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公共艺术助力城市品牌塑造
范文 孙鸥
一、城市文化与城市品牌
城市建设与发展借鉴商业品牌推广概念,运用市场的驱力来推动城市发展,通过目标化的管理来经营城市,通过绩效机制来运作城市。城市的地理位置、空间区域像产品一样也可以成为品牌。
品牌化城市可以让人们将某种形象、某种情感与这个城市自然联系在一起,产生某种意义联想,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城市中的每一幢建筑、每一条街道、每一块空间里,将意义与价值与城市联系起来。品牌化的城市具有良好的认知与识别度,如历史文化城市北京、休闲城市成都、电影之城加州好莱坞、浪漫之都巴黎等。城市将其特征意象提炼凝固为符号,在人们的记忆里形成固定的印象标签。
文化艺术的繁荣体现着城市的内在精神品质。城市是文化的物质形态,城市文化是历史的投影,文化艺术的构建是历史的呈现、依据和线索,文化是一条连接人类情感的精神彩虹。
今天,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城市地域文化的承载物和标志,是城市空间与市民生活的情感经历和记忆的纽带。在欧洲,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和户外艺术品是城市发展的形象需求,美国《百分比艺术》法案的实施,明确将公共艺术纳入到城市的整体规划之中,从法律角度确立了公共艺术的城市职能,由此公共艺术被誉为“城市名片”。
二、公共艺术推动城市品牌建设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艺术城市理念,源于欧洲城市美化运动的兴起。巴塞罗那城市被称为“开放空间的雕塑美术馆”。1860年《赛尔达规划案》和1880年《裴塞拉案》,成就了巴塞罗那的雕塑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创作呈现,奠定了巴塞罗那艺术之城的基础。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举办之际,巴塞罗那借势改造城市公共环境,加快了公共艺术的建设,并且整合理念创新发展,将整座城市作为一个大公园来整体思考设计和打造,其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1978年,美国芝加哥市议会通过了《百分比艺术条例》。如今,有超过200多个类似方案在美国许多城镇推广,大大改善了当地的人文环境,丰富了城市景观,提升了城市文化生活的品质。2007年12月,芝加哥发布了《芝加哥公共艺术计划指南》,对公共艺术管理的主要环节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不仅把城市转型和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在经济金融、社会生活和政治文化等环节的一系列具体务实的制度安排,把公共艺术与公众生活联系在一起,成为当地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三、国外公共艺术推动区域经济崛起的案例
越后妻有地區位于日本本州岛的新县(省)。2000年,策展人北川富朗来到越后妻有地区,举办了第一届大地艺术节。以后每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他们结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创作,将艺术节第一届和第五届比较就会发现,参加的村子数量由28个增长到102个,当地民众的地区归属感和自豪感日渐提升。
目前,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已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和区域品牌。
四、国内城市公共艺术家案例
案例一: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马浚诚教授认为,公共艺术能以艺术的名义介入城市空间,用艺术激发城市的活力。
随着城市传统文化的渐渐隐去,新的城市形态不断更迭和替代,随之带来的是城市文化记忆的模糊,人类精神家园的消散,此时公共艺术的价值才真正凸显出来。它帮助人们找回城市的记忆,并提醒过往的人们驻足凝视和思考。公共艺术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本质上起到了连续过去与未来的纽带作用,呈现了地域的独特意象和人文景观,是传统文化与大众时尚的情感延续。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照亮城市人生活的每一天,使个人理想与社会价值同构,让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深情互动,个体的精神追求与社会责任共存。
如果你行走在北京地铁6号线南锣鼓巷站的通道里,肯定会被墙壁上的公共艺术作品所吸引。这幅作品名为《城市记忆》,由马浚诚教授创作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人名印章和老北京的生活场景。它呈现出胡同、四合院、放风筝等生动的情景记忆与文化韵味,再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印记。冷漠狭窄的地下空间时常给人压抑、紧迫、不安的情绪,适当的公共艺术可以给繁忙的地铁空间带来诗意与温馨,让每天搭乘地铁的上班族感受到些许的精神慰藉。
