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心育课堂,选题有讲究
范文

    曾惠青 黄喜珊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指导作用,但当前心理教师们在进行心理课选题时仍存在过于随意的问题。本文基于一线教学实践,提出心理教师在选题时要吃透从教育部到地方相关指导性文件并融入选题中,同时必须对青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规律和相关心理发展理论有一定的把握和了解,更需要做到目中有“人”,即选题时体现一名心理教师对学生的人性化关怀。

    〔关键词〕心理课;选题;指导文件;身心发展;人性化关怀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5-0041-03

    心理健康教育课(以下简称心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是实现学生人格健全发展重要目标的直接途径[1]。 我国中小学从20世纪80年代中叶就陆续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之中[2]。三十多年来,心育课在我国的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很多省份或地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初步探索到规范的课程设置,再从规范到成功创建特色课程、特色学校的突破。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目前各中小学开设心育课主要依据2012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下文简称《纲要》),《纲要》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即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六方面的内容,并未明确规定具体的内容,更没有把内容规划到年级、学期、课程。心育课目前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也没有固定教材。这一现状既给了心理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让教师们可以根据地区和学情选择合适的主题,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课堂乱象,如心理教师选择主题过于随心所欲,只挑选自己熟悉或素材丰富的主题,或者同一主题在不同学段上课的内容雷同,没有体现应有的学习阶段性、连续性和科学性。本文结合一线心理课教学实践,就心育课如何选题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大纲先行,让选题有据可依

    在开设心育课之前,教师首先要仔细研读教育部颁发的《纲要》。《纲要》虽然没有具体到每个学期的选题和内容,但可以在大方向给教师一个指导和引领,例如《纲要》给出了每个学段具体的课程目标。另外,部分省份为了规范心育课教学内容,保证教育效果,还根据《纲要》制定了更加详细、具体的指导文件。

    例如,广东省在2016年5月颁布《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指南》(下文简称《指南》),给广大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主题指明了方向。《指南》中不仅给出了每个学段的课程总目标,还把总目标细分成几个大的板块,每个板块还提供了参考主题。

    以小学高年级为例,《指南》中提出,心育课主要围绕认识自我、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学习心理、青春期心理、升学准备六方面内容进行选题并展开课程设计。针对上述六大板块中的每一个板块,《指南》还细分了子目标和参考主题,如在青春期心理这一板块中,目标是“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参考主题有“男生女生不一样”“你好,青春期”“学会自我保护”等,为心理课选题提供了参照,有利于各个学段的教师系统地授课。同时,心理教师也需要认真研读教育部2016年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核心素养的内涵充分融入心育课选题中。如有学者提出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维度是学生发展的内隐性心理核心素养,而“文化基础”维度和“社会参与”维度则是学生发展的外显性心理核心素养[3]。作为心理教师,在选题时需要关注国家政策,尤其是认真研读关于教育的指引性文件,所选主题切合国家对人才的宏观培养目标,将这一宏观目标与每一节心理课微观的培养目标良好对接。

    二、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让选题有支撑

    《纲要》中指出,“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共同的年龄特征、共同的需求、共同的成长课题和烦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选择辅导主题,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学龄期阶段学生(6~12岁)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以及克服自卑感,所以培养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就成为小学心育课的重点选题。而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中小学生(12~18岁),主要的任务是获得自我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乱,因此,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就应该作为这一阶段心理课的重要选题。再如,根据發展心理学的理论,青春期的孩子身体成长迅速,部分学生存在含胸驼背等不自信现象,教师就可以开设以“悦纳自我”为主题的心理课。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具有自主意识增强、半成熟半幼稚、情绪起伏较大等特点,教师可以选择独立、与身边重要长辈的关系以及情绪的觉察和调节等主题。

    总而言之,在选择主题时,不仅要以《纲要》作指导,还要有相应的心理发展理论作支撑。

    三、同行切磋,共磨优秀教材

    钟志农老师是全国第一位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他在多年前就思考过心育课选题和授课内容的问题。他提到由于国家并未出台系统的心育活动课大纲,“于是,一线的心理老师开始迷茫了、困惑了,大家只好凭着各自的理解,去思考何为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辅导,心育课的随意性出现了,老师们只好自己熟悉什么内容就上什么内容,自己知道什么素材就使用什么素材,而学生成长中面临的一些困惑和需要被严重地淡化或者是忽略了[5]”。

