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新的考核模式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
范文 | 杨菊超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绩效管理。360度评价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评价维度多元化。具有准确性、广泛参与性、可接受性等特点。在高等院校开展360度绩效考核,有助于个人发现其潜在的能力和盲点,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优缺点的信息,提高对自我的洞察力;有助于个人行为如何影响团队的顺利运行,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提高团队效能。 关键词:人力资源 管理 360度评价 我国高等院校社会化改革是一次具有中国国情的长时间、大规模改革。其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要求以绩效为导向,围绕绩效而展开。高等院校具有不同于其他事业单位的学科和行业特点,因此,研究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在高等院校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选择确定适合高等院校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模式,也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使高等院校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 360度考核也叫又称多视角考核,考核者可以是被考核者的主管部门,部门同事或外部考核者等。通过多元化主体的考核,形成定性和定量化的阶段性考核结果,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和被考核者,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1.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僵化的思维模式和运行机制 由于长期习惯于在计划经济的思路和模式下开展工作,高等院校同其他事业单位相比,多保留着许多原有人事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存在对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力度不大等问题。另外,忽视人力资本投资,在人员和职位匹配、功效挂钩、提高教职工工作、生活质量等方面存在误区,对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负面影响,造成高等院校发展后劲不足,很难适应当前高等院校社会化改革的步伐。 1.2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吸纳、发掘和培育 高等院校在实行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如何吸纳、发掘和留住高素质领军人才是当务之急。不管是既掌握管理知识又掌握基础理论的高学历人才,还是既懂管理又善经营的实践型高级管理人才,甚至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都显著不足,人才、成果的明显滞后与社会、经济的强劲发展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1.3激励和政策设计缺陷 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院校具有多重属性,具有人才培养、科技支撑、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多项职能和目标,要求高等院校在激励机制、配套政策等方面及时跟进,但由于国家和主管部门缺乏有效指导,高等院校在激励机制和顶层设计方面存在若干缺陷。缺乏规范化、定量化的教职工绩效考评体系,沿用传统的绩效评估手段,使激励缺乏针对性和公平性;在管理手段上简单陈旧,创新性不高并不断减弱。 2.360度评价的优点 2.1考核误差小,考核结果合理性高 考核主体的多元化打破了由上级考核下属的传统考核制度,避免传统考核中考核者极容易发生的“光环效应”、“居中趋势”、“偏紧或偏松”、“个人偏见”和“考核盲点”等现象。使得考核结果相对公平合理,教职员工更容易接受。 2.2信息全面准确,防止急功近利 让多个主体参与考核,调动众多部门的人员和资源,从整体绩效管理推动力来讲,改变了一个人(部门)起决定性作用的局面,考核部门获得的信息更加准确;反映出不同考核者对于同一被考核者不同的看法,防止被考核者急功近利的行为。 2.3可以激励员工提高自身全方位的素质和能力 全面的反馈信息有助于被考核者能力提升,增加了教职工参与管理的机会,增加教职工的自主性和工作热情,教职工的积极性会达到提高,对自己的岗位更加忠诚,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团队工作效率。 3.360度评价组织实施 3.1考核者的多元化,考核主体和考核过程公平 对于同一个被考核者,考核程序、考核者必须是统一确定的,不允许出现同一岗位的不同教职工让不同的考核者来进行考核。 3.2匿名考核 为了保证考核结果的真实可靠在整个考核过程中,实行匿名考核是必要的。考核方式可以是调查问卷或一对一访谈等形式。 3.3基于胜任的考核 胜任特征是指将工作中的优秀者与平庸者区分开的个体潜在的深层次特征。针对教职工绩效起主要影响的关键要素进行描述和考核。建立高等院校内部职位的胜任特征考核模型。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技能、专业知识、工作风格等。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反馈应用。 4.结语 360度绩效管理实践,突出“共同参与”式绩效管理模式,崇尚团队精神;绩效考核指标比较宽泛,上级、平级和自我都要进行评价,给考核者留出很大余地。对提高工作质量,对团队精神的养成具有积极作用,可以维系组织稳定的协作关系,约束个人的不良行为,督促个人完成各自任务以便团队整体工作的完成。在以绩效提升为主要目标,团队协作为主要特征的组织中是适用的。 参考文献: [1]郑善学、赵广汗.高等学校社会化改革[C].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04 [2]邵冲.人力资源管理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0 [3]郑超.新时期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宏观管理,2006,(3).17-20 [4]孙健敏.人力资源管理的热点与难点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06,(2).5-8 [5]万洪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J],出版科学,2004,(6).4 [6]加里·德斯勒(美).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吴德:激励机制引导:人力资源优化的创新策略.学术交流,2007/07 [8]华晶晶:论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现代商业,2008/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