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传承红土民间艺术 构建特色园本课程
范文

    莫玲

    在课题《(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课程研究》的实践研究中,我园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不断深化课改,从观念人手再构课程,从资源人手优化课程,从形式人手实施课程,立足红土文化,形成办园特色。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切实地感受到了湛江红土民间艺术之美,体验到了湛江红土艺术的悠久和博大精深,激发了对湛江红土民间艺术的兴趣与热情,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了湛江红土民间艺术。

    一、传承红土民间艺术的意义

    (一)有利于传承民间艺术

    湛江红土文化即雷州文化,雷州文化是“天南重地”区域文化,在南粤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广东四大文化之一。湛江红土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艺术形式多样,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已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湛江红土民间艺术是“根基”教育的重要内容,其走进幼儿园有着特殊的社会价值—一文化传承。

    (二)有利于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導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日趋凋零,逐渐退出日常生活,部分家长的民族文化素养也在逐渐缺失,幼儿的大部分生活娱乐空间被外来文化所占据,其对中国特有的传统民族文化知之甚少。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蕴涵了民众的综合智慧,可以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激起幼儿对民间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三)有利于形成园所特色

    我们依托课题研究,从园所实际出发,深入挖掘湛江红土民间艺术资源,让红土文化走进幼儿园,纳入课程。经过一系列研究和探索,我园逐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园所环境和园本课程,总结出办园特色。

    二、挖掘红土艺术文化,构建园本课程的实施途径

    (一)创设红土艺术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环境是重要的隐形教育资源,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为了让幼儿充分感受湛江红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以“雷韵”为主题,将湛江红土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让幼儿在看、听、说、玩、做中获得感染和熏陶,在耳濡目染中感悟本土民间艺术文化的精神,体验本土民间艺术文化的特性。

    我们以竹子、红绳为原材料,对幼儿园一楼至二楼的楼道进行装饰,同时渗透雷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有形态各异的石狗捏泥、颜色亮丽的雷剧头饰、神秘多彩的傩舞面具等,各类装饰物的巧妙布置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在幼儿园二楼至三楼的楼道间,我们以草编、竹帘为原材料进行装饰,同时渗透“吴川三绝”,焕发出浓浓的乡土艺术气息。我们还在一楼走廊上创设了“雷韵DIY小制作”“泥塑吧”“草编坊”等民间艺术小作坊,在二楼栈道上创设了“湛江海鲜饭馆”“湛江土特产店”“雷剧小舞台”“木偶剧场”等活动区域,让孩子们在玩乐中体验红土民间艺术,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学习与发展。二楼走廊布置的是家长和幼儿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富有童趣的工艺品,有主题为“家乡情,海上花”的贝壳组画,有主题为“红土‘泥好”的泥塑狮子,还有用瓶子制作的鱼灯、用纸盒制作的狮子、用轻泥制作的石狗……创意与民间艺术的巧妙结合,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在室内环境创设中,我们也渗透了红土民间艺术元素。每个活动室主题墙的创设都呈现出不同的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小1班的“东方漂浮艺术——飘色”,中1班的“雷州‘兵马俑——石狗”,大2班的“指尖艺术——草编”,等等。幼儿园室内外环境都以展现湛江红土文化为基调,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动态环境,使他们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丰富课程内涵,传承红土民间艺术

    我园遵循“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艺术教育为主线”的理念,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情况,积极挖掘、筛选、提炼与幼儿日常生活相接近的、幼儿感兴趣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包括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游戏等,积极构建园本课程,让幼儿深入了解民间艺术文化。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民间神话、民间故事、民间童谣等文学形式来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化的喜爱与了解;可以通过民间戏曲、民间歌舞、民间音乐等音乐形式来吸引和强化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知;可以通过泥塑、草编、印染等民间美术形式来促进幼儿对民间美术的掌握;还可以通过跳皮筋、滚铁环、打公仔纸、弹玻珠等民间游戏形式来活跃幼儿的身心,强身健体之余给幼儿以传统艺术启蒙教育;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多样化的课程实施途径,为幼儿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包括主题活动学习、自主游戏学习和渗透式学习等。

