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着眼育“人”,推动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现代化
范文

    李果

    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是教育方针一贯的要求,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主旋律。我校这些年来,努力改变应试教育单一的“知识、分数、升学”的价值取向,以关注和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确立素质教育理念,创新“德育、教学、活动、评价及办学模式”等主体工作,逐渐形成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实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局面。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发展目标教育改革与实践”形成了的“1245”的实践模式。

    一、确立一个核心理念,形成育“人”思路

    1.认识教育根本,形成改革动力

    一方面我们看到,初中阶段的应试教育,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可能和需求,根本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也不能满足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农村初中学校“真实”实施素质教育,使教育切实能着眼育“人”,使“升学”和“落地”都得到兼顾,这是农村教育应有的作為。

    另一方面来看,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就是“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和促进”一定要指向学生即将成为的“人”, 并非仅是“知识、分数、升学”层面。而这个“人”更多的是他初中之后“上什么学”“干什么事”“做什么人”。这个“人”要完全符合他自己的实际。

    基于此,我们开展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宗旨,以关注学生的现实发展为出发点,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设计和自我激励为前提的素质教育改革实践,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地社会发展的需要。

    2.确立核心理念,形成育“人”支撑

    从着眼于“人”的教育切入点出发,学校打造“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核心办学理念。我们重点把握:“关注”是指向学生的“发展目标”,是“人”,而非指向“知识、分数、升学”。“促进”则是促进学生的目标达成,而非盲目或应试。学生的“发展”则应理解成学生在他的目标方向上的进步,而绝非仅是知识的掌握或分数的提升。

    学校培育了新型学风“为目标而努力、为理想而发展”和新型教风“关注目标,促进发展”。以此来使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指向于集中发展,而非单纯的学究气。也由此来保证课堂的育人功能和素质教育落地。目前在我校“两风”已成风,理念已彰显,并形成了独特的话语和文化。

    二、做实两项特色工作,形成育“人”前提

    教育的着眼点如何转变到“人”?育人的具体目标如何落地?我们开展了两项完全超乎传统的工作,形成了改革特色和育人的前提。

    1.构建目标体系,形成育人抓手

    我们开展指向“人”的教育,首先是构建了一个“人”的目标体系。“目标”分为长远目标、阶段目标、近期目标。长远目标即理想,为意向性引领性的目标,为着意点。阶段目标就是在初中之后“做什么人、干什么事、上什么学”的目标,是长远目标在初中后的具体化,也是老师工作的着眼点,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从上什么学角度,阶段目标我们给学生提供三个选择:初中后→普高→大学;初中后→职高→高职大学;初中后→中职→就业。后两者则应是更多的人的选择。近期目标是为实现阶段目标而设立的几个月或一个学期的具体的成长目标,它也是老师开展工作的着力点。我们把它分为品行、学业和专长三个维度。每个维度的目标还分解成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的各项指标,从而成为学生每一天每节课成长进步的具体标准,也成为老师关注学生和促进发展的依据。

    2.做实“目标形成”教育,夯实育“人”基础

    “目标形成教育”就是要以老师和学校的作为,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各层面各维度的目标。这是整个改革的一个特色,也是发展目标教育的一个基础性工作。

    这些年以来,“目标形成”教育形成“八有”的要求。一是有原则。原则就是使学生确立适合于自己的目标。而目标不分高低贵贱,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二是有责任分解。就是将各层目标“形成教育”的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头。三是有侧重。不同的目标形成教育在不同年段有所侧重。四是有课时。校会班会要使用、学科教师也要拿出一定的课时,并把近期目标形成教育当成教学任务来操作。五是有课程。建设起校本的目标形成教育课程。六是要有结果。就是形成教育要真使学生形成适宜的目标;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统计表上班级的目标展台;近期的学业、品行、专长目标要填入学生的专项评价册。七是有推动。通过理想汇报会、目标达成展示会、各类目标专项评价等推动形成教育工作。八是有使用。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类目标有掌握;工作中着意长远目标、着眼阶段目标、着力近期目标。长远目标是意向引领、阶段目标是研究了解分析学生的依据、近期目标则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托。真心诚意地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就带着温度、带着对人的高度关照。把“目标形成”当做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使得育人有了真实的基础。

    三、做实四项常规管理,形成育“人”保障

    管理机制,是实现改革的重要保障。(1)以科研的方式来开展这项研究与实践工作。学校将研究与实践的整体要求设立为一个大的课题,并将相关的子项目设立为几个子课题,由相关领导带领相关老师边实践边研究,使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即做到实验改革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教师以小课题的方式、行动研究的方法全员参与研究。(2)把研究实践的各个要点,融入常规管理,纳入老师工作的具体考核,以此约束老师有效参与,保证这项改革实践的效度。(3)以到位的校本培训促进要点问题的解决。(4)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课程建设、教育方式等的提档升级。

