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课外实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
范文

    钟旭平

    【摘要】课外实践的本质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起到巩固和升华课堂所学知识的效果,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初中生物教学中借助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师应认真审视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恰当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及其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知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

    【关键词】课外实践;初中生物;作用;实施途径

    在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课外实践推动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在过去,往往以教学成绩来衡量教学质量,而现在主要是以学生的综合能力来判断教学效果。针对这一变化,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课外实践的作用,统筹把握实践过程和效果,不断改进实践的方式方法,力求发挥实践的最大作用,促使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保持着稳步提升的状态,为后续的教学改革积累经验,加快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步伐,早日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一、课外实践对初中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促进作用

    1.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生物是从微观的角度去揭秘生活的本质,初中生物知识大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通过生物学习可以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地看待和解释生活现象。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学习生物以背为主,在课堂上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并不高,课后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背诵上。而课外实践能够让学生灵活地记忆知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讲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程为例,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青蛙,纯理论式地讲解会使学生感觉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尽管学生已经知道蝌蚪会变成青蛙,但是蝌蚪变成青蛙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其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却了解甚少和缺乏感性上的认识。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到其中的发育过程,笔者安排了“观察青蛙的发育”这个课外实践活动,从池塘捞取了一定数量的蝌蚪,分配给各小组,布置学生做好换水、喂食和观察记录等工作,及时向我汇报蝌蚪发育的情况,在活动的最后,每组上台介绍经验、分享成果。通过此次观察活动,学生不仅很清楚的知道蝌蚪发育成青蛙需要经历由后肢→前肢→尾巴退化的演变全过程,亲身体会到生命的奇妙,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助力学生快速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

    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些生物知识零散、抽象、难懂,导致无法及时地消化所学知识,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课外实践是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生物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有效的提高了学生消化生物知识的速度。比如,在《种子的萌发》教学中,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如果单一地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往往会使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造成学生无法正确回答相关的问题,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鉴于此,笔者设计了“观察种子的萌发”课外实践活动,该实践活动主要有三个内容:(1)设置不同的对照试验,验证种子萌发需要的條件。(2)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记录下种子每一结构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情况。(3)观察植物幼根的生长,认识根毛、根尖的四个区及生长速度情况。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敢于变换身份,主动地从一个教授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生自行探究和理解,最大化保留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引导和帮助学生观察、记录、分析上述三个内容,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直观的获取和理解相关知识,形成系统连贯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与分析应用能力,拉近了学生与生物之间的距离,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课外实践是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在动手、观察、分析中进行的,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学生循环地进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以讲授八年级下册《植物的生殖》这节内容为例,教材中提到改良品种的方法之一就是嫁接,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加上荔枝是本地的特产之一,所以,学生们对嫁接这个名词都非常熟悉,迫切地想知道嫁接的原理和方法,也希望自己能成功地完成一次嫁接活动。刚好校内有一批荔枝准备嫁接,笔者趁此机会带领学生去学习、实践了一番,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让学生自主挑选和搭配嫁接的植株,借助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完成嫁接过程,引导学生从嫁接结果中做好分析、总结。笔者还指导学生学会了如何从互联网中查找嫁接的相关信息,为学生解答疑惑。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诸如嫁接两种植物需要符合什么条件、如何才能提高嫁接的成功率等相关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欲望,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嫁接的实践能力,是一次终身难忘的实践体验。

    二、有效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措施

    1.发挥课堂教学的示范作用

    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科学操作实验,增强学生严格遵守实验规则的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实验的欲望,促使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时能够精准地把握操作流程、灵活地理解和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减少失误,从而提高正确操作生物实验的实践能力。比如,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实验时,虽然课堂上笔者作了多次强调,但仍有学生操作不规范,出现观察时习惯性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转动镜头时直接扳动物镜等现象。针对出现的情况,笔者及时进行示范性讲解,借助学生的操作过程实施纠错,邀请学生参与到纠错活动中并说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大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促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能够清晰、正确地完成操作步骤,顺利完成实验。

    2.注重课外实践活动的多样化

    初中阶段学生可以自行实践的活动有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来完成实践活动。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教学进度,为学生布置多样化的实践主题,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以往所学,又能提高学生消化新知的能力,促使学生通过实践改变学习生物的态度。笔者在布置实践活动时,一是请学生自选教材中的实验,开展实践操作竞赛活动,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练习时间,使学生在比赛中以最好的状态取得最佳的成绩;二是组织学生建立生物实验兴趣小组,每隔一段时间要求学生完成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还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开展调查、实验等多种活动,用实验报告或者汇报总结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成绩。三是开展生物知识答题竞赛,促使学生自觉温习巩固知识,对获奖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颁奖。通过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灵活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

    3.完善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

    要提高课外实践的有效性,教师的评价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取学生互评和自评的方法,教师做点评总结;在评价内容上,可以为学生提供描述实践过程的平台,并对学生的实践过程及结果进行客观的、综合性的评价。笔者通过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不仅促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课外实践中的优点与不足,避免了评价形式化、表面化现象的出现,也能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促使学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实践过程,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生物知识。笔者还将学生的课外实践设计到平时的学习考核中,真正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自身教育方式的深度改革。

    总之,课外实践在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不断地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跳出传统、走出课堂、回归现实,彻底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最终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新西.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2).

    [2]程皖.关注生活,重视实践——初中生物教学策略与方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

    [3]刘梅.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7: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