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工科理念下信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实践探索
范文

    徐晓丽 李磊 冯小洁

    

    

    [摘? ? 要] 在“新工科建设”理念指导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基于专业调研,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等多个方面展开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教育教学实践验证了各项建设措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工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5. 096

    [中图分类号] G642?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05- 0229- 03

    1? ? ? 引? ? 言

    2016年青岛滨海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简称:信管)专业入选“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2017年4月18日,时任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新工科建设的六个问题导向》的文章,总结了“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问学生志趣变方法、问内外资源创条件、问国际前沿立标准”的新工科建设六大理念,为新工科建设指明了方向[1]。三年多来,专业把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列为核心工作,在广泛深入的专业调研和详细的人才需求分析基础上,基于“新工科建设”理念,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师资团队、教学条件、毕业设计、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断改进与优化,并在实践探索中持续迭代和完善。

    2? ? ? 以新工科需求导向原则为指导开展广泛调研

    新工科理念中的“六问”凸显了专业调研的重要性,基于调研才能做好针对性改革,利用优势资源打造专业特色。为此,专业团队走访了包括高校、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等几十家单位,和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专家学者、专业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通过网络访问了国家各级政府网站和国外一些大学与科研机构网站。最后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明确了与专业相关就业岗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新要求,确定了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导,立足青岛,紧跟前沿新技术,校企融合,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3? ? ? 以社会岗位需求为驱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基于调研结果邀请校外专家和团队成员共同研讨、论证,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3.1? ?分析“IT在管理中的价值实现过程”,细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把IT应用于辅助管理,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是信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通过分析IT在管理中的价值实现过程,对这种能力进行细分,具体化,指导课程设置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对应。如图1所示。

    IT自身具备一定能力,要让这些能力发挥出来,需要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人员具备对IT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系统的运行维护能力,保障IT的可靠、安全运行。

    任何组织的业务都有其个性化之处,所以IT需要和组织业务匹配,组织才具备IT对业务的支持能力。从事这个工作领域的人员,其能力主要体现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施、项目管理等。

    IT应用能力是有效使用IT,形成对组织战略与具体业务支持的能力,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是IT应用能力直接作用的结果。这个领域工作人员需具备灵活、创新操作应用IT的能力。

    3.2? ?以基因大数据处理为主线,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IT飞速发展,使得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发生了改变[2],从而使组织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过去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山东省、青岛市多个大项目的建设为大数据人才的就业提供了大量岗位。2016年,学校成立精准医学与保健研究中心,中心拥有基因测序仪、基因片段分析仪、细胞计数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在日常应用中积累大量生物数据、基因数据,为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生物样本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与大数据应用最为相关的专业之一,专业充分挖掘利用学校优势资源,精准医学与保健研究中心实现校企融合发展,以基因大数据处理为切入点进行专业的大数据方向人才培养。

    3.3? ?分析“大数据流转过程”,确定大数据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目标

    从大数据在组织中的流转过程来看,大数据人才大致可分为大数据平台运维人员、大数据分析人员以及数据科学家。见图2。

    应用技术型本科主要是培养大数据平台运维人员和分析人员,其中平台运维人员的能力要求是掌握大数据平台搭建、运行维护、数据采集、存储与预处理等技术;数据分析人员能力要求是熟悉管理理论与方法、行业知识,掌握常用数据挖掘算法和分析模型、优化技术、数据展示技术等。专业把二者统称为大数据应用开发人员,要求具备开发“基于大数据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概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系统的管理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和大数据技术,具备大数据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运维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4? ? ? 以“四强化”为抓手实施“2411”人才培养模式

    專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模式与过程离不开和行业企业的合作。专业通过实施基于“四强化”理念和“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2411”分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

    4.1? ?坚持“四强化”理念

    四强化理念,一是强化基础,强化公共基础课程(数学、英语)和专业基础课程;二是强化技能,通过大量课程实训、参加教师科研、参加科技竞赛、社会实践、毕业设计、企业实训、实习等,提高和强化学生技能;三是强化校企融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四是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四项制度保障体系,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有一位本科生导师指导,至少获得一项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至少参与完成一个企业实际项目、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4.2? ?构建“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专业坚持开放、合作、共享,探索有效汇聚、整合、利用校内外优势资源的途径,营造多主体、多因素、多方位和多样化协作氛围,搭建“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平台。专业以校企融合基地—精准医学与保健研究中心、青岛新缤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两家校办机构和10余家校外企业为载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在校企共研的基础上对接产业,使专业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产训一体;师资团队校企互用,保证核心成员相对稳定,普通成员动态调整。

