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例谈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
范文

    周月梅 廖东年

    

    摘 要:文章把生物科学史“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与探究性学习整合起来,在教学中渗透生物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的历史道路,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不易;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实验、尝试设计实验及锻炼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养成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关键词:生长素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培养

    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命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思维是在科学探究的实证过程形成的;在形成生命观念、进行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1]。

    怎样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并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文章以科学史“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为例,阐述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在生物教学中的培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同时锻炼科学思维。

    一、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达尔文(19世纪末)一起“思考”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

    达尔文的实验需确认实验条件有:单侧光照射、胚芽鞘、胚芽鞘尖端与锡箔罩、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与锡箔罩等。为帮助学生把握要点,教师设计问题串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实验视频,逐步思考这些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通过层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而得出实验结论。然而达尔文指的这种“影响”究竟是像电信号呢;还是有物质实体呢?于是就有了詹森和拜尔的创新性实验以及温特的巧妙设计。

    二、用科学思维与詹森、拜尔同感“影响”

    1.詹森的实验(1910年)

    通过学生对达尔文实验的探究与思考,学生很容易发现詹森的实验显然缺少对照组,即实验有了两个自变量——琼脂块和胚芽鞘尖端,怎么辦呢?那就需要检测琼脂块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如:琼脂块含有促进伸长区弯曲生长的物质吗?因此要增加一个对照组——即放置一块完全一样的琼脂块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面,其他条件一致,观察胚芽鞘是否会弯曲生长?

    另外有些学生提出:詹森的实验思路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否向下运输,若能用一些能阻断的东西(如云母片)截断其去路,胚芽鞘就不生长了。所以另设计实验组:用单侧光照射已插入云母片的胚芽鞘;对照组:用单侧光照射无插入云母片的胚芽鞘。结果发现实验组的胚芽鞘不弯曲不生长;而对照组的胚芽鞘弯曲生长了,就可以得到结论: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影响”,并从尖端运输到尖端下段起作用。

    2.拜尔的实验(1914年)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所造成的。拜耳实验不再去研究单侧光照这个外界因素的作用,而是研究胚芽鞘的尖端是否产生某种“影响”,做了相互对照实验(尖端放分别放在切面的左右侧),观察结果并直接得出结论。其实这个实验还潜藏着另一个发现: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在尖端的下段只能向下极性运输(这可以在学习了后面知识之后,再回过头来揭示) 。

    三、随温特揭示生长素的奥秘(1928年)

    对比拜尔实验,温特所做的改进是先用琼脂块接受“影响”。因此,温特实验的学习要点是让学生领会这一巧妙的改进。通过课前学生自主先学已产生了疑问,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基于学生的疑问组织进一步的讨论。例如,围绕“温特实验需要光照吗?琼脂块有什么作用?实验中将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为什么?如果将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间,又能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等充分挖掘温特实验的内涵。通过“激疑—释疑—再激疑……”,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温特实验的理解,形成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2]。

    四、引导学生总结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揭示生命的奥秘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内因)→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外因)→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并且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尖端下段(伸长区)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向光侧)→背光侧生长较快→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在学习此科学发现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用实证、建模、逻辑、推理、和论证进行思维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质疑能力,以及学生独立的、个性的、新颖的思维和想象能力[3]。

    五、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根据课本“技能训练”的要求,通过小组交流、讨论集中提出几个问题: 如何验证下端的琼脂块含有生长素??实验设计还有哪些点不严密?③如何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④改进后的实验可以得到什么样结论?最后改进如下图:

    发散性思维(另外学生的问题):重力会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吗?是否需要用失重来验证重力的作用?是否胚芽鞘自身有抑制胚芽鞘生长的物质存在?基于这些问题又该怎样设计实验呢?有待学生课后思考或实验。

    此“技能训练” 侧重于训练学生依据科学实验的要素,对科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与论证,分析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关于实验设计的改进,应鼓励学生开发思路,不搞唯一答案和“一刀切”,以达到锻炼科学思维的目的。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以生物知识为载体,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适时地将核心素养渗透于课堂教学环节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生命观和科学思维方法,去认识生物世界、去探索生命的奥秘。

    参考文献

    [1]吴成军.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6(10):25.

    [2]李安静.深度学习:三段式教学设计[J].新课程(综合版),2014(11):27.

    [3]周晓强.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体验[J].中学生物学,2016,32(11):4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