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之我见
范文

    王霞

    朱永新说:未来教育的变化会非常大,但是有一条是永远不可能变的,那就是无论教育怎样变,阅读是不会变的。当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所有的学习都要从阅读开始。阅读能力强,学习其他学科也会有明显优势。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单篇教学,很少侧重于整本书阅读。其实,整本书阅读不同于读一篇文章,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前后联系,深入思考,这个过程对人的思维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下面谈一谈自己在低年级整本书阅读实践中的点滴做法。

    一、心中有书,从容指导

    指导学生开展整本書阅读,教师必须提前阅读图书,做到心中有数,既通晓全书的内容,又明了书中的思想主题。同时,还需要阅读相关或是相类似的图书,进行比较阅读,拓展学生的思路。在和学生共读绘本《逃家小兔》之后,我引导学生把《逃家小兔》和《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的爸爸》进行比较,并提出问题:找出这几本书中的大人,看看他们在故事中都有哪些表现呢?他们的表现有什么共同点呢?孩子们很自然就会明白大人们的表现虽然不同,但是都是发自内心关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们感受来自父母的关爱。

    二、培养兴趣,循序渐进

    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的东西,文字性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所以低年级阅读要从绘本起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重点。我利用早读、午读时间,引领学生走进阅读。师生共读时,我会先读一部分内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留下一个个小问号,让孩子们到书中找答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孩子们对绘本阅读产生兴趣后,我逐渐放手,扩大读书的范围,不再局限班级共读的书目,鼓励家长根据自家情况自由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我们班每月设定一个固定的读书交流时间,可以对正在看的书进行交流,也可以是读后分享。学生推荐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目,我会适时进行点评、激励、帮助推荐,目的是给上台交流的学生激励和认可,给其他学生提供阅读的方向。如果因特殊原因不能到校或是在放假期间,我们就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读书交流活动。

    随着阅读逐渐步入正轨,孩子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我就逐渐引导学生由阅读图画多文字少的绘本过渡到阅读图画少文字多的绘本,继而和学生一起读薄的童书。当读文字多的图书时,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差距逐渐拉大,有的学生读得非常快,有的学生就比较慢。为了奖励快的,激励慢的,我在班级里建立起“阅读存折”。“存折”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零存”部分,另一部分是“整取”部分。“零存”部分就像日历一样,每月一张。每张上按照当月天数分成相应的格数,学生把每天的日期和看的书名、页数记录在格子中。“整取”部分,按照自己一个学期预计要看的图书绘制表格,每阅读完一本书就把时间和书名记录在一个格子中。这样每位学生不仅能够记录自己的阅读足迹,同时,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比较,起到互相督促的作用。

    三、挖掘“留白”,精彩纷呈

    “留白”是指文本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为叙述描写留下发挥余地的地方,以取得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与学生进行整本书共读的过程中,我会对书中的故事进行讲读,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孩子们的情绪逐渐高涨,我会在某个留白处停下,抛砖引玉,为孩子搭建猜测、思考的平台。这样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例如,绘本《田鼠阿佛》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现在,我带给你们阳光。你们感觉到了吗?它的金色光芒……就在阿佛说到太阳的时候,那四只小田鼠开始感觉暖和些了。”在这里,阿佛对阳光的描述是省略的,于是我问:“如果你是阿佛,会怎样介绍阳光,并让大家能够感到太阳的温暖呢?”一年级的孩子没有顾虑,敞开心扉各抒己见,有的说:“它的金色光芒把冰糕晒化了”,有的说:“太阳光把被子晒得软软的、香香的”……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超乎想象。在留白处,学生能走进图书中,站在书中人物的角度思考,更有参与感和深刻体会。

    四、读后交流,延伸美好

    一本书读完之后,并不等于就结束了,还可以把书中的内容引向生活,让学生体会到身边生活的美好。和学生共读《大卫上学去》后,我给学生留了课后问题:作者大卫·香农的绘本《大卫上学去》中最后处的裙子画得可真漂亮。这条裙子在前面已经出现过,你能找到吗?找到之后想一想,这条裙子代表谁?想一想,在生活中你看过谁穿的裙子非常漂亮,这个人和你之间有什么美好的故事。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是让孩子寻找图画中的秘密,感受阅读图画带来的乐趣。同时,把绘本延伸到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中的美好。

    五、联系生活,注重体验

    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既可以拉近与故事之间的距离,又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例如,在《我的爸爸叫焦尼》的导读课中,我跟孩子们讲述:爸爸买了两份热狗,我和爸爸在热狗店中吃了起来。如果你是正在吃热狗的孩子狄姆,会对售货员阿姨说什么话呢?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有的孩子说:阿姨,热狗真好吃;有的孩子说:阿姨我再买几个带回去给我妈妈吃……又如,绘本《獾的礼物》中,有一处情节是鼹鼠在獾的指导下剪出了一长串手拉手的鼹鼠,借着这个情节,我们班组织开展了手工制作的学习活动。学生积极行动,有的学剪纸,有的学折纸,有的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品,学生在体验中收获了快乐、提升了能力。这样的生活体验,让阅读源于读书,用于生活。

    六、有效阅读,事半功倍

    有效率、有效果的阅读,能够让学生的阅读能力迅速提高,这是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所在。首先,亲子阅读就是省时高效的读书方式。当爸爸或妈妈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时,亲子间互相交流,感情融洽,很容易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进而愿意自主地进行阅读。其次,读对成长有帮助的书才是有效的阅读。选择正规出版社的图书,阅读被时间、被人们公认的经典作品。孩子只有读思想端正、充满正能量的图书才能得到正确思想的熏陶,这对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正确的“三观”的确立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第三,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是扎实有效的阅读方法。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和思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阅读不同题材的整本书,可以刺激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可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孩子的语感;还可以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如果只进行大量的阅读,不懂得思考,就是死读书,收获甚微,这也就是部分家长的困惑所在:孩子读书也不少,为什么仍旧不会写话、习作呢?

    七、放下功利心,培养终生阅读者

    我们一般会把阅读书籍指向习作,为了提高写作能力,阅读过程中有的要求写读书笔记,有的要求画思维导图,有的机械地要求每天从哪一页读到哪一页,这些做法都是不合适的。带着那么多的任务来读书,就是功利化的阅读。慢慢地孩子会感觉有压力,继而反感,效果也许是适得其反的。

    其实,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对于习作的关注不是体现在写作方法、布局谋篇的方法指导上,而是体现在思想和认知的不断提升上。比如:读书多和读书少的孩子对同一现象会有不同的见解。对于不同的人或事,读书多的孩子会有更多的观点和看法,语言也就会丰富。读过十本书的孩子和读过一本书的孩子脑海中储存的词汇量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写作水平。

    多进行集体性的读书交流,对一本书各抒己见,多角度探讨,那么多学生思维碰撞的价值有时比绘制思维导图、写读书笔记的效果更好。教师应放下功利心,以认真的心、坚持的心培养学生的读书的习惯;放下功利心,认真进行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用担心孩子语文成绩是否能够提高,当学生在大量阅读中,量变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后,他们的语文成绩和综合能力都会在不经意中大大提高。

    钱理群老师说: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书。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读书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我们要通过整本书的阅读,从低年级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终身阅读者。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