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重视数学初高中衔接,加强学法指导 |
范文 | 孙燕薇 摘 要:初中升高中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过渡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是高中数学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的主要目标。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出发点,重视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对他们的解题思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作出必要性的衔接指导。 关键词:数学;初高中;衔接;学法指导 当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阶段,必然会面临学习难度增大的压力,这体现在他们无法适应高中阶段的教学模式,逐渐感到迷茫和困惑,丧失了数学兴趣。因此,高中数学教师的初高中衔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助于诱导学生脱离初中学习习惯的束缚,缓缓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期,也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教师应当摸清初高中数学教材的衔接“桥梁”,循循善诱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钻研教材,促进平稳过渡 钻研初中和高中的数学教材,是高中数学教师开展初高中衔接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从两者的关联性来看,初中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板块,高中教材是对初中教材的优化和补充。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基于初中知识的基本内容,逐步展开深度探究,挖掘初高中教材联系,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平稳过渡。 以“函数的概念”为例,初中学生对函数的概念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笔者为培养学生的集合与对应思想,先从已有函数的概念巩固入手,引导学生完成对函数概念的再认识,罗列出如下教学步骤:首先引入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要求学生回顾和思考初中所学函数的相关知识,做好复习巩固。再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知识,你能判断y=1是否表示一个函数?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点拨集合与对应思想,使学生转化角度来认识函数。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结合一定的例题,在此强调函数y=f(x)的具体含义,并明确指出y=f(x)不一定就是解析式,它还有可能是用图像法或者列表法进行表示。这样,学生对函数的认识能够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平缓过渡到集合与对应思想上,深度把握函数概念的本质。 二、对比探究,构建知识框架 与初中教材的知识相较而言,高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当学生在进行初高中数学知识的对比探究时,往往能够准确把握两者的联系和区别,逐步建立起严密的数学逻辑思维。因此,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加以对比指导,使学生逐步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以“直线的一般方程”为例,笔者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直线方程有几种形式?它们可以统写成什么形式?学生结合知识经验,写出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四种不同形式的直线方程,再经过思考和分析四者的共同特征,写出同一形式“Ax+By+C=0”,此时,学生发现这些方程都是x和y的二元一次方程,并猜测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入“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学,并提出直线方程y-1=2(x-2)(斜率为2,且过点(2,1))以及直线方程x=2(斜率不存在,过点(2,1))。并对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两者的联系在哪里吗?”学生讨论后发现直线方程可以根据斜率k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分别写成y=kx+b和x=x1,而二元一次方程的形式则是Ax+By+C=0,但是任意直线都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如此,學生对比发现了二元一次方程和直线方程的区别和联系,提高了对直线方程的认识,也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三、习惯培养,做数学笔记 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要求不高,无论是在基础题型的设计上,还是对学生知识理解的要求上,初高中都存在一定的区别。随着学生步入高中阶段,他们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逐渐上升,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做数学笔记,使学生得心应手地运用数学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以“基本初等函数”章节为例,笔者会布置如下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并做数学笔记,内容如下:(1)整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概念、图象及其性质,利用列图表的方式,总结出三者的区别和联系。(2)根据每个函数的特点,找出初中阶段相关的数学知识,做好概念性标注,如学生在做指数函数的数学笔记时,可以标注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再通过类比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归纳出n次方根的概念,提高对指数函数定义的理解。(3)总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经典习题,并对练习中的易错题做好总结和标注,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 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是每一个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都应该着重思考的课题。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上的转折关键点,并充分做好学生的学法指导工作,通过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积极探求初高中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节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翁荷.基于新课标下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分析[J].科学导报,2019. [2]陈雅萍.关于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 编辑 张佳琪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