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思考 |
范文 | 李方勇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要求发生了很大改变,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必须创新。本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旨在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10-10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语言构建和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累积更多的知识,提高其文化修养。但传统的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高中语文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创新 一、读写结合提升学生阅读探究能力语文教学中最为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便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这其中阅读又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高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无异于给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插上翅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个人探究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呢?作为語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并从中快速获取相关的信息,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首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借思维导图的框架写下创作背景、主旨表达和意境等等几个主干词,然后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学,再讨论。经过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讨论很快对上述问题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在教师的鼓励中逐渐适应课堂氛围,开始积极地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如有学生答道:“本文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创作的,当时的毛泽东离开自己的家乡韶山,开始去广东主持农民运动,然后途经长沙在橘子洲头创作的。”又有学生说道:“本文的创作意境是作者看到当时湘江的美丽景色以及就当时的形势有感而发,再联想当时的革命形势,不难判断这首词的创作情境。”接着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表述,后续让学生们自行讨论,积极地分享自己对于文章的看法和感悟,经过学生们激烈地讨论,很快便通透地理解了本文留给我们的思考,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一篇读后感进行提交,以获得深入的提升。这样经过学生整体的分析和努力,学生只在教师的初步引导下已经基本掌握文章的整体脉络,教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将学生的不足进行指正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误区。这种读和写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将会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 二、引导相互合作促进学生课堂探究 新时代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严格践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教师所处的角色应该是作为指路人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个性,设置一系列问题贯穿整个课堂,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学习,围绕问题去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获得未知的内容。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这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设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大家有读过哪些外国名著小说,有哪些感悟?”首先这样的问题提出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进行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课堂的情境调节,当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时,教师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本文文章中的老人与海有什么样的关系?同时海给老人带来了什么?老人又在海里经历了什么?”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自学后可以积极地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位组员可以自由地进行发言,然后由小组长进行总结。另外,学生们可以用笔画出自己觉得是答案的地方,在段落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悟或理解。很快,学生们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们积极地进行分享,对于回答准确的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探究,并在探究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属于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方式是集合小组所有人的智慧,并在自己的总结下获取真知,并在探究中深入理解课本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 三、利用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代的语文教学紧靠教师的独揽大权是无法完成的,科技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式的教学策略,而这其中多媒体又是运用最广泛的教学策略。但这其中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只是单纯借助多媒体进行课件的放映,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因此,要进行彻底的创新和改革,站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中,将多媒体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融入其中,进行自主的思考学习,这样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创新。例如,在教学《将进酒》时,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课堂进行结合,让学生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情境中进行思考。首先,古诗词的学习只凭借教师的言语讲述很难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意境,而学习诗词无法有效地感悟意境是很难对诗词有深入的理解的。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可供想象的情境显得十分重要。对于本首诗的学习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符合诗意的古风背景,搭配合适的背景音乐,将《将进酒》的视频合理地进行制作,使其更加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境,这样的形式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很快能让学生沉浸在课堂情境中,在中间还可以穿插一些《将进酒》的作者李白的画像,重点展现李白的潇洒、狂傲、无拘无束,无疑会让学生有无比强烈的代入感,产生一种未读透诗,便与诗融为一体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在课前让学生对《将进酒》进行预习,这样在观看视频时会有更多角度的感悟,待视频观看完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说出自己对于该诗的理解。 四、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提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才能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一旦养成了阅读习惯,学生将会终身受益。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课后的时间也要充分利用起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对各种阅读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还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例如,课后可以组织“阅读角”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的不错的书籍分享出来,相互交流阅读心得,对阅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再比如,可以在课后组织表演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分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中的角色进行扮演,排练话剧、情景剧,让学生深入到各种文学作品中,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而且还能让学生理解人生百态,进行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肩上水平。 综上所述,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度不高,加上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觉得阅读枯燥乏味。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能型人才,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班的讲话[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10):4-9+18. [2]李煜晖,李倩.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9(03):6-11. [3]邹荔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建设,2018(35):14-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