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管理班级需智慧 |
范文 | 李鹏静 摘要:不少中职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比较差。常规的说教很难对他们起作用,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进一步加大教育难度。多数问题学生还因为生活在问题家庭,和家长沟通的难度也比较大。所以,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每个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生问题行为心理效应 把班级管理好,让学生信任、家长放心、领导满意,应该是所有班主任的终极追求。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六个年头里,我遇见不少问题学生,也尝试过很多方法,有的立竿见影,有的收效甚微。我一直在反思总结,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育学生、管理班级。在实践、思考过程中我逐渐明白教育真的是有规律的。而要抓住这些规律,了解并掌握一些心理学效应很有必要。为此我对这些年来的班级管理工作做了一次梳理,整理出一些符合心理学效应的案例,当作对自己班级管理的一次理论提升。 一、利用“门槛效应”,帮助学生逐步规范自身行为 之前班里有个男生,有点懒,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致。刚进校的时候,他从不上早自习,理由是“起不来”。班级有班规,不能遵守就得接受惩罚。罚扫地、罚背书、罚跑步,他都能接受并执行,可就是不愿意起床。后来,我实在没招了,就和他商量:“一个星期五次早自习,不要求你每天都来,你至少一周来一两次行不行?”他勉强答应了。 就这样一点一点,很长一段时间过后,似乎是从四年级开始(我们是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他很少缺席早自習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逐渐克服了许多其他的问题,开始主动学习、主动承担劳动、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等,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毕业时他参加了金寨县特岗招聘考试,成了一名小学老师。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更愿意接受比较容易完成的目标,在实现较小目标后,才能慢慢完成更大的目标。中职生有许多性格和行为问题,比如不讲究卫生、懒散、不守时、说脏话、以自我为中心、不爱学习、不能独立思考,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想要纠正,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如果一开始就要求过高过严,学生会觉得达不到要求而自暴自弃。所以,比较好的做法是,不要一开始就要求他们什么都做到最好,先克服一两个较简单的问题,再逐渐提高要求。 二、发挥“从众效应”的积极作用,加强正向舆论宣传 本学期的“校园之星”评选结果出来后,等学校的奖状和奖品发放到位,我利用晚自习在班里大张旗鼓地搞了一个颁奖典礼。首先,请字写得好看的同学在黑板上写下“校园之星颁奖典礼”几个大字,请任课老师(晚自习安排的老师)给获得荣誉的同学颁奖。然后,请获奖同学上台领取荣誉证书,发表获奖感言,其他同学在台下鼓掌。而我在台下拍照,把照片同步发到班级群和家长群里,一方面用照片记录孩子们的成长,另一方面把这份喜悦分享给家长。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获得荣誉的同学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激励他继续努力,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也要加油,争取自己也能有机会站在领奖台上接受别人的赞美。 我时常在家长群里分享一些科学育儿的文章,告诉家长少批评孩子,不要只关注成绩,也要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不管孩子在哪些方面取得进步,都要肯定和表扬他们。我也经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和比赛,一来是通过活动育人,二来是为了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学生也常常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以前每每有同学获奖或被表彰,我都是通知这些学生来我办公室,把奖品和奖状领回去就完事,我重视活动过程却忽视了对结果的宣传。在了解了心理学中的“从众效应”后,我觉得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利用家长、黑板报、班会、颁奖等,发挥班级的积极“从众效应”,引导学生互相激励,形成良性班风。 三、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引导学生树立自信 我新接管的班级里,有个女孩子特别内向,不大爱说话。她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爷爷是个退休的小学教师,对她既爱又严,经常给我打电话了解她的情况。说实在的,因为班级人数太多,所以我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如果不是她爷爷经常给我打电话,我常常忘了班里还有这么个女孩子。 为了不辜负家长的期望,我开始关注她。这个女孩子虽然中考成绩不理想,但是在学习舞蹈和钢琴方面很有天分,普通话也说得不错。我在班里组织朗诵活动,要求所有同学必须参加,不仅仅是为了她,也是希望所有同学都能得到锻炼。我对同学们说,可以一个人朗诵,也可以几个人组合朗诵。她是和同桌一起上台的,虽然不是特别好,我还是肯定和鼓励了她。后来,我经常在班里夸她舞蹈和钢琴学得好,偶尔她有哪些地方做得不错,我都会对她点点头表示肯定。慢慢地,她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也会跟其他同学说说笑笑,还会在舞蹈课和钢琴课上帮助别人。后来她爷爷打电话跟我说,她在家里也比以前爱说话了。 除了一小部分不愿意读高中的学生,我们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中考的失败者。虽然学习成绩差了点,但他们身上还是有优点的。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适时适度地进行暗示和激励,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并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给了欣赏和期望,他们也会回馈你成长。 四、了解“禁果效应”,反复强调未必是好事 一次例行的班主任工作会议上,保卫科长提到有的同学晚上夜不归宿,不是翻院墙出去的,而是大摇大摆地从大门走出去的。因为校内有住宅区,所以每天晚上大门边上的小门是不落锁的。保安值夜班也会有打盹的时候,不能做到时时在意,有的学生就利用这一点偷偷跑了出去。 开完会以后,我立刻在班里说了这件事,并做了强调,要求同学们绝对不准晚上偷偷跑出去。可是我说完以后,班里有个男生说:“老师,本来我们都不知道可以这样出去的……”我当时心里一惊,立马说:“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们,即使你们知道了,也不会偷偷跑出去的。”实际上,说完以后我就后悔了,如果有的学生就是不听话,要和你对着干,晚上想要出去却不被允许,很可能就会这样溜出去。 越是被禁止的东西,人们就越好奇,越想一探究竟。这种单方面的禁止而造成的逆反现象,也就是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中职学生都是十几岁的年纪,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你越是藏着掖着不让他知道、不让他碰触,他偏偏要去“挑战”你的底线。所以我们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要把学生不喜欢,但是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对他们的吸引力。当然,具体该如何做,还有待在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探索。 心理学效应还有很多,我们工作中常用的还有“奖惩效应”“空白效应”“南风效应”“瓦拉赫效应”等。虽然我们一直在这样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有效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请教,学习他们好的班级管理方法,也会多阅读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多学习、了解和掌握教育规律,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尽量避免教育失误。 责任编辑:陆晨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