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 |
范文 | 王群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6-086-01 子宫內膜异位简称内异症,指的是子宫内的腺体和间质子宫腔和子宫肌层外部生长、浸润和反复出血,进而引发出疼痛、不孕不育和结节等。内异症是一种常发的妇科良性疾病,在育龄期女性中的患病概率较小,为5%~15%,在不孕患者中患病率较高,达到48%。该病症发作时具备严重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有关学者认为该病更像是某种综合征,而非单一的疾病。目前有效治疗内异症的方式是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况避免术后复发的首选治疗方案。但由于应用的药品种类过多,一旦停药很可能导致病情复发,在临床治疗中有一定限制。而手术治疗则可以达到根除疾病源头,实现去除病灶的目的。 一、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的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和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异位内膜可对全身上下的任何部位进行侵犯,大多数病发部位在盆腔脏器和壁腹膜,以卵巢和宫骶韧带为最常发部位。病症主要表现为继发性的加重痛经。内异症虽然是良性妇科疾病,但有着增生、浸润和转移复发等特点。并且内异症作为妇科疾病十分常见,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女性,以24-45岁的女性常发。并且有关数据表明,在绝经后采取激素治疗的妇女也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并且生育较晚的妇女相对于生育较早的妇女发病率更高。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方式有哪些? 针对不同部位的内异症,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如下: (1)盆腔腹膜。 盆腔腹膜内异症的主要分布位置在于盆腔腹膜和脏器表面,会引发器官黏连和慢性盆腔痛等并发症,重度情况下可导致不孕不育。许多妇科专家认为腹膜病灶电凝术可有效治疗该病,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腹膜病灶切除术可以完全根除病灶,相较之下,电凝术需要严格把控电凝的深度,深度不够病灶残留,深度过深会造成器官损害,根据有关临床治疗表明,采用双极电凝异位病灶的患者与锐性切除的患者相比,2年随访内的疼痛症状环节更好,术后复发率更少。而又有人经过不同的方法证明,切除手术比电凝手术的效果更好。目前,对于盆腔腹膜的治疗手术选择电凝还是切除仍存在一定争议。 (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内异症病发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慢性盆腔痛的关联性不大,在应用药物后能够得到一定的疗效,可以抑制囊肿的发展,但药物治疗复发率高。所以采用手术仍是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手术方式有:引流后囊内壁消融术、引流术、卵巢异位症囊肿剔除术,以上几种手术都可通过开腹或者腹腔镜手术完成。就目前而言,临床治疗上广泛推荐腹腔镜手术,因为其术野清楚,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 腹腔镜下或B超引导下的引流术:此种手术术后复发和盆腔黏连、感染风险较高,对于患者症状改善几乎无效,不建议单独使用,可在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三个月,此种手术针对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患者较为有用。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开窗后消融/电凝术:此手术根据实施方式的能量类型应用,可分为单级透热法、双极透热发、超声透热发和激光消融法。该手术容易因为过度释放能量从而产生卵巢组织损伤,影响患者在术后的生育能力。在经验娴熟的医师操作下,该手术方式几乎不影响卵巢的功能。 卵巢异位症囊肿剔除术:此种手术在分离黏连后直接完全剔除卵巢异位症囊肿,目前该方法是否在剔除囊肿的过程中对卵巢皮质也造成一定的伤害,存在部分争议。但接受此手术的患者可能导致卵巢发生早衰,并且根据有关数据表明,该项手术后,卵巢异位症囊肿体积较大的患者容易复发。 (3)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这类异位症通常病灶都在腹膜下深度达到5mm,而且主要以盆腔为分布位置,因为处理的复杂性和多器官性,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复杂性相同。像是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等手术治疗采用的是解剖性手术,手术范围和步骤较为明确,在完成一定例数后可以掌握操作模式。但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往往不能进行正常解剖,解剖部位涉及多种不同器官,盆腔黏连严重,手术既要避免损伤器官也要彻底根除病灶。需要手术人员有丰富的腔镜手术经验,还要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并且由于涉及的器官种类很多,还需要胃肠或泌尿等科目的手术人员协助完成。 宫骶韧带子宫内膜异位症,其病症发作的时候累及单侧或者双侧,引起深部性交疼痛,还会引起慢性盆腔痛和痛经。针对其病症,采取切除单侧或者双侧的宫骶韧带。可以明显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性生活质量。 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阴道和直肠,解剖位置特殊,具有一定挑战性。一般采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病灶为理想的治疗方法,要通过对阴道和直肠做术前评估,再决定是否要切除部分阴道壁。此类手术与上一手术并发症相同,并且同时有阴道和肠道的伤口,导致术后患者发生直肠阴道瘘的风险很高。能够缓解患者术后痛经和性交痛等具有良好作用,复发率低。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手术方式为:肠壁刮切术、黏膜剥除术、碟形切除术和肠段切除术。肠壁刮切术和黏膜剥离术容易导致潜在的肠管损伤,复发率高。碟形切除术可从肛门和阴道入手,目前手术技术成熟,并发症少,但如果病灶直径大于2cm,则不适合实施此手术。肠段切除吻合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复发率很低。 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此异位症在内异症患者中的患病率高达53%,其中9-23%的患者是输尿管受累。所以又被细分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 小结 以上手术方式,均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恰当的应用,并充分告知患者在术中可能会发生的梗阻程度与肾功能受损程度以及相应的并发症,争取为患者选择最适合和的手术方式在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同时,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