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网络媒体环境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范文

    罗明星

    [摘 要]本文以网络媒体环境对公共决策的影响作为主要研究课题,首先分析了网络媒体环境对公共决策的积极影响,而后详细探讨了网络媒体环境对公共决策的消极影响,最后提出了网络媒体环境下优化公共决策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网络媒体环境的健康发展,健全公共决策机制。

    [关键词]网络媒体;公共决策;舆论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0.121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0-0-02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的出现为公众提供了发表意见的平台。网民能够基于网络自由发表自身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在推动各项公共政策实施的同时,也使公民网络参与面临着不规范性、欺骗性以及不平衡性等问题。基于此,本文详细探讨了网络媒体环境对公共决策的影响,旨在促进网络媒体环境的良性发展,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

    1 网络媒体环境对公共决策的积极影响

    1.1 提高公共决策的民主性

    网络媒体环境的开放性以及平等性使曾经的精英话语权模式出现了改变,公众可以基于自身利益诉求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够提高公共决策的民主性。另外,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公众和政府间能够进行更直接的沟通,有利于深入挖掘民众需求,在民众的监督下实施公共决策,进一步提高了公共决策的民主性。

    1.2 提高公共决策的执行力

    公共决策的执行力度如何,对于决策目标的实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网络媒体为网民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公共领域,在该公共领域中,网民基于微博、博客以及论坛等渠道来讨论、交流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公共事件,并对公共决策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对于公共决策的执行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公共决策,网络媒体会基于各种形式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从而为公共决策的执行和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

    网络媒体环境使政府可以充分了解民意,基于民智制定合理的公共决策,为决策实现有效运行提供了条件。首先,网络媒体扩展了信息源,帮助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网络所具备的自由、开放特征使舆论主体变得丰富多样,政府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政策信息,从而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政策,进而提高了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其次,网络媒体使信息传递更为便捷,政府的不同层级能够同时接收相同的信息源,从而减少信息失真,使决策信息更为真实可靠,进一步提高了公共决策的科学性。

    1.4 提高公共决策的公信力

    公众基于网络参与公共决策,不仅增加了监督主体,同时还提高了公共决策的公信力。具体来说,政府通过有效运用网络媒体,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公众意见,获知政策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调整政策内容。网络为公众提供了一种参政议政的渠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创新,有利于传达民意,从而提高了公共决策的公信力。

    2 网络媒体环境对公共决策的消极影响

    2.1 信息良莠不齐,干扰公共决策

    网络媒体具有开放性、匿名性,谁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导致很多良莠不齐的信息混杂在一起。如此一来,网络便逐渐成为了道德和责任的“真空地带”,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会出现一些违法现象,如侵犯他人隐私、盗窃他人成果、对他人实施人身攻击以及散布虚假谣言等一系列不良行为,会干扰公共决策。

    2.2 情绪化言论过多,误导公共决策

    人们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极易做出附和自身本能冲动的行为,如此便会造成情绪化言论过多。通常,情绪化言论可以体现出公众意见的倾向,但由于公众很容易被非理性情绪控制。政府如果没有有效引导非理性情绪,则会使公众情绪发生较大波动,从而误导公共决策。

    2.3 舆论信息过多,导致盲目决策

    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下,过多的网络舆论信息通常会造成公共决策过于盲目。决策的制定需要信息支持,但需适量、适时。舆论信息呈现出一种过量增长的趋势,导致科学决策面临着一定的难度,极易出现盲目决策现象。

    2.4 网络参与不均衡,引发片面决策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的网络普及程度有很大差异,加之人们对于网络参与的认知也存在差异,导致网络参与的不均衡,导致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后所制定的公共决策难以满足全体公众的意愿,从而出现片面决策的情况。

    3 网络媒体环境下公共决策优化路径

    3.1 提升政府信息的公开力度

    第一,全面披露相关信息。各地政府需要全面遵循相关条例、规定,除了和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相关的信息以外,只要是和公众生活相关的以及和政府工作相关的政策都要进行全面披露,并及时让广大群众了解到事件真相。

    第二,及时发布已掌握的信息。互联网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虚假信息,对此,政府不仅要盡快识别及删除虚假信息,同时还要及时发布自身已掌握的信息,通过网络媒体来抑制虚假信息的传播,从而保证公众获取信息的真实性。

    3.2 提高决策者网络媒介素养

    网络媒体环境为公共决策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以及传播环境,导致舆论传播方式有了很大转变,对决策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决策者能够在新的传播形势下具有较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决策者必须跟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媒介运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决策者要充分认识到各种网络媒介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公众使用正确的网络媒介,在提高自身网络媒介素养的同时也提高公众的网络媒介素养。

    3.3 加强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

    首先,政府要建立舆情监测平台信息中心,不断完善网络舆情研判处置管理机制,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次,政府需要充分运用传统的智库以及专家咨询制度,并不断挖掘新途径,为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政府要培养专门的舆情采集、分析以及研判人才,为舆情监控、重点事件跟踪服务。

    3.4 过滤网络信息中不良信息

    首先,政府要合理运用计算机以及网络过滤分级技术,使用相关软件和技术过滤网络信息中的不良信息,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其次,过滤网络信息中不良信息需要从源头抓起。对于恶意制造网络流言的网民,政府要在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对其网络行为实施强制性干涉,以最快的速度切断不良信息的源头。

    4 结 语

    本文从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两个方面着手,详细探讨了网络媒体环境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了网络媒体环境下优化公共决策的对策建议。政府需要从提升政府信息的公开力度、提高决策者网络媒介素养、加强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以及过滤网络信息中不良信息4个方面着手进行,旨在优化网络媒体环境,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

    主要参考文献

    [1]禹黄姣.试论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的关系[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

    [2]周恩毅,胡金荣.网络公民参与:政策网络理论的分析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14(11).

    [3]万旋傲,谢耘耕.网络舆情传播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J].编辑之友,2015(8).

    [4]杜佳.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公民政治认同教育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5.

    [5]陈璟浩.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6]王佳宁.网络舆论对我国公共决策影响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7]刘苏.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对公共决策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3.

    [8]朱虹.网络媒体环境下的政府危机公关策略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

    [9]黄强.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引导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10]杨岚.网上公共领域影响公共决策的路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11]靳德涛.网络舆论对我国公共决策的影响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12]聂静虹.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大众媒体功效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