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返璞归真,本色阅读 |
范文 | 张文亚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并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教育者提供新的教学思路。语文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素养的学科,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已经不再停留于简单的启蒙方法,教师需要从深层的内涵中发掘兴趣点,以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充足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263 引言 阅读并不是简单的文字理解,而是通过对文本的认知、吸收及应用等过程组成的复杂的理解过程,学生从阅读中收获的知识也并非简单的文字基础,而是包括文字之中所蕴含的精神文明。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曾明确的指出,当代小学生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而这一人文素养就来自于语文阅读中,学生获取知识要通过视觉感官、语言系统,阅读是最为主要的学习过程,是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尤为重要的部分。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对语文阅读方面的学习应当具备一定的技巧性,并需要教育者循循善诱,对学生的阅读学习作出系统的指导。 一、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总结语文阅读技巧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的“读”,从“读”中形成语感,从“读”中获得良好的文字感知能力,从“读”中感悟文本的精神内涵。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应从技巧方面入手,让学生“善读”、“会读”,教师并不是教会学生每一篇阅读文章的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读文章的方法。其一,粗读法,即粗略的阅读,以快读的方式对文章的整体作出大致的分析,粗读既可以默读也可以读出声来。粗读法主要为保留学生对文本的初步印象,使学生在学习中具备基本的认知,在粗读中,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有疑问之处可降低速度,并将问题记录下来。其二,精读法,即有重点的阅读,细细品味文字中蕴含中的意味。精读法重点在于学生探索文章的核心要义,并且能够通过认真的读来发现其中文字韵味,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具有侧重点的分析和总结文字,使学生的审美观念得以明确,学生在精读法中会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三,诵读法,即有感情的、大声地将文章朗诵出来。诵读是“真正的读”,是以外在语言的方式朗诵文字,讲求声情并茂,需要学生与文本字句间产生共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情感的驾驭能力,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这三种阅读方法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中较为常用,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语文阅读技巧时,也要注重对方法的研究。粗读法适用于阅读的初步环节,让学生可简要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精读法适用于阅读中期,学生从粗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在精读过程中解决问题、寻找答案;诵读法则适用于阅读后期,帮助学生感情充实的回味课文。教师可从这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准确的把握三种阅读方法,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尊重学生认知特点 自主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将阅读文本作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立的思考与研究,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分析问题多个环节,最后由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建立学生自主探究式的阅读课堂,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意识,开放课堂教学的限度,赋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需要注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核心,并对传统教学习惯的改变,由课堂的中心位置变为辅助角色,注重教学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在阅读学习中的自信心,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如在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设计几个探究的问题让学生从课文阅读中自主研究,“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这些时间节点中,哪几天写的详细,哪几天写的简略?”等等,学生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指引下,对本篇文章的学习会更具目标性。 三、阶段文本阅读教学,步骤阅读联系整体 整体阅读教学是将文本看作一个整体,步骤阅读将整体的文本依照内容或结构的规律,将其分为各个小部分,分步骤、分阶段的进行阅读,这种分步骤的阅读方式要建立在整体的阅读意识之上,重视阅读者的情感归纳,重点培养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发散思维,分步骤在形式上是对学生阅读思路的梳理,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从全篇文章着手,采取比较阅读或精讲引路等形式,改变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呈现出的封闭性弊端。如在《金色的鱼钩》教学中,教师将本篇课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是“初入草地后老班长为我们钓鱼”、第二部分是“鱼越来越少,‘我发现秘密”、第三部分是“老班长身体虚弱到‘我们发现秘密”。在三个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梳理了整篇文章的阅读思路,并和学生讨论其中的写作顺序以及描写中运用的方法等。学生在步骤阅读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整体意识,在潛移默化中领悟到阅读的内涵。 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经历,其中,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素材是阅读的基础,教师所承担的责任是促进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内容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对文字情感的理解能力,调动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卫东.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J]. 甘肃教育,2019(17):160. [2]袁瑛. 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261-26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