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情感为桥梁,建构高效英语课堂 |
范文 | 戴仲艳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将眼光局限于理论内容的讲解,要合理利用新教材中的资源,挖掘教材中隐藏的情感因素,将情感渗透到英语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念,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的有效渗透能促进英语课堂模式的优化升级,所以教师要全面开展情感渗透,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助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感教育;文化背景;对话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1-0062-02 学生的情感知识源于生活,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挖掘情感资源,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有效地完成情感渗透任务,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同时,教师要发挥英语科目的人文性特点,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明确英语课堂中情感渗透的重要性,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一、导入文化背景,渗透情感教育 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所以在设计英语教学方案时,教师要以这一要求为核心,全面渗透情感教育。文化背景的导入能较好地满足此要求,教师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文化背景,带领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发现文化背景的内涵,体现情感教育渗透的积极作用。 例如,教学《Chinese festivals》时,笔者导入文化背景,在文化碰撞中渗透情感教育。这单元主要描述中国常见的几个传统节日,都是学生之前接触过的,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课程一开始,笔者就将中国传统节日和外国节日进行对比,如七夕节和情人节的对比、春节和圣诞节的对比等。这些节日的内涵大致相同,但是文化背景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在文化碰撞的课堂环境中对各种节日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笔者呈现几张卡片,每一张卡片对应一个节日,详细描述节日的由来、习俗等。同时,笔者鼓励学生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卡片,在卡片上写上内心的美好祝愿。有的学生选择“Mothers Day”的节日卡片,在卡片上写出了对母亲的赞美与感激,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有的学生选择“Mid-autumn Day”的节日卡片,在卡片上写出了对外出打工父母的思念之情。写卡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渗透的过程,学生在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会主动投入真情实感。这样教学既实现了英语教学目标,又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国际视野。 文化背景的导入丰富了教师情感滲透的手段,学生通过国内外文化的探究会慢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他们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借助课文插图,渗透情感教育 英语教材为了满足学生学习诉求配上了丰富多彩的插图,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借助课文插图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主动融入英语学习环境,提高情感教育渗透的效率。 例如,教学《Helping our parents》时,笔者借助课文插图完成情感渗透任务。学生在家里被当作小皇帝、小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导致他们不愿意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笔者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材中的插图,图中的孩子和父母一起做家务:母亲做饭,孩子则打扫卫生;父亲擦车,孩子则帮忙打下手。图中孩子的表现和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有明显差异,学生在观察插图时对自己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感到羞愧。笔者趁热打铁,强调父母对家庭的付出、父母的辛苦,引导他们转变观念,主动向插图中的孩子学习。这样将插图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帮助父母做家务的意义,进一步提高情感渗透的作用,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课文插图的作用不仅仅是增加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立体印象,理解英语的内涵。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课文插图的应用策略,为英语课堂上的情感渗透助力,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创设对话情境,渗透情感教育 口语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是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口语教学和情感渗透结合起来,创设具有针对性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口语技巧,全面提高英语核心素养。对话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符合情感教育渗透的要求。 例如,教学《An animal school》时,笔者创设对话情境,优化情感教育渗透的方式。课程一开始,笔者就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角色扮演,并给每个动物一段不同的英语对话,要求他们和其他同学合作,一起完成对话。对话的主要内容是环境被破坏,动物居无定所,以及对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控诉。学生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主动参与情境,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英语对话的含义。由于情境本身的自由度较高,学生积极发散英语思维,将英语对话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在模拟对话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人类破坏环境的负面影响——动植物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环境,正在不断消失,从而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行为,形成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正确观念。课程最后,笔者鼓励学生自由发挥,通过对话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英语对话情境的创设是情感渗透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教师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不断挖掘新型的对话情境创设方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接受情感渗透,在英语学习中形成受益终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四、讲解英语故事,渗透情感教育 学生对故事充满热情,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通过讲解英语故事渗透情感教育。英语故事的选择有两点要求:一是围绕教学内容,二是符合情感渗透要求。这样可保证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明确自身思想观念上的不足之处,并根据故事内容及时调整优化,防止类似问题继续出现。 例如,教学《Our dreams》时,笔者通过英语故事进行情感渗透。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生活环境和先天智力等因素共同造成的,这就导致每个人的梦想不一样。笔者将“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梦想的人”作为情感渗透的最终目标,为学生讲述几个关于追求梦想的英语故事,如马丁·路德金为了解放黑人的梦想克服各种困难的故事、哥白尼为了证明“日心说”不畏强权的故事等,使学生明白成为一个有梦想的人是十分必要的。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被故事曲折的情节所吸引,从这些历史名人身上得到启发,延伸到自身梦想上。英语故事讲述结束后,笔者鼓励学生站起来,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梦想。学生有的说长大了要当兵,保家卫国;有的说长大了要做医生,救死扶伤等。笔者提出问题:“为了实现梦想,你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将之前听故事得出的结论进行整合,说出自己的看法:要实现梦想就要不畏艰难困苦,脚踏实地,奋勇向前。这是情感渗透效果的体现。 教师平时要留心收集各种英语故事,将故事讲述和情感渗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英语课堂中故事的引入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情感的渗透也变得更轻松,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明确情感渗透的积极影响,通过情感渗透影响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使他们慢慢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引导他们调整优化,防止类似问题限制他们的发展。 (特约编辑 木 清)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