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范文

    徐海萍

    

    

    

    【摘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课堂教学是向学生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主阵地。本文以岳麓版必修二中的《近代前夕的发展与迟滞》一课为例,分别讲述明清之际农耕经济的发展和近代前夕的迟滞的相关史实,通过“学”与“问”的课堂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关键词】家国情怀;明清农耕經济的发展;近代前夜的迟滞;命运共同体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其含义看似简单,但却抽象且在历史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中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学科课程目标中的最高层级,是历史教育的根本旨归,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居核心地位”。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在课堂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而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将其具化、细化,有效地渗透、厚植家国情怀,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过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中必修课是全体高中生的共同基础课程,是向学生渗透家国情怀的主要载体。本文挑选了必修二第6课为例,以其为教学实践,在课堂的学习与探究中将家国情怀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内容,以期提升学生的对国家的认同感、民族自豪感、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从学习“近代前夜农耕经济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自信

    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看,近代前夜的中国大概是指明清时期。学习“近代前夜农耕经济的发展”时还要求学生把握“农耕经济”的内容,历史不是割裂的,此时需要考察学生的时空观念,要求学生结合单元目录和已学知识,明确农耕经济不仅是指农业,还包括了手工业、商业、城市发展等。教学中“通过营造情境将真善美的思想幻化或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情绪可以感受”,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形成情感。

    笔者在导入“近代前夕农耕经济的发展”时,笔者选择播放了一段《明清上河图》的视频,伴随着音乐,经典画卷被缓缓打开,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北宋时期都城繁荣的经济面貌和百姓的生活状况。如此安排,一是帮助学生重温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二是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明清时候的中国经济又该是何种情况?由此进入新课。随后的课堂上还利用了教材、图片、材料等创设情境,为学生构建联想空间,在图文并茂中填写表格,构建情感。

    民族自豪感是指对本民族的、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现实状况及发展走向等表示认同、乐观的情感。15世纪,世界已经由分散走向整体,经济全球化已开始。上表说明了明清之际中国内部的农耕经济正处于辉煌时期,而明清的中国在世界上居于何种地位?笔者选用了两段材料供学生讨论:

    从以上材料反馈的数据可知,明清的中国经济在世界居于中心地位。此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去思考中国居于世界经济中心的原因,能得出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手工业生产水平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出超等。

    笔者引导学生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等角度去证明明清之际农耕经济的辉煌,让学生清晰地知道明清时期中国经济之繁荣、综合国力之强盛、国际地位之稳定,帮助学生提升历史自信、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但同时也提醒学生,要用唯物史观对待历史,在肯定历史成就与发展时也要承认先人的错误,要勇于承担历史责任。

    二、从探究“近代前夜的迟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曾有类似李约瑟难题的疑问:中国古代为人类科技做出了很多贡献,为何近代中国反而落后于西方?那么“近代前夜的迟滞”这些史实就能解释这个疑问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不可否认,明清之际的农耕经济极其辉煌,但同时,中国也在逐渐走向迟滞、衰落,这时候需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泱泱大国逐渐没落的原因是什么?这对后世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启示?通过组织小组探究、讨论,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去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讲述“近代前夜的迟滞”时,笔者通过引用视频和图片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东西方的对比,同时结合必修一《鸦片战争》中的背景和教材内容,完成中西对比的表格填空,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明清的迟滞与落后、西方的发展与先进。尤其是表格中通过多个角度进行中西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了双方的差距。明清之际,世界市场已经开始形成,西方国家纷纷对外殖民扩张,积累原始资本,发展资本主义。彼时中国虽然出现了类似经济近代化的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明清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思想观念等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对外仍坚持朝贡贸易,实行海禁、闭关锁国,这使中国固步自封,日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落后于世界。

    “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明清有海禁、闭关锁国逆时代潮流,如今的中国该怎么把握机遇顺势发展呢?在课堂中,提出这个疑问,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尽力解决现实问题,同时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启示。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对比明清时期的海禁、闭关锁国,结合时事热点,学生可以回答出我国应走开放合作、包容互惠的“一带一路”,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等。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今日之中国不再固步自封,而是以一种自信的姿态大步走向世界,为世界未来的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在国际事务中尽显大国担当。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学生们要明确自己肩负的担子,用责任感和使命感去鞭策自己成长。

    总之,家国情怀是一种价值引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践行育人教育宗旨的同时,要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将家国情怀融于课堂,使学生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日后报效祖国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61.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王文杰.基于家国情怀的教学探索——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04):11-1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