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探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宋迎春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现代教育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掌握尽可能多的有效知识,也要求教师强化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导学法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突破思维禁锢,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意识。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就要基于学生学习需求视角,深入挖掘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意义,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 初中数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1-0131-01 问题导学法是目前初中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一种常用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质量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究解决方法,能够使学生在灵活、轻松、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氛围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科的魅力,真正全身心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讨[1]。 一、在初中数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意义分析 数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而进入初中阶段的數学知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未来理科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而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就要采取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方法,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透彻、扎实地掌握初中数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并培养学生形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应用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时,教师能够将生活中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和调整,将其规划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探究该类问题时,逐步提升自身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够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具体措施 (一)合理应用问题导学,增强学生探究欲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单方向为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长期以往,学生很容易会对数学学科产生错误认知,甚至形成抵触、反感、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就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角度出发,调整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合理应用问题导学让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得以全面激发。 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相关内容时,就可应用“兴趣引导法”。在课前,教师可先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发布到班级学习群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平面物品带往课堂中。在课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展示带来的平面物品,并向学生抛出问题:“如何将一个图形变为两个一模一样的图形?”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聆听,但不过分干涉学生讨论的方式和探究的内容,并将其中的遗漏部分和偏差部分进行记录,整合出班级统一性问题。同时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但不以消极、负面的态度评判学生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在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述讨论结果,并将手中图形作为演示。在某一同学表述观点时,其余同学可根据同一观点进行扩展和延伸,让内容更加丰富。接着,教师综合学生结论和遗漏部分,并以此为线索,展开主要内容的剖析,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然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两组图形,一组由教师提供的图形,该组图形完全一致,一组随机由两名同学提供,该组图形完全不一致。在学生对图形有轮廓性认知后,教师可为学生抛出问题:“轴对称图形中有哪些性质?”,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挖掘轴对称知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牢牢集中于课堂之中,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创新问题导学手段,强化学生应用能力 问题导学法的主旨在于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并帮助学生构建起数学学习体系,提升自主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就要突破传统教学枷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和主导者,让其利用已掌握的数学学科知识和现有的教学资源,不断突破自我限制,最终达到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得以强化的目的。 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相关内容时,就可应用“分组探究法”。在课前,教师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并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据,如“自家楼层中居民该月的用电情况”、“上次测验中全年级各科成绩分析”、“全年级体育项目喜爱度调查”等等。在此过程中可将与探究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整理,并作为辅助展示手段带往课堂中。在课上,教师首先引导某一小组展示相关数据分析结果,在该小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提出问题,展示小组运用辅助资料进行二次剖析,在该小组展示完成后,其余学生作为大众评审为其投票,教师在一旁做好计票、计时和裁判工作。接着,教师再引导第2个小组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展示,在展示完成后,其余同学再次为小组投票。两个小组中得票者最多的则为第1轮活动的“小关主”,并接受其余小组的依次挑战,班级中得票最多的小组则为该次调查活动的“大擂主”。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中了解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在与教师、其余同学的有效交互中,逐步深化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数据的波动等多种内容,从而使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得以强化和提升。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分层问题导学 由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家庭背景等多种因素会使学生造成较为明显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会直接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多方面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法时,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管理,才能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寻找到符合自己发展特点的道路,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2]。 比如,教师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就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性、综合性、全面性,在为学生提出问题时,就要引导学生挖掘更深层次、更广阔的内容。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就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性,在为学生设计问题时就要重视学生是否掌握基础数学概念、是否掌握公式运用规则等等,并在该层次学生进行反馈时,给予学生更多鼓励和帮助,引导学生挑战更具有难度的内容。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用问题导学法能够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内容,并能够由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自主、积极地投身到课堂学习中,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状态探索数学学科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学习更高阶层的数学知识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邵志杰.初中数学“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速读(下旬),2016(6):285. [2]陈飙.问题导学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开展[J].新课程·中学, 2016(11):17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