毙,日本会不会怀疑密码已被美国破译而更换密码,从而使情报中断?经过反复权衡,尼米兹还是发出了“复仇”的战斗命令。执行这次作战任务的是所罗门地区航空部队指挥官米彻尔海军少将。他曾经打算在山本自巴莱尔乘驱潜艇去肖特兰途中将其截击,但考虑到识别山本座艇困难,最后决定拦截山本座机。拦截行动由米歇尔少校指挥,用18架P-38型战斗机,其中6架组成狙击机队,由朗菲尔中尉担任队长,其余12架担任掩护任务。他们周密地计算了时间、距离、速度及双方兵力,最后决定在布干维尔岛附近拦截山本。

    1943年4月18日7时25分,瓜达卡纳尔岛的亨德国森机场上的美军16架P-38战斗机准时起飞(两架因故障掉队)。美机起飞后实行无线电静默,沿蒙达、伦多瓦和肖特兰一线贴着海面飞行了大约3小时,以躲避日方雷达的侦侧。比美机起飞稍晚一会儿,上午8时正,山本一行的飞机编队按预定时间起飞。双方都按各自预定的计划相向飞行,到9时34分,事情犹如预演过一样,在布干维尔岛附近的上空相遇。山本乘坐另一架一式双引擎陆上攻击机,6架零式战斗机跟随在座机后面,担任护航任务。朗菲尔及其僚机飞行员巴伯把飞机爬高到右前方两海里以内,转而向日机发起进攻。他们首先击落了一架一式陆上攻击机,然后反转机身,寻找另一架居前导位置的陆上攻击机,它就是山本的座机。此时,山本的座机正贴着林海树梢逃避,护航飞机对它拼死进行掩护。朗菲尔抓住机会,用长时间的、猛烈的火力向座机射击。一瞬间,山本座机的右发动机着火,接着右翼爆炸起火,随后机翼脱落,座机随之下坠在布干维尔岛上的密林中。与此同时,美国的掩护机队同日本的护航队展开了激烈的空战。此次战斗,美方共击落日本两架一式双引擎陆上攻击机和三架零式战斗机;美机被击落一架,整个战斗前后只有4分钟。9时38分,完成任务的美国机群脱离战斗,返回亨德森机场。美国由于破译关于山本视察计划的电报,成功地击毙了山本,取得了如尼米兹所说的相当于一次大战役的胜利。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