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思美人 |
范文 | 李慧芳 【摘要】屈原的作品历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学作品的顶峰。提及屈原的文学艺术特色,学者往往关注 “香草美人”这一意象,“思美人”这一情节则经易被忽略,笔者认为,这个情节的因袭与发展是一种有意义的研究内容。本文尝试从“思美人”这个情节原型的演变与发展,从另一个侧面探讨屈原的文学成就。 【关键词】思美人;屈原;因袭;文学成就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思美人”这个意象,在《诗经》中就已经存在了。《诗经》中的《关雎》《蒹葭》《汉广》《宛丘》四首诗都表现了一种美人在彼岸而我在此岸的忧愁感,将爱情的美丽与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四首诗,我们可以看作是“求女”诗的源头。 若是将《诗经》的两首情诗《汉广》与《蒹葭》看作“思美人”的源头,那么屈原既是继承者也是变革者。“思美人”这一意象,表现在《九章》中的“思美人”和《离骚》中的“求女”两个故事情节中。然而“求女”到了屈原这里就变了,不再是一首简单的相思曲,而是变成了一种带着文人色彩的失意之诗了。 屈原在《离骚》一文中提到了三次“求女”。每一次热烈的追求,都因为种种原因而失败,神女成为屈原心中一个不可得的意象。 屈原在《九章·思美人》一文中,同样塑造了一位求而不得的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诒。蹇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沈菀而莫达。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因归鸟而致辞兮,羌迅高而难当。” 对于这几位美人意象,多数学者认为有所指,在这里,思念美人不再是爱情故事,而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在屈原之后,中国就不再有真正意义上的“情诗”了,“美人”往往寓意着“政治的追求”。继承了这一题材的,正是和屈原一样失意的文人:曹植写了《洛神赋》,张衡有《定情赋》《四愁赋》,李延年写下《北方有佳人》,阮籍以《咏怀诗》第十九“西方有佳人”抒发不得志的苦闷,繁钦有《定情诗》,陶渊明有《闲情赋》。到了唐宋,还有李商隐的无题诗、贺铸的《青玉案》、傅玄的《吴楚歌》,有明代宋濂的《思美人辞》……从赋到诗再到词,都可以找到“美人”的影子。下面取张衡的《四愁赋》、陶渊明的《闲情赋》以及贺铸的《青玉案》作具体分析。 张衡的《四愁赋》全诗共四章,写因怀念美人而产生的愁思: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这位美人行踪缥缈,赠“我”宝物,“我”有心回报,却因路途遥远、困难重重而落空,“我”只能平添无限的思念和惆怅。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中,《四愁赋》有序曰: 张衡不乐久处机密,阳嘉中,出为河间相……时天下渐弊,郁郁不得志,为《四愁诗》。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雩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贻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通。 由此可见,张衡的《四愁赋》写于政治不得志之时,依托求美人而不得的感伤表达自己在政治上的挫折。表面看,作者是在“思美人”,而实际上,“美人”难寻这一痛苦寄托的是政治抱负和失意的心情。 与之前的“思美人”不同,陶渊明在《闲情赋》中发了“十愿”: “愿在衣而为领”“愿在裳而为带”“愿在发而为泽”“愿在眉而为黛”“愿在莞而为席”“愿在丝而为履”“愿在昼而为影”“愿在夜而为烛”“愿在竹而为扇”“愿在木而为桐”。这十愿,表达的是对美人的爱,然而梦不可及:“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陶只有“步容与于南林……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 陶渊明并不是一个自愿为隐的人,他有抱负,“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他担心不能实现理想:“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仕途的坎坷、官场的黑暗最终使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但是他仍“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苏轼说陶渊明继承了屈原的“美人”意象,是正确的。 宋代贺铸将这一意象引入宋词。楚辞与宋词风格相近,都以绮丽浪漫见长。以楚辞的“香草美人”入词,再合适不过。这样一来,婉约词也就能够借这一意象言志。张耒赞为“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确实是比较公正的评价。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陈延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这样评价这首词:“骚情雅意,哀怨无谐,读者亦不自知何以心醉,何以泪坠。”贺铸性情耿介,有侠气,有政治抱负也有政治才能的人,却因为家世关系,担任不为宋朝重视的武官,到四十岁才任文职,但仍然没有被朝廷重用。贺铸的词常以美人远去,来抒发才子失意、英雄末路的情感。有意思的是,贺铸豪放风格的代表作《六州歌头》与婉约风格的代表作《青玉案》同样都表达了一种失意的心情,然而《六州歌头》不为文人所赞赏,反而是借助了“思美人”这个文学传统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青玉案》,得到众多文人的欣赏、唱和。而这个美人意象自贺铸之后,在宋词中又不断出现,成为失意文人的一个精神乌托邦。 综上所述,屈原的《思美人》在“美人”这一意象中融入了自己的爱国之情,从此以后,大量的“思美人”诗词出現,“美女”成为落魄文人的政治寄托,丰富了文学意象。 参考文献 [1]郭建平.陶渊明集[M].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2] 陈延焯,杜维沫. 白雨斋词话[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编辑:陈岑)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