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绘画创作的感悟及思考 |
范文 | 苏佳娜 摘要:创作是每一个搞艺术的人必不可少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要如何构思如何下笔最终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确实是每个艺术家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创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却是一件让人心情愉悦、感受自我的美事,下面则是我在研究生期间对创作的一些感悟及见解。 关键词:绘画;创作;构思 “创作”从字面上可以看出,重点无非就在一个“创”字,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要有自己的思想灵魂在里面,而不是看到照片就画,对着照片就临,而无一点情感内容,缺乏气韵,在谢赫六法中第一法则就是要求“气韵生动”,当然这也是绘画的做高标准。以前的我也习惯照搬照片而缺乏思考,现在觉得那根本就是行不通的。 绘画创作首要的任务就是寻找绘画题材,据我了解,不知道画什么已经成为了很多画画的人的共病,我也是如此,感觉喜欢的题材太多,遇到这个也想画那个也想画,但又基于基础等相关问题,所以总是没个定向,总是在空白的纸上游游荡荡。我深深记得,张洪亮教授曾这么对我说过:人物、静物、风景等都可以成为创作题材,主要是看我们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构思整个画面罢了。是啊,说创作难,但又是来源于生活,创作不在乎题材的大小,也不在乎其题材是否会给人带来多大的震撼,主要是看你如何去构思去营造整个画面的效果,是否能让画面达到思与境偕。场景的选取可以大到一个广阔的空间,也可以小到只是一个小小的局部,正所谓“小画画大空间,大画画小空间”,一开始这句话听起来挺悬的,但是后来想想确实是有他的道理。所谓“小画画大空间”就是在一定画面中,画一个大场景,此时我们就要抓住主要的东西进行刻画,把握大关系,而不能面面俱到。而“大画画小空间”则是在一定画幅里面只是画一个小局部,这则要求我们把小的东西无限的放大细节,刻画细节,使整个画面有内容可看。张教授也曾对我说过这么一句话:每一幅完整的作品里面都需要有个画眼,不管是创作还是写生,都是如此。然而我的画里面却经常会缺少画眼这个东西,一个观赏者一看就能被抓住眼球的东西,其实为什么说总会觉得作品画不完整,可能就是缺少這么一个动人的角落吧。 创作对于画家来说是一条漫长的路,甚至一旦启程了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不想回头。无论是从画展中还是在画家的相关画册中我们都不难发现,不同的画家在钟情的题材上也会有所不同,甚至在看到画作的时候我们也能分辨出那些作品是出自谁人之手,当然这不仅与题材相关,它也包括画作的方方面面,技法的运用、画面效果的营造、色彩的偏好等等,就拿安德鲁.怀斯来说,他画同一个女人(海格尔)就画了14年之久。余远权老师曾经说过,找到喜欢的题材就要画一个系列,大批量的画,这样才能在那方面有所提升,而且总会出现好作品。说来真的有道理,其实对于画画的人来说,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可能每次都能十拿九稳,总会有所疏漏,出现不如人意的作品。人总是在不断的进步,而这又与实践是紧密相连的,若仅仅只是对该题材做一次尝试,那么那方面的题材你也就只是停留在最初的水平了,所以无论题材是什么,实践多画才是硬道理,所有大师都是从实践开始的,都是在不断尝试中成就自己,画出自己的风格,画出自己的个性,而且对于对自己所画题材还不明确的人来说,借鉴他人想法,多看优秀画册是必须的,看看他人的选材,学习他人是如何把所选题材变成创作的。 对于创作画面的整体构思,我们考虑更多的应该是画面构图、色彩和思想观念上,这是完成一幅绘画创作的中心环节。根据己找到的素材,加以思考,对其进行选择、加工、整理、提炼,力求构思完美。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一步到位,我们需要的是不断的深入探讨尝试,在尝试中找出缺口,汲取意见,并不断加以改进,提取好的部分,将其运用到画面上。而且在构思阶段我们也应该想到画面的整体色调,不同情感的表达和不同的素材的应用,应该结合怎样的色调,运用什么样的技法,这些都是需要考虑清楚的。然而技法的运用则不得不与我们不断尝试运用结合起来,它关乎到材料的特殊性,不同材料(如:笔、色、纸等)有其不同的属性特征,这都要求我们对材料有深刻地认识。 绘画创作是一门学问,它不是三天两头就可以琢磨出来的,对于创作者来说,前期的修炼是必经阶段,然而如何为创作打基础呢,那是需要基于有一定的绘画基础的情况下进行的,当然这个可以通过临摹、写生等来培养。写生对于创作前期的培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它既可以培养人们对画面的整体把控,又可以帮助我们对素材的收集。借清初四僧石涛的一句话: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句话强调的不就是写生对创作的重要性吗?元四家之首李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不也是终日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之奇,领略山川之美,随身不忘带上纸笔,逢遇好景,必会写生记录下来,整整花了三四年之久,才成就了我们现在所知的胜作吗? 绘画创作是一件很美妙、很陶冶情操的事情,同时也是一条值得我们坚持走到底和深入摸索的道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