    四、创新五个主体工作,完善育“人”模式

    1.创新办学模式,创建综合中学

    多数学生需要走职业教育之路,综合中学的办学模式就恰好承担了这样的职能。“综合中学”就是“三教统筹、职普融合”“一师任三教、一长管三校”。以职业教育牵引,既为“落地”目标学生的发展开辟了一个绿色通道,也使学校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乡村发展助力。借力综合中学,当地镇域的高中及大学毛入学率已远超出其他乡镇一倍以上。

    2.依托品行目标,创新德育工作,形成德育“1244”操作模式

    “1”是内化一个理念为基础,就是在任何德育工作中把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第一要素。“2”是目标形成教育和关注目标的课堂教学。后两个“4”,则是围绕品行目标和班风建设的四项评比和四项活动中,借助品行目标菜单,将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自我约束,自主成长,形成了鲜活的德育局面。

    3.依托学业目标,创新教学工作,形成“1232”教学操作模式

    “1”也是“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理念的内化,以此成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2”当中的“做实学业目标形成教育”,是依托学业评价卡,帮助学生形成合適的学业三个层面上的目标,确定达标方法。“2”当中的“切实依托学业目标开展教学工作”,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确保教学“目中有人”。“3”是落实自主学习的三项内容为载体:一是创建分学科、分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高效课堂。二是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包括小作学习、探究学习、小黑板的使用方式、班级座次设计、展示方法等学习方式与常规,以此促进自主学习。三是形成新的教学方式,做到少讲多学,以学定教等。“2”是做实两项评价做推动:做实学科学业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作用。以“以学定教”为标准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4.依托专长培养,创新艺体活动,形成“1331”艺体操作模式

    在发展目标教育理念下,我们把艺体当作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把普及作为主要手段,全校普及排球、足球,普及一班一品的音乐和美术特色。通过普及使每个学生艺体素养得到充分发展。在普及的基础上,形成提高的有效机制。一个是借助社团,提高一些同学的专长水平;一个是创建基点校,使部分特长学生不单水平提高,还形成出口拉动。学校创建成了国家足球基点校,省市田径、冰上、美术等基地校。足球已多次获得省、市冠军,其他各项赛事在市县都能拔得头筹。项目还建成了全国青秀优秀足球基地,得到了中国足球基金会的支持。艺体工作已成为亮点和典型。

    5.结合发展目标,创新综合评价,形成“1133”综合评价操作模式

    依托于学生的发展目标的确立和达成,我们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发展目标教育的综合评价体系。我们坚持做到:一是把学业、品行、专长的评价做真做实,更注重目标的达标措施和阶段反思的使用。二是做好学期、学年的评价结果的统计,形成规范的统计方法。三是加强评价结果的运用。前几年就已经做到了“综合素质评价”进中考的要求。

    五、改变教育面貌,彰显育“人”成效

    学校1997年4月开启综合中学建设,2001年启动发展目标教育改革实践。近二十年来,我们大兴教育人,一直在“发展目标教育”改革这一件事上真诚地努力,反复实践和锤炼。目前,效果也已全面彰显:

    1.学生得到了发展

    在“发展目标”引领下,学生人人有目标,教师人人抓目标,校园成为学生发展的乐园。学校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初中几近无流失,28000人口的乡镇,中小学人数达到近2900人。近些年本校职业高中,已为当地多培养出1000余名职高毕业生、700余名高职大学生,并有80余人考入高职本科层次、10人考取研究生。今年就有近30余名一体特长学生,被市重点高中及体校抢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表现突出。

    2.锻炼了队伍

    我们用目标凝聚人,用事业引领人,通过发展目标教育的实践,把普通的工作干成事业,领导老师普遍提升了精、气、神,形成了干事业的状态。教育行为改变:教师人人抓目标,在各个环节上用“模式”,素质教育的许多基本要求很自然地落到了实处。教师的整体业务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大兴中学也锤炼出了一支泰来县一流的教师团队。

    3.提升了学校品质

    依托“发展目标教育”改革实践,学校逐渐由一个普通的农村初中学校发展成为黑龙江省农村办学改革的样板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5年以来,学校还被评为省首批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齐齐哈尔市十三五教育科研基地、市校长培训基地、省校园足球示范校、市田径基点校等多项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新华社等媒体也多次对我校进行采访和报道。

    4.体会到做有根本的教育的意义

    我们做到了“按教育方针办学”,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以艺体活动的普及与提高,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结合综合中学建设,学校为现代化建设贡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提前解决了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围绕学生目标体系开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但解决了评价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而且几年以前就已达到了综合素质评价进中考的标准。用目标形成教育形成了立体的全方位的生涯规划教育效果。通过近期目标的确立与大成,尤其是对“菜单”的使用,较好地搭建了核心素养落地的平台。而理念的确立与内化、模式的构建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有力基础。

    编辑 刘瑞彬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