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黑龙江省民营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探讨 |
范文 | 常永杰 摘要:相应的适合黑龙江省民营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即采取以资源为依托的企业集群模式、以大型企业为龙头的企业集群模式、以高新技术为中心的企业集群模式、品牌联结型企业集群模式和生态模式。随着价值链和生态链的融合与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生态模式必将成为黑龙江省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黑龙江省;民营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2-0091-02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市场经济作用下逐步形成的。从2000年以来,特别是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的三年间,是黑龙江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较快时期,形成了以绥芬河、东宁等口岸城市为依托的进出口木村加工产业;以呼兰利民开发区为代表的医药产业以及众多产品加工、乳制品、肉制品、山特产品产业集群等。虽然现在还处于雏形和需要逐步规范阶段,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和重要作用已开始显现,并体现了地方特色。 一、黑龙江民营企业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一)黑龙江省的农林牧渔业产业集群集聚性不显著 黑龙江省的农林牧渔业及农副食品加工业集聚现象不显著,但是经济效益比较好;而木材加工及木制品业虽具有一定的集聚性,但经济效益不佳。结合黑龙江省自然地理情况,可看出农林牧渔及相关产业虽具有资源优势,但产业的集聚性不高,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同时大力引进民营资本,促进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政府应对投资于该产业的民营资本给以税收和政策上的优惠,以鼓励民营资本的投资。 (二)黑龙江省的旅游业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虽然目前黑龙江省的旅游业集聚性不强,但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黑龙江省以哈尔滨为中心城市拥有周边市县的旅游资源宝库,如伊春的五营森林被誉为“天然氧吧”,五大连池被誉为“保健圣地”;牡丹江的镜泊湖、原始森林等似仙境,哈尔滨以“冰城”驰名国内外,太阳岛、东北虎园每年也以其特色吸引大量游客等。大力开发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发展黑龙江省旅游产业,需要民营经济的积极参与,同时政府应积极保护环境资源,制订东北地区环境和旅游业的长期良性发展规划,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黑龙江省的医药制造业表现出良好的集聚趋势 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医药制造业走集聚道路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和开发当地资源,民营经济在该产业可大有作为。但是,目前来看,虽然医药制造业表现出一定的集聚趋势,但尚不具备规模。政府采取舆论宣传、税收优惠、发展服务性基础设施、提供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以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的进人。同时在集聚发展初期,政府作为相关产业的企业相互交流的中间人,促进企业之间的对话、信任和相互学习,使地区企业之间达到互补、共存的关系,增强区域内产业整体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黑龙江省民营企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 根据黑龙江省民营企业现状及黑龙江省民营经济集群的SWOT分析,可看出黑龙江省民营经济集群主要应以资源、市场为纽带,联合其他省市及国外资本、技术,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具体来讲,其民营经济集群的构建建议选择以下模式。 (一)以资源为依托的企业集群模式 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民营经济集群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目前黑龙江省以资源为依托形成民营经济集群模式已初见成效。 以兰西亚麻产业为例,近年来,兰西县充分利用亚麻市场看好的机遇,依托亚麻基地的保障优势,大力发展亚麻原料、纺纱等生产,积极构建亚麻产业集群,亚麻纤维、亚麻细布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目前兰西,已被中国亚麻协会命名为“中国亚麻城”。 除此之外,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广大,居全国之首;森林资源和后备资源发展潜力大,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居全国之首,全省煤炭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黑龙江省作为资源大省,同时又是全国通往能源大国俄罗斯的重要通道,区位及资源优势极为明显。 因此,借助于黑龙江省特有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从事相同或相近、相关联的民营企业可在现代“双赢”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竞争与合作,发展以资源为依托的民营企业集群。 (二)以大型企业为龙头的企业集群模式 龙头企业带动型企业集群是指以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为核心,大量中、小企业围绕着龙头企业的最终产品进行生产、加工、销售或原料供应等活动,大型企业作为龙头对这些小企业发挥着带动作用。同时,现有的中小民营企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借助于大型国济集群发展的框架也已初步形成,如尚志市已初步形成地板块、铅笔及铅笔板、木制套娃、手套编织四大产业集群。双城雀巢、娃哈哈、飞鹤乳业不断壮大,不但拉动了当地畜牧业,也引来了专门生产铁盒的投资者;宾西经济开发区内,围绕方便面的生产,各企业分工生产方便面,方便面外包装,肉牛加工生产线等,也初步形成了集群效应。 