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开展以读促写的训练 |
范文 | 张文敏 【摘要】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普遍运用的方法,可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成效。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从文本教材的深入挖掘、以创新思路进行文本改写、联系生活加强学生想象力、通过修辞手法归纳写作经验等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开展以读促写的训练,希望通过相应的分析,能够为有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实现学生读写能力的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读促写 在小学这一阶段中,学生会对文化与文学有初步的接触和认知,而阅读和写作便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采用以读促写的方法,加强学生在该方面的训练,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确保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学到更多实用的写作技巧,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一、通过对文本教材的深入挖掘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小学语文的文本教材是结合具体的课程计划与标准制定出来的,全面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逻辑思维特征,是能够长期运用的教学范本,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实用性、基础性和准确性的优势。所以,教材可以说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应当把文本教材合理利用起来,深入挖掘其中潜在的知识价值,并对其展开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通过对文本教材的深度开发,教师能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索与反思,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从而真正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 例如,教师讲到《匆匆》一课的时候,文中“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以及“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等语句,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带着感情来朗读这些重点语句,之后对其进行概括和总结,从中感悟到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同时,教师还需让学生学习作者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手法,再将真实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凝练与概括,就能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 二、以多角度的创新思路进行文本的改写 实现写作能力的强化,应当针对原本较完善的文学作品展开进一步的思考,作出创新性的定位,尝试着进行再创作,如此方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当学生阅读完文本教材后,可能会对作品内容产生自己独有的领悟与看法,此时教师就应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思考和探究的习惯,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创新精神。 比如在教学《石灰吟》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一边讲解诗歌主旨,一边让学生自主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从个性化的视角来展开分析,了解诗歌表现手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将自己独到的看法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接下来,教师再让学生练习读后感的写作,说出自己从诗歌中领悟到了什么。也可让学生凭借自身的理解,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法将该首诗歌改写为一篇小作文,呈现出另类的表达方式。在学生表述出不一样的意见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和肯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被充分激发出来,做到敢于质疑,勇于改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文本改写有助于放飞学生的想象,使他们能突破传统思想和定式思维的约束,以新颖的视角来阐述自己的独特想法,并对文本知识进行合理选择、提炼与内化。 三、结合生活中的题材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经历了反复完善之后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课本容量毕竟相對有限,单凭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还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以读促写的训练,就应当深入研究并切实把握教材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与扩充,将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体验,深化学生的认知,促使学生开辟出全新的写作路径,寻找到和生活相贴近的灵感。 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腊八粥》这篇课文时,就可先提问学生:“大家吃过腊八粥吗?这种粥是在什么节日吃的呢?有谁知道腊八粥的来历吗?”先让学生展开思考,踊跃回答,把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谈谈自己的实际经历,这样就能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在写作时便不会碰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此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说说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吃什么食物、参加什么活动等。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安排学生就此进行探讨,再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将获得的素材运用于写作中。如此能让学生得心应手地完成创作,并使他们学会把生活经验融入到自己的文章内,培养和提高学生细节描写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 四、从修辞手法的学习中归纳写作经验 在阅读中,教师不仅要确保学生对所读的作品有全面认知和把握,同时还要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了解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使学生在感叹作者高超写作技巧的同时,逐渐积累更多宝贵的写作经验。在日常语文课堂上,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让学生通过日积月累的阅读和练习,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中的修辞方法,给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比如,《匆匆》里的“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阳光的两种用法》里的“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及《竹石》一诗中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等。这些句子运用了修辞技巧,表现出极强的趣味性与可读性。教师可以将其中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课文作为范例,让学生从中归纳并摘抄出自己喜欢的修辞语句,说出该语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等。还可以和其他同学相互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后,便能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将其灵活运用,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开展以读促写的训练,需要通过对文本教材的深入挖掘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引导学生以多角度的创新思路进行文本的改写,结合生活中的题材加强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并从修辞手法的学习中归纳写作经验,以此实现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同步提升,加强语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范鸿龙.“以读促写,以写悟读,专题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22):75-76. [2]程雁斌.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文学教育(下),2020(06):9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