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范文 唐蕾蕾
摘要:和谐学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学校旨在培养和谐的人,要使学生和谐发展,学校就必须让影响学生发展的各个因素和谐统一于学生,指导并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家庭关系。
关键词:人际关系 和谐 发展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义。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和谐社会中的和谐的人应该在和谐学校中才能培养出来。要使学生和谐发展,学校就必须让影响学生发展的各个因素和谐统一于学生,指导并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和谐的家庭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同学关系是影响学生行为﹑学业成就和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同学关系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业进步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利于在校时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在与同学相处中学会基本的社交技巧和培养一定的情感水平,为以后顺利地踏入社会做好预备。
(一)建立信任互助的安全学习氛围
学生间的关系应体现出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即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学生间通过交流与合作,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首先,教师必须强调合作的课堂结构和掌握目标,而不是竞争的课堂结构和表现目标。如果说学生之间是完全竞争关系的话,那教室就像一个战场,让学生的神经天天高度紧张,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的进步,有效的学习应该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下进行。其次,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人成绩、个人的独特方法和能力,不要强调与别人进行比较;应该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的价值,不要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奖励,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奖赏,为自己的成绩而自豪,这样做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二)教学生学会宽容和尊重,善待同学
如今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子,容易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性格,谁都不能强求别人按自己说的做,经常互不相让,发生摩擦和冲突,导致同学之间关系僵化。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教会学生相互宽容、相互理解。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应该将严于律己、宽容他人、尊重他人选择等观点灌输给学生,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比如集体出游、班级活动,让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学会谦让和容忍,尊重别人同时也就是尊重自己,培养彼此间兄弟姐妹的友情。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对这个家庭发生的事情每一个人都是有责任和义务的,这也有利于树立同学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的一部分,是教育过程中一对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表现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提高教育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尊重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建立民主、平等、紧密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就是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使其产生自尊心。尊重学生,首先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之间只有责任和义务的不同,不存在人格上的不平等。教师和学生应互相尊重。其次,教师还必须尊重学生的意见,特别要重视学生集体的意见,甚至是反面意见。实践证明,当教师们的行为更为民主的时候,学生学习得更好,在课堂上越民主,学生表示更高的赞许。所以教师的民主作风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二)信任学生
信任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颗向往美好的心灵,都愿意成为一个“好人”。教师应当创造良好的环境,爱护和培养这种愿望。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不但是激发学生上进的巨大精神力量,而且有助于学生自觉地克服缺点,进行自我教育。对学生的信任,则可能激发他们重新做人的勇气,使他们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三、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所谓“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亲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学生的智力、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为人生的进步奠定基础。
当今社会,应试教育仍然占主导地位,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求孩子“听话”“认真听讲”“好好学习”,扼杀孩子的天性,要求孩子以考试为最高活动准则,这很容易让孩子对学习有抵触的情绪,逆反心理反而使学生和家长关系紧张。此外还有一种现象,在多数独生子女家庭里,几个大人宠着一个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已成为一种共识,对孩子过多溺爱,没有压力,要什么给什么,导致孩子不知道感恩,认为任何东西的获得都是理所当然的,对父母不尊重,任性妄为,这也不利于孩子日后的社会生活。
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联系卡、定期家访、开通邮箱等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任,将正确的教育观念传输家长,不要包办孩子的事情,要尊重其独立性,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让其自己完成,以促进其责任意识的形成,尊重孩子作为家庭一员的权利,涉及其的事情要听取孩子的意见。另一方面,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也可以利用班会、课堂、社会活动等,教育同学也应尊重父母,不能因为彼此观念不同而形成敌对,理解父母的苦心,要学会关心和体贴父母。
总之,要使学生和谐发展,教师就要以学生为本,凭借爱、尊重、信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帮助学生与他人建立各种和谐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在和諧的人际关系中得到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雪艳. 以和谐文化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中国成人教育, 2007, (23).
[2] 廖芬. 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 作家, 2007, (12).
[3] 张晓辉,李刚.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校园和谐——关于创建和谐校园的思考[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6).
[4] 蒋洁. 构建和谐高职校园的思考. 中国青年研究, 2008, (01).
[5] 陈友放. 高职学生和谐人际关系要诀.交通职业教育, 2008,(0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2: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