    1.主题活动学习

    为了贯彻和落实《纲要》精神,我们立足本园,将探索性主题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方向,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主题活动。我们整合各领域学习内容与教育目标,融入湛江本土民间艺术文化教育内容,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民间艺术活动主题案例,并将其贯穿于日常集体教学活动中,如“雷州石狗”“遂溪鱼灯”“太平草编”“雷剧”“吴川飘色”等。

    2.自主游戏学习

    我园积极为幼儿创设生活化的本土艺术教育环境,开展生动有趣的自主游戏活动,在各种民间艺术小作坊里投放相关活动材料,让幼儿尽情地放飞想象力,发挥创造力。例如:在角色区域中,幼儿在古色古香的小舞台上认真体验雷剧的韵味;在“三维立体木偶吧”里,幼儿充分体验与木偶互动的乐趣;在“乡土特色海鲜饭馆”里,幼儿仔细“品尝”舌尖上的湛江;等等。如此,孩子们在集体活动后还有机会进行个性化学习,巩固已有经验,切身体验课程的自主性,在操作中感知与体验湛江民间艺术的魅力。

    3.渗透式学习

    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可以有机渗透湛江本土艺术文化教育。例如:清晨,让孩子们听着本土童谣进园;午饭前后,幼儿园会播放湛江歌谣、民间故事等。幼儿园的早操编排也渗透着浓郁的本土民间艺术风情,如我们将运动类的民间游戏融入日常户外体育活动中,将益智类的民间游戏渗透于半日活动的过渡环节中。在“弘扬本土民间艺术,奏响爱乡旋律”民间艺术主题教育月,我们会将本土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周一主题晨会中,在“国旗下谈话”的环节中,轮值的主持老师都会向幼儿介绍一项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各班开展“每周一演”,让每个孩子都有表演本土童谣的机会。

    (三)抓住节日契机,表现红土艺术之美

    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教育向幼儿的生活回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例如,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园开展了“乐享童年,舌尖上的六一”活动,以湛江美食为主打特色,开展本土美食自助活动,让幼儿品尝家乡的味道,领略家乡的美食文化,过个“舌尖上的六一”。我们及时抓住民俗节日的契机,开展红土民间艺术活动,让幼儿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感受民间艺术之美,引起情感共鸣,唤醒文化归属感。

    (四)利用家长、社区资源,感受灿烂遗存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开展本土文化活动中,我们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促进家园深层次交流与合作。例如,在本土民间艺术教育月,我们开展了“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爸爸妈妈教童谣”等活动,让爷爷奶奶走进课堂,给孩子们讲寸金桥公园的英雄故事和湖光岩白牛的神话传说;让爸爸妈妈当助教,用方言教孩子们唱本土童谣。此外,我们还开展了本土艺术亲子制作、红土民间艺术摄影展等,让家长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助力幼儿教育,开阔幼儿的视野,使本土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亲身体验是幼儿获取信息、累积经验的最好方法。因此,我们利用社区资源,让幼儿走进民间艺术,身临其境地体验活动。例如,我们组织幼儿拜访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通过老一辈文化继承人的言传身教,让幼儿切实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我们以湛江市博物馆为教育基地,组织幼儿完成相关项目调查;我们组织家长及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如画石狗、捏石狗、做木偶、放风筝等。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加深了幼儿对本土民间艺术的了解和学习,让幼儿体验到了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进一步升华了本土文化的情感。

    在本土民间艺术课程探究中,我园立足本土文化,彰顯办园特色,通过环境熏陶、课程实施、资源利用等,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了口传文学的韵律,体验到了美妙的乡音香韵,感知了民间工艺的美,欣赏了精湛的民间艺术,体验了湛江红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了热爱家乡本土文化的深厚情感,促进了幼儿健康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三五”研究课题《(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课程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009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