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语文“学困生”也是课堂亮丽风景线 |
范文 | 陈丽韫 【摘要】一般来说,学困生总是容易被教师和其他学生遗忘,他们一直处在目光注意不到的角落。对于学困生,语文老师一方面要拓展他们的思维,另一方面又要给他们树立继续学习的信心与力量。语文老师要同时扮演多重角色,既做好文本知识的传授者,又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知己。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教育,对教师的教学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语文老师要同时扮演多重角色,既做好文本知识的传授者,又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知己。一般来说,学困生总容易被教师和其他学生遗忘,他们一直处在目光注意不到的角落。所以语文老师一方面要拓展他们的思维,另一方面又要给他们树立继续学习的信心与力量。 一、风物长宜放眼观,学困生的进步总会晚一拍 让每一个学困生都能相应地有所发展,每一次都有所进步,每一课都能快乐成长,语文老师才是最幸福的,这也是语文老师的职责所在。而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追求学习成绩,语文老师都喜欢好生,因为他们听话,成绩好,省事。而那些学困生,不仅学习差,纪律也差,所以大多被漠视了。语文老师对学困生的关注渐渐变少,会导致他们更加厌学,成绩越来越差,有失教育的公平。语文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整个生长过程,不仅关注学困生的成绩,也要关注他們的身心发展。在学习中,要俯下身去,多鼓励,哪怕有一点进步也好,让他们也感受到一丝温暖。看到他们在成长,对语文老师来说就是一种快乐。学困生也有情感,只要教师用心对待,用爱去浇铸,他们自然能体会。还记得有一次接到五六年前一个学生的电话,那个小女孩在初三时特叛逆,特调皮,具备学困生所有的特点。上课时,她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作业时常抄袭;又常顶撞师长。不出意外地,她初三还没毕业就退学了。她跟我谈了她现在的情况,然后突然说,语文老师,我特想你,很想回去看看你。她说,那时太调皮,太不懂事了,让老师操心了。听后,满满的幸福感。语文老师要做好自己的事,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快乐成长,就是最快乐的。 想起汪曾祺写的《受戒》,学困生就像小英子一家,他们就住在一个孤岛上。语文老师先要让他们在岛上自由地快乐地生活,就像英子一家一样,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葚,学困生也要有自己活动的场地。语文老师要让学困生从一个大门通向外边的世界,大门上贴着一副万年红的春联:向阳门第春常在,学困人家庆有余。 二、莫道昆明池水浅,学困生的智能需要教师唤醒 语文老师的心要向着阳光,必定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这些在潜移默化中会传递给学困生温暖的力量和希望。唯如此,学困生的向师性特点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为接下来的思想工作做好强有力的铺垫。最后,就是做思想工作,个别谈话,找出他们的多元智能。对于想学但学习困难自暴自弃的学生多给予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答疑解惑。对于近期遇家庭变故成绩波动大的学生多做思想工作,多给予理解。对于受到校园欺凌的学生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于家庭困难无父无母的少年给予生活上的关怀。 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有时候缺的恰是语文老师在不经意间就能给的。他们不缺智慧,缺信心,所以老师要少责备,多表扬,与这些学生有情感上交流,打通情感障碍,才能走进这些学困生的内心世界,这样与后进生就能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其实教育就像春风,以一棵树去推动另外一棵树,于是课堂上就涌动着生命的灵性,充满着智慧的灵光,是引力场、思维场、情感场,是人的生命的发展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困生,语文老师不能仅仅狭隘地去关注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要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只是思维上的点点闪现,也要给予鼓励,让他在班级有存在感,他感受到你的关注,就更容易与你进行感情沟通。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就人的需要层次而言,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被教师肯定、尊重、赏识的需要。教师要肯定他们也有好的一面;教师要尊重他们原先的认知水平;教师更要赏识他们在语文之外的表现。换言之,教师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将隐匿在学困生内心的长处一一打捞。在课堂评价时,语文老师的目光要遍布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有针对性地引导和鼓励他们。“针对”指对接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鼓励”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参与课堂的热情。有一次,语文教师问一学生《孔乙己》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周作人。教师幽默地说,周作人是作者的哥哥,也是一个大作家,但他可能写不出作者这么深刻的作品。语文老师没有批评他,经过提示,他也答出来了。可见,语文老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为他们本来就对学习丧失了一些知趣。教师要尽量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进而让这些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智能。那一点点的光亮,也许就会改变他们日后对语文的态度。 三、观鱼胜过富春江,学困生的素养在合作中提升 对于学困生,语文老师要帮助他们创设心理环境,心理环境的创设需要与物质环境的优化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素养提升的整体效益。让学困生进行合作就是创设的心理环境,它使课堂气氛宽松,学困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进而素养提升明显。 新课标对语文老师的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他们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语文老师进行教学的目标,不是仅仅让学生掌握一些字词句等,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生成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设置适切的教学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让学生都参与其中,让每个人的观点都得到展现,另一方面又让他们在活动中形成一种默契、一种习惯,一种自然地、主动地学习语文的态度。 合理的小组合作,能让学困生从无人问的状态,变成小组中关切最多的人。小组长可以帮助他们,副组长以及他的师友都可以帮助他。同时这些帮助又是贴着学困生的具体学情走的。教师会给学困生适当的学习任务,组长又会将任务进行分解,让学困生一点点地去思考、去体验、去完成。同时,教师可利用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老师可采取“固定式分组”与“随机式分组”相结合的方式。“固定式分组”是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当然在做游戏、进行表演的时候,为了让学困生坐一回组长,教师还得考虑采取“随机式分组”。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合作和展示的积极性,必须制定评价机制,虽然组建的学习小组尽量做到均衡,但事事无绝对,不可能做到完全均衡,所以评价机制的确定是针对整个小组的 发展、每个学生的发展而制定。为此,语文老师要从作业、上课展示、合作学习、单元测试、大型考试等几方面制定评价细则和奖励机制。班上每个同学的参与情况和完成情况将得到不同的分值,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合作和展示的积极性,同一个小组的每一位同学的得分也不一样。每周、每月都对学生的得分进行汇总,评选最佳个人和优秀小组,并让每个优秀小组谈小组合作的经验。为了更好地做好小组之间的竞争,同时避免有个别小组多次出现最后一名从而失去信心,培养小组长的能力尤为重要。出现问题时,学困生找小组长沟通如何解决小组内出现的情况。可见,教师要智慧教学,让学生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四、结语 学困生也有血有肉,只要语文老师用真心去感化,用真诚去交流,不放弃,多鼓励,他们往往都会被感化。最主要的是,语文老师要让学困生找到他们在课堂上的存在感,找到学习的那份渴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亲其师,信其道。语文老师也会得到他们的尊重,更关键的是能把他们转化成他们自己喜欢的样子。 参考文献 [1]田静霞.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7). [2]李宁.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