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提高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思考
范文

    李晓燕

    [摘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提高,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社会对优秀会计电算化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财经院校应当重点思考如何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本文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入手,分析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提出几点策略,以期为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021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6-00-02

    目前,得益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实现了计算机的普及,会计行业也包含在内。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纷纷在企业的会计实务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高校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促进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和职业能力的提升,成为高校(包括财经职业院校)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所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1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是一种将电子信息技术向会计实务领域推广的信息系统,使原本的手工会计电子化,并能够对会计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不得不说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一方面,综合性强。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会计电算化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以说是会计学、计算机以及信息管理学等有机结合的产物,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会计学知识功底,还要能够做到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知识的熟练掌握。另一方面,实践性较强。会计电算化课程对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要求都比较强,在教学形式上往往也有很大的针对性。为了促进学生实操能力提升,其就必须经过大量的上机实训和研究开发,这也意味着在教学安排过程中,高校在开设理论教学课的同时,需要为学生提供上机实践的机会。只有经过不断反复的实践操作和训练,方能做到游刃有余,成为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2 现阶段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在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设置时,高校往往需要开设会计学、计算机基础以及信息管理等相关学科,但在教学时间方面,不少高校没有充分考虑计算机和会计课程,只是单独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致使学生在对计算机技术不够了解的情况下进行了会计电算化学习,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同时,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为学生讲授如何使用会计核算软件,往往借助于某种会计软件平台,如用友U8或金蝶软件,选取某一单位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实训模拟操作。一般而言,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内容有6大模块,但因为课时的限制,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去熟悉和应用所有模块。

    2.2 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指导作用不足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往往能够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决定性作用。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除了要求其会计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求其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很多职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都是直接从师范学校毕业直接入校任教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教学经验也比较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计算机操作知识也比较缺乏,在实践教学中,一旦遇到非会计专业的问题,教师也无能为力,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不少高校为避免该问题发生,往往面向企业外聘教师,他们虽然对实践操作十分熟悉,但缺乏教学经验,授课时间不固定,教学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

    2.3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现阶段,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高校往往因受到时间、场地条件等相关因素的限制,在教学模式上主要采用的是理论授课和实践上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然而任课教师短时间内难以摆脱传统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记录教师所讲的具体操作步骤,无暇思考下一步的具体做法,这样一来,学生对会计软件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作为一门以实践性为主的学科,现阶段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训练都是对书本理论知识内容加以验证,这势必会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素养和判断力造成不利影响。

    2.4 考核与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

    当前,很多高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的方式都不够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试卷档案的留存,高校电算化考试主要采用的是笔试的考核方式,而忽略了学生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唯一评价指标就是试卷分值,不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很明显,这种考核方式往往没有对学生应用能力加以有效考核。因而从总体上看,现有的考核方法无法准确评价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难以准确反映实际教学效果,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提高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3.1 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课时

    高校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计算机操作技术熟练的综合应用型高级人才。这样在毕业后,学生不仅能够胜任各类会计信息的管理工作,同时又能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新课改要求教师將教学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安排理论讲解和上机实操的教学课时,这样既能让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进行及时消化吸收,并通过上机操作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现创新发展。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对任课教师要求比较高,除了会计专业素质过硬外,还要有很高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高校方面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定期派教师进入财务软件开发企业,参加关于会计实务的相关培训,并对教师多加鼓励,让他们积极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此外,高校方面还可以定期从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或者软件开发企业中,聘请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在校内开展案例讲座和实践操作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水平,也有利于学生的毕业就业。

    3.3 灵活改变教学方法,注重案例化教学

    高校方面可以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设置一个手工模拟和电算化操作一体化的实验室,让学生模拟会计业务数据的处理,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一边利用手工方式开展核算工作,一边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两种会计处理流程都比较熟悉,又能让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对今后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有一个比较深的感受,为毕业从事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本身就是为了应用于企业实践,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他们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并将之前所学的业务单元涉及的相关知识在一个案例中得以融合,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也可以使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得到有效拓宽;另一方面,引入的会计案例要包含各种不同的新业务,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局限于课本及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在通过独立思考后,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既能使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又能有效提高其实务处理的能力。

    3.4 合理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会计电算化教学由于偏向于实践,因此,如果仍然采取“笔试+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效果势必不理想,科学的考核方式应当是“理论知识考核+实验技能考核”。其中,会计理论知识的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考核方式,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基础概念及相关理论内容的掌握情況。而实验技能考核,主要是为了考核学生的实操能力。目前,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核与评价是一个比较迫切的问题,但要想在短期内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又是不现实的。所以,可行的办法是将实验技能考核划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不同的高校应通过分析和调研,在掌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用于考核评价的指标,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有效改善,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实践技能的兴趣。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敏.浅析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J].商品与质量,2016(29).

    [2]朱一闻.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7).

    [3]武娟.应用型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z2).

    [4]程竞.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探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3).

    [5]杜君.基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2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