    4.3? ?实施“241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411”分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是借鉴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发展而来,即大一两个(2411中的2)学期,学生进入学校文理基础学院,接受公共素质教育和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了解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大二学生进入专业学院,即信息工程学院,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进行四个学期(2411中的4)的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以及岗前培训;大四第一学期(2411中的第一个1)进入企业,由专业安排好教师,企业安排好师傅,校企两方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企业实际项目训练;大四第二学期(2411中的第二个1)学生可由专业安排,也可自主选择到相应企业顶岗实习。该模式的特点是以社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学校教育突出专业基本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教育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5? ? ? 以“平台+模块”框架为基础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为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把学校与专业的育人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基于“平台+模块”框架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5.1? ?“平台+模块”框架

    “平台+模块”框架包含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三个平台,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分为思想政治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大學外语课程、思想品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修行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七个模块;专业教育平台分为专业学科基础、专业技术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七个模块;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分为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竞赛等三个模块。

    5.2? ?以“三个基于”构建通识教育平台

    (1)基于国家层面的相关要求: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

    (2)基于学校的育人理念——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习育人:开设“读书活动”、艺术选修、劳动教育、普通话(外语)演讲训练等课程。

    (3)基于时代对从业者的基本能力要求:开设办公自动化、信息检索与利用、商务文案写作等课程。

    5.3? ?以“两个导向”构建专业教育平台

    (1)“课程群”导向: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并重新规划、设计、填充每门课的教学内容,建立起“信息技术基础”“管理知识与方法”“大数据行业应用知识基础”等课程群。课程群建设方式优化了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理清了课程的衔接关系。

    (2)“岗位(群)”导向:以新工科需求导向原则为指导,针对“信息系统开发”“大数据运维”“大数据分析”等不同岗位(群)需求开设相应课程。“岗位(群)”导向让学生瞄准就业,展开针对性学习。

    5.4? ?以“三个结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一是结合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获奖;二是结合科研训练成果,制定对应的学分获取规则;三是结合实际项目(案例),开设基于大数据的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案例分析、管理信息系统创新设计与实现等课程。

    “平台+模块”框架让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更加清晰,便于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培养目标与课程之间的映射关系,突出人才培养规格中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6? ? ? 以先进理念为引领促进教学改革

    专业高度重视教学研究与改革,鼓励和督促教师以教改课题和质量工程建设为牵引,结合课程特点,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

    6.1? ?推广“CTMK&PTITK”教学法

    “CTMK&PTITK”教学法,即管理知识案例化教学和IT知识项目驱动化教学。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所学管理知识的直观认识,加深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项目驱动教学能较好克服IT本身的繁杂性带给教学的挑战,让学生学习更具针对性。

    6.2?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基于调研,结合IT发展现状及区域行业发展趋势,以信息系统建设人才需求为导向、以锤炼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以课程知识体系为基础、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过程体系、以案例和项目为载体、以信息化教学为主要手段,不断改进与优化专业的课程教学,使之适应新工科专业建设要求。

    6.3? ?建立“教师+校友”双导师制,创新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IT种类繁多,专业教学团队难以做到对各类技术都很精通。为了解决学生实践中缺少专项技术指导教师问题,专业邀请往届毕业生担任网上实践指导教师,校友们数量大、所处行业企业不同、擅长技术不同,和在校生结成对子,有针对性指导学生课程学习、参加大赛,有的学生实际参与校友负责的企业项目,由此建立起“教师+校友”双导师制,创新了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机制[3]。

    6.4? ?鼓励学生参与课程改革,为课程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专业学生高度认可、主动参与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在师生共同协作和创意中得到丰富与发展。每个教学周期专业会基于延续性和拓展性,遴选一些学生完成的项目和案例加入资源库或培育参加各类竞赛,这些项目既有对开发者心得的传承,又能对其他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课程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让后续更多的学生受益[3]。

    7? ? ? 结? ? 语

    信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是在“新工科建设”理念指导下,充分调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查找专业建设方面的不足,积极进行多方面的改进和完善,实践验证了建设措施的有效性。除了文中详细说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等内容,专业在师资团队、教学条件、毕业设计、管理制度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的长期性课题,专业建设要与时俱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磊.高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6):272-274.

    [2]查先进,杨海娟.大数据背景下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6(2):21-29.

    [3]李磊,张艳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9),160-16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