    面对这一普遍问题,钟老师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带领团队率先酝酿出了发展性心育活动课的“六六工程”,并将这一系列的心育课程在2011年公开出版,这就是现在很多心理教师手头上的《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一书,其中包括180个系列性的开课主题。这些心理课主题针对学生的发展需要而设,且不重复,内容详实具体。一系列心育教材的出现,为广大迷茫的一线心理教师以及班主任拨开了迷雾,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系列性强、规划较完整的发展性、预防性的心育课程体系。除了借鉴优秀的教材进行选题,我们也可以参考一些汇编的教案集,如《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研讨会教案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教案》等,这些汇编的教案都是各项心育课比赛中参赛选手的教案或是征集评选的优秀教案,在选题视角上更为独特,具有较强的时代感,能够给广大心理教师带来启发。同时,作为一线的心理教师,自身也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利用当前方便的网络条件,通过各种平台向同行们推广自己选题的成功经验及具体做法。

    四、走近学生,让选题更接地气

    备课时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师不但要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还要进一步了解授课对象的兴趣爱好、关注的热点话题,从而更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再根据最近发展区选题并设置教学目标[6]。如笔者之前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想当然地认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最感兴趣的应该是关于青春期的话题,但经过匿名的课前调查发现,学生最感兴趣、最迫切希望心理教师在课堂上跟他们分享的是缓解学习压力或掌握学习策略类的话题,其次是亲子关系问题,接着才是青春期类的话题。

    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授课之前对学生进行课前调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学生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心理困惑和需求,教师应根据调查结果调整主题。只有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心育课选题,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另外,在主题选取时还要结合本学校和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补充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处理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惑和冲突。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最了解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所以心理教师应多与班主任交流,了解班级问题,让心育课选题“落地”。笔者在上每个年级的心育课程之前,会把本年级的选题发到班主任群里,根据班主任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在上五年级的心育课前,某位班主任反映班上学生普遍比较早熟,且部分學生使用色情用语说脏话,笔者与班主任沟通后发现,此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学生青春期早期性意识的萌发,于是笔者决定给这个班上的心育课题目为“青春期,不烦恼”,并建议班主任购买关于青春期的科普类书籍放在图书角供学生阅览。

    再如,笔者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心育课前,听班主任反映班上学生活泼好动、聪明伶俐,很有自己的想法,但就是太爱插嘴,静不下心来听别人说话,于是决定给这个班的学生上一节以“叫醒你的耳朵”为题的课,并在以后的心育课中强化倾听的意义和方法。

    实践证明,这些密切结合学生实际、为班级“量身定做”的主题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较好。虽然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共同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但由于生源、生活环境、学校、班级的文化差异,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具体需求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选题时,还要根据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密切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最渴望解决的问题作为辅导主题。如果只停留在照搬照抄大纲或者专家们提供的辅导主题上,往往会偏离学生的实际需求,无法达成心理课的目标[3]。

    综上所述,心理课的选题体现了心理教师对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省市所颁布的相关文件的理解及重视程度,也体现了心理教师对青少年儿童身心成长规律和相关的心理发展理论的把握和了解程度,更体现了心理教师对学生的人性化关怀。

    注: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8YJA190004)、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2016)、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2019)、幸福广州心理服务与辅导基地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李慧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程建设新探[J]. 课程·教材·教法,2006,26(7):65-68.

    [2] 于立杰.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D]. 保定: 河北大学,2010.

    [3]钟志农.心理辅导课的内容设计要融入心理核心素养[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6):4-9.

    [4]李玉荣.浅析心理健康教育课选题[J].课程思考,2010,162(19):19-21.

    [5]钟志农.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6]李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观摩课选题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6):31-35.

    (作者单位:广东河源市第一小学,河源,517000;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510631)

    编辑/于 洪 终校/梅 婷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