城市公共艺术承载了地域独特的文化,公共艺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首先考虑的就是与当地环境和谐共生,公共艺术讲述城市和街区的故事,公共艺术生发的情感诉求紧紧依托这里市民的真实生活,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可以感受到社区人的文化、生活、情感、理想与追求。
案例二:“天下第一街”南北长街景观改造项目。
正在方案设计阶段的北京南北长街视觉艺术与环境品质提升的项目。由于南北长街紧邻故宫一侧,游客与行人包括原住民在这条街上穿行交织,临街小店的经营环境缺乏自我规范和整理,小胡同的居民生活空间杂乱无序,街区显得局部凌乱,严重影响长街的整体形象,与长安街、故宫等特殊场域环境品质不相协调,形成视觉秩序上的落差。
由于地域文脉的历史特殊性和空间位置的唯一性,导致不可能对其空间建筑形态进行彻底改造。在现有建筑不能改造、管线不能入地的客观条件制约下,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与视觉设计工作室(简称“央美创客工作室”)采取扁平化视觉艺术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提出与该处文化相适宜的设计主张:运用场景显现、象征、重构、视觉叙事等手法,深度挖掘当地的文化线索,协调现状的空间功能设计。通过视觉遮挡、视觉干扰,环境特征强化、视线转移等方法手段将视觉艺术与场地空间有机结合。
设计方案提出以传统文化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为主题创作脉络,造型设计中结合东方美学的“通、透、漏、瘦”的意象形式语言,运用现代材料与视觉艺术构成关系,强化南北长街的传统建筑文化的语汇情景。在墙体上表现古代人物生活情境的剪影造型作品,给过往行人一种时空穿越的错觉体验,主动引导行人的视线弱化消极空间的情绪干扰。其中,在公共艺术化设施的介入中,对行道护栏进行艺术化改造,将梅兰竹菊等基础元素图形与护栏功能同构,并加入了可作临时休息使用的座椅设计,让普通呆板的城市街道护栏设施改造成为可用、可赏、具有休闲功能且满足公众多样需求的艺术化设施,实现了公共艺术与城市设施的巧妙融合,且不占有城市的有限空间资源。
这是城市公共艺术在环境空间中呈现的有效策略。这样的公共艺术与视觉表达深深地根植于城市地域的传统文脉之中,场所精神透过艺术得以呈现。公共艺术作品在街区的空间里,与街道行人、历史的事件发生碰撞、交流、展开深层次的对话。
在该项目的设计中,视觉艺术的空间呈现改变了现有的街道环境杂乱无序的状态,从而可以提升南北长街的整体文化形象和空间艺术化品质,为打造“天下第一街”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艺术保障。
案例三:魅力石景山,精彩冬奥会。
习近平主席指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要“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石景山区是冬奥会组委会所在地,素有“京西明珠”之称。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区容区貌一定程度上存在景观建设定位不准,缺乏整体规划,设计特色不足,识别性差等问题。
北京博越捷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博越捷创”)与央美创客工作室联手,将该项目定位为:助力石景山打造城区品牌。
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区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载体。该项目涉及的路段是阜石路高架桥金顶街至广宁街一带。这一路段桥柱上贴满了各种小广告,严重影响城区形象。
该项目采用景观艺术贴布这一高科技产品,对阜石路桥柱进行了美化。该设计图由央美创客工作室完成。项目整体策划、测绘、施工、维护等工作由博越捷创负责。
该图右上方,旭日东升,山峰陡峭。山,代表石景山;旭日,寓意少年中国,取“少年强则中国强”之意。图中央,滑雪者彰显“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右下方,冰花图案设计透露着浓浓生活情趣。左下方,火树银花的设计寓意普天同庆,形成“一步一景”的视觉艺术效果。
阜石路公共服务设施景观提升项目打破了公众对石景山“工业城区”的刻板印象,展现出石景山丰富的人文内涵,增强了城区的景观识别性,激发出公众对冬奥会的关注度。项目完工后,石景山区多位领导亲临现场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成为“物物皆景观,处处是精品”的样板工程。
五、结语
综上可知,公共艺术为建设品牌城市提供原动力。公共艺术是中国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为城市带来持续发展的动力,公共艺术为城市塑造品质,给城市带来财富;公共艺术连接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增加城市的记忆,讲述城市的故事,满足城市人群审美的需求,提升城市生活的品质,展示城市魅力,让城市生活充滿生机和憧憬。差异化战略是品牌城市发展的道路,公共艺术能为城市塑造个性化品牌形象,为精品城市建设提供核心能量。
城市公共艺术是打造“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适应城市转型的重要方法,优化城市形象的重要工具。公共艺术结合城市设计规划可以明显提升城市形象的整体品质。目前,北京市各城区都在不同程度地推广城市公共艺术项目,公共艺术逐渐渗入百姓生活。我们相信,未来公共艺术必将推动城市品牌建设,助力区域及城市经济腾飞。(中)
(责任编辑:李静敏)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