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中小学音乐课中实施“三维目标”的思考 |
范文 | 付祥奎 【摘 要】“三维目标”是我国教育总目标的三个维度,它的提出为我国教育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在音乐教育领域,多数教师都能做到以其为纲,认真贯彻落实,利用各种方法组织教学,使得“三维目标”得到最大化实现。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三维目标”理解片面化和机械化,使得“三维目标”难以有效实现。 【关键词】三维目标;实施;思考;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220-02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规定了我国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也就是实施音乐教育过程中需要贯穿渗透的“三维目标”。《标准》的制定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指出了科学发展的方向,笔者对“三维目标”有如下思考。 一、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思考 不难看出,放在首位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大家明示了我国音乐教育彻底突破多年来只注重“双基”教育的思想。这使得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音乐教育过程中,不光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逐步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界的热爱等。 现在的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往往是整个家庭的中心,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难免在待人接物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聚焦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在学校,孩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需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培养,所以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情感態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的规定,以及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有不少教师反映,有些学生对音乐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有些则漠然处之。这也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在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要让他们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学习音乐和参加音乐活动,教他们学会鉴赏音乐,从而为将来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涵盖了上述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研读,并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渗透实施。 二、对“过程与方法”的思考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往往更注重结果,对学习过程则重视不够,音乐教育亦是如此。在“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强调了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再受“唯目的论”的左右。 (一)在音乐欣赏课中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充分深入地感受音乐作品,重视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的审美感受与体验。对音乐作品表现对象的理解上,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例如,欣赏舒伯特的《鳟鱼》时,学生可能将其理解为水蛇或水草蜿蜒摆动,对此,老师不能一口否定,而是应该给予肯定。由于对音乐形象理解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学生这样理解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必定在动态形象上无论是游动的水蛇,还是顺水摆动的水草,都和鳟鱼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但是作曲家的确是以此音乐来表现鳟鱼的形象,怎么办?其实老师可以婉转地告诉同学们:“大家的回答都很好,这首曲子的确可以表现诸如水蛇、水草之类的音乐形象,但是作曲家用它来表现小鳟鱼的形象,这也是可以的。”以这种方式来处理此问题,一方面尊重了学生对音乐的独立感受与理解;另一方面也成功道出了作曲家所真正要表达的音乐内涵。 (二)在唱歌课中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唱歌课中,教师一般采用模仿法教唱学习新歌。此过程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让他们积累感性经验,增强对音乐要素的敏感性,为以后的音乐表演打下良好基础。在模仿过程中,那些依附于声音但是又不同于声音的审美因素,如情感因素等,必须要让学生深刻感知和领悟,这是其音乐表演成功的重要保障。 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目标,还包括对学生音乐学习探究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从而培养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在合唱、合奏、小组表演等音乐实践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同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三、对“知识与技能”的思考 尽管“双基”教育思想被一些人诟病,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否定“双基”的重要性。作为任何一个有音乐行为的个体来讲,基本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很难想象一个对音乐知识一无所知的人,能够深刻理解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如果想要进行音乐表演,那音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更显得重要了。所以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是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 四、在实施“三维目标”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三维目标”无疑是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总目标、大方向,它体现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时代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三维目标”理解片面化和机械化。 一是对“三维目标”的落实力度不够。由于多年教育思想的固化,一些教师还是强调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认识性内容,而忽视其他方面。例如,音乐欣赏课上,有些教师往往对作品介绍很重视,对作品主题的背唱很重视,而忽略了学生对乐曲的体验和审美感知。不难看出,这些教师强调的只是三维目标里的“知识与技能”,而对其他两个目标则重视不够。 二是在上课过程中处处都要落实“三维目标”。对于这一点,主要是因为有些教师没能理解“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区别。“三维目标”是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长久目标,它是长远的预期效果,具有总体性和概括性。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近期的教学结果,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在每节课上教师力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有可能完全实现了“三维目标”,但也可能会有所侧重,只实现了“三维目标”中的一个或两个目标。 例如,器乐课上,教师教授吹奏葫芦丝的基本指法,那么这节课首先要落实的是“知识与技能”,其次是“过程与方法”。而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体现得非常薄弱,甚至不能体现。所以说,在中小学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不一定都要充分实现。 如果是为了实现“三维目标”而刻意安排一些教学目标与之对应,那势必会影响到本该取得的教学效果,甚至不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因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短期的、具体的,每一节课的时间也很有限,很难完成多个教学目标。更有甚者同一个教学目标需要几节课的时间去完成,而这一教学目标很可能只实现了“三维目标”中的某一个。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每节课充分落实“三维目标”是不科学的,这种观念必须改正。 “三维目标”作为我国音乐教育的长久目标,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它不再以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最终目的,而是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与之并重,这无疑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研读并深刻领会其精髓,防止片面、机械理解“三维目标”,使“三维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