通过构建以一些大企业为龙头的企业集群,可以做到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互惠互利,促进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与协作进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以高新技术为中心的企业集群模式 当下,经济全球化趋势扩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空间,中小企业原本在一个围度内狭小的市场中不可能实现的职能经济性和合作在全球市场中可以实现了,全球化还促进了经济活动要素的流动性,因而削弱了中小企业在要素获得上的障碍。 黑龙江省民营企业大多为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其中高科技民营企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纵观黑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可以概括说,发展速度逐年加快,产品技术含量日趋提高,企业经营状况和效益明显好转。 因此,可以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建立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民营企业集群。这类企业集群往往涉及到电子、通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行业;建立有严密的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一条龙体系,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必将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增长、提升产业结构的主导力同时,政府和科技部门要为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支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各类科技园区的技术进步、自主创新及项目引进发展。 (四)品牌联结型企业集群模式 品牌联结型企业集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各自独立的企业共同便用某个品牌,品牌把这些企业联结在一起所形成的产业集群。由于规模和实力的限制,中小民营企业依靠自身来提高品牌知名度需要的时间较长,难度也较大,为了实施品牌战略,可以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共同使用架个品牌,依靠企业的合力来开发市场。 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产业集群发展为例,由于绿色食品对资源、环境等条件的严重依赖,以及各地重视和发展程度不同,其生产和经营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呈现出企业和产品双集中的现象,一些特色优势产品的产业集群在国内初具雏形。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早开发绿色食品的省份,绿色食品的产品、企业和产地集中的趋势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形成打下了基础。黑龙江省森工总局为发展以绿色食品为主的多种经营产业,为森工8大类88个品种的产品注册了“黑森”商标,目前,已有60多个企业和产品在使用“黑森”品牌。通过品牌的联结,集群内的企业既保持了各自产权上的独立性,又形成了共同的市场推动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并推动本地区相关产品的市场销售,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生态模式 生态模式下,产业要素主要还是实物资源,不过是在已有的生产技术水平下,某些生产的副产品如果直接废弃会对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后果,与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相违背,所以生态模式的产生是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的。 生态模式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变排泄物为原料、实现循环生产、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生产经营体系。生态工业是一种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业生态模式。 可以说,生态模式是民营企业集群模式中的最高水平,它的理想模式要求原料、能源、“三废”和各种环境要素之间形成立体环流结构,能源、资源在其中往复循环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实现再生增值。它不仅仅是技术、管理水平发展的产物,更是人们生态意识发展的杰作,随着价值链和生态链的融合,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生态模式必将成为黑龙江省民营经济集群发展的目标模式。 三、结语 黑龙江省民营企业产业集群是在市场规律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但也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要具体结合黑龙江省的省情深入分析,以求更加良好高效的发展。当然民营企业的集群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进步,产业更新换代,全球一体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日新月异,并且随着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黑龙江资源型城市的产也变化等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民营企业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陈 顺.民营企业集群创新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 李继刚.我国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3] 邵桂荣,彭 熠.技术创新与中小民营企业集群化的动力源[J].科学学研究,2008(S2):512-517. [4] 梁幸平.关于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思考[J].财贸研究,2003(5):39-41. [5] 肖汉龙,郭利红,付跃龙.民营企业集群创新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1):65-66+73. [责任编辑:胡 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