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古代女性文化在教学中的尴尬案例与问题分析 |
范文 | 焦淑红 尴尬案例一研读《琶琶行》一课,学生虽然对白居易被贬的遭遇深表同情,但并不理解白居易为什么对一个风尘女子如此同情,甚至有学生认为白居易落泪是因为怜香惜玉,是封建士大夫对女性的暧昧心理。他们带着批判和嘲讽的眼光看待琵琶女当年的风光,对她被侮辱和受损害的形象并不报以同情,甚至认为是自轻自贱、自讨苦吃。也有几个有眼光的学生进行关联性质疑新时代里的女艺人却有自己的产业链,在影视业或游戏业、房地产业等做得风生水起。而唐代的乐妓琵琶女色艺双绝,为什么最终风尘沦落,处境堪悲? 问题分析.无论是质疑白居易的轻薄暧昧,还是质疑琵琶女的自轻自贱,学生们并没有认识到琵琶女为代表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特殊身份。因为在古代无论是教坊的歌妓,还是民间的歌女,她们都隶属于“娼籍”,在本质上都是奴隶,不是自由人。她们在政治上、社会上受到种种歧视。她们无论多么有才华,也仅仅是男权社会中被宠溺或凌辱的对象,从风光到沦落,本质上被玩弄的地位并没有改变,而“江州司马”白居易对她们人生命运的悲悯落泪,绝对不是士大夫中流行的狎妓风流的写照,而是觉醒的士大夫对底层妇女们悲惨命运的深刻同情。 尴尬案例二在研读白居易《长恨歌》中,杨玉环魂归蓬莱仙境后,让临邛道士给唐玄宗捎去信物,表达自己的忠贞之情时,学生们对杨玉环的忠贞不理解,认为杨玉环是因为“马嵬兵变”而死,是唐玄宗为了自己顺利逃亡,放弃对她的保护,她最终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在她死后,虽然玄宗时刻怀念着她,但很大程度上是因自己违背了誓言,因而心怀愧疚,负罪感大于对爱情的缅怀。有些思想深邃的学生甚至认为,在白居易的笔下,真爱虽能跨越生死之隔,却没能跨越人世间的政治风波。最终贵妃是被迫而死的,可是白居易却让文章情节前后矛盾,设置了一出“人鬼情未了”的桥段寂寞仙境中的贵妃真的会为了爱就放弃自己做人的尊严吗?真的会誓死不渝地眷恋这个抛弃他的人间帝王吗? 问题分析:学生的论证和评价,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他们是站在现代人文关怀的高度来给杨玉环支招,让她不必再一厢情愿地做“爱情保卫战”了。其实,持有这样看法的学生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杨玉环天生丽质,并且享有优越的教育环境,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她与寿王李瑁一见钟情,被封为王妃,史料记载她和寿王的婚姻生活很甜美在武惠妃死后,唐玄宗在高力士的力荐下,开始瞩目很像武惠妃的儿媳杨玉环,命令杨玉环出家做女道士,名义上是为玄宗之母窦德妃祭神求福,不久玄宗又为寿王再册封王妃,之后就暗度陈仓将杨玉环册封为自己的贵妃,两人相差34岁。杨玉环入宫后,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她西逃,在马嵬坡兵变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如果仔细分析贵妃得宠的过程,就会发现,美貌、婉顺和才艺集一身的杨玉环,无论是做王妃还是做贵妃,都安守本分。至于再醮的行为,却不是她能够左右的,自从她到了王府之中,她的爱情和婚姻就是男权和政治的玩物了。王妃或贵妃都仅仅是王权玩弄宠溺的符号罢了,但是有意思的是,男人们在名利场上出了岔子,却用“红颜祸水”“罪恶之花”这样的谶语,来给她做终极评价。她确实有魅惑之力,但是她的魅惑之力是谁赋予她的呢?那个给了她荣名和富贵,又将她个人名誉放在了风口浪尖的摔打的人,就是那个生生念念爱他不渝的李隆基! 杨玉环这个美丽的符号,这个荣宠无限的女人,最后只能是男权社会中权利争夺中的一个微妙的砝码。在白居易的笔下,她虽生有所爱,魂有所守。但客观审视一下,她又何尝不是一个“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的被侮辱与损害的女人呢? 尴尬案例三:研读《氓》中女主人公遭遇婚变之后,对“兄弟不知,呸其笑矣”一句的理解。学生们认为,女主人公一直没和兄弟们诉苦,兄弟们根本不知道她遭遇了氓的家庭暴力,否则一定会组成“舅公团”去收拾那个寡德混账的“氓”。 问题分析:学生们的理解很生活化,很真实化,但同时也很现代化。如果还原到氓所生活的时代,男女婚姻不是以两情相悦为主,而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还要辅助彩礼嫁妆和占卜文化,在人和天时基础上成全的婚姻,很大程度上忽略和牺牲的,恰恰是男女之间的深度了解和彼此欢好的情怀。女主人公出嫁之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小女孩的单纯柔美幻想,但男权社会里,对偶婚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善于织作的女子,不仅仅是家庭缴纳赋税创造收入的主要劳力,也是家族繁衍生息和孝悌伦常得到保障的工具,所以男子的娶妻特别受重视。但是在男权社会中,女子的这种“重要”地位又是相对的,一者是相对男权而言,男子相对于女子的人格、尊严、自由都享有绝对的主动权,女子在爱情和婚姻中往往是被动的,甚至是附庸者:再者是相对对偶婚的不稳定性而言,虽然好女不嫁二夫,但无论多么惫懒的男人都可以停妻再娶,甚至妻妾成群。氓和女主人公的兄弟们就生活在這样的婚恋文化里,而出嫁女子的恭顺隐忍,似乎都被视作理所当然而被忽略,对于尊重和自由的诉求,似乎都被视作不合世俗而被抑损。所以自绝于夫家的不幸遭遇,在女主人公的兄弟来看,是可以不放在心上的,可以忽略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或者是被兄弟们拿来讥笑的,笑她不识大体、不懂规矩.兄弟们的态度,无论处于哪个极端,对于女主人而言,都是既可怕又可悲的! ★作者单位:黑龙江宝清县第二高级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