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讨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成因及应对措施 |
范文 | 张志勤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成因,提出有效应对措施,以确保急诊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保持一个健康的身心,进而更好服务于患者。方法:选择我院护士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急诊科轮转工作过1年以上的护士20例,将之作为试验组;其他科室工作过1年以上的护士20例为对照组,使用护士压力源量测试本次研究对象,并对比分析两组护士的测试结果。结果:结束测量之后,比较两组患者数据,试验组SAS和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其他科室护士,急诊科护士有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需要采用相应措施改善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状况。 【关键词】心理压力;急诊科;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246-01 急诊科护士每日都需面对不可预知突然出现的病重、病急的患者,因而,这便对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应对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是急诊科护士的夜班频率较高,在上夜班的过程中,不仅要完成诸多繁琐的工作,还须注意重病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长时间下来,对于她们的身心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若是处理不好,则较易出现身心耗竭综合征[1]。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护士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急诊科轮转工作过1年以上的护士20例,将之作为试验组;其他科室工作过1年以上的护士2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有着可比性。 1.2方法 使用SDS(抑郁自评量表)与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比分析两组护士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并采取护士压力源量分析和测评护士的压力来源。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护士的抑郁和焦虑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获得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当P<0.05时,则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通过对比两组护士数据,试验组护士的SDS和S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一。 3.1成因分析 从此次研究结果中,我们得知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比其他科室护士更大,结合现有相关研究资料以及笔者工作实际经验,认为导致其心理压力大的成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工作性质。急诊科工作所具有的风险性、紧急性及特殊性,是导致急诊护士形成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2]。尤其是紧急性,使得任何时候急诊护士都可能面对急危重患者的抢救,需要护士迅速作出判断、分清轻重缓急、使用有效的急救方式,对于护士人员的责任心、业务素质都要求较高。 二是,工作环境。虽然,我们都知道急诊科是服务于患者的重要窗口,但是在许多医院急诊科中,仍存在有人力配备不足、工作环境复杂、条件差等问题。由于每日护士所接诊的都是突发事件及急危重的患者,因而,常常面对的都是患者恐慌、痛苦的表情,甚至是死亡的刺激。这些都会给护士人员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三是,人际关系。急诊科护士每日都会跟医师、医技人员、患者、管理者之间打交道,人际关系相对复杂,若是不能良好处理这些关系,就会出现人际冲突,特别是护患关系,很多时候护士都要面对患者的不理解、无端责骂。 3.2应对措施 首先,要重视工作环境的改善。医院领导应认清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对护理工作以及对医院形象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尽可能创造一个布局合理、便于抢救诊治和护理的工作环境。并且,注重防护措施的完善,配备齐全的医疗设备和保障后期系统。 其次,合理安排班次,调整工作强度。若急诊护士较为充足,则可设置双班。增加节假日、双休日、夜班的人员配备,并做定期轮换。在有护士感到身体不适或是压力过重的时候,应予以休假、轮换,有效调节其失衡的心理。 最后,要掌握一定的人际关系技巧与心理知识。并且,加强服务意识,竭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以高度的同情心、责任心、爱心为患者服务,增强护患沟通。 参考文献 [1]????? 张艳红.浅析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及自我调适的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8(06):253-254. [2]????? 宋艳丽,姜新,王金瑞.护士健康行为对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8(04):4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