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研究 |
范文 | 曹依柔 张彦 摘 要: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发展过程中存在公众号类型重复、资源浪费、推广方式单一、用户粘性低、运营团队建设不完善、专业性不强等不足,需要结合高校特色、增加原创内容,加强资源利用、实现媒介联动,规范团队建设、提升内容质量实现其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高校;微信公众平台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9.030 微信公众号是基于微信APP所存在的移动平台,目的是为政府、企业、单位、组织传播信息和提供服务,具备灵活发布、快速传播、互动能力强、可承载服务、影响范围广和推广成本低的特点。各高校成立的微信公众平台,将学校品牌与微信公众号结合在一起,由高校作为主体进行运营,实行新的信息传递模式,为高校传递校园信息、实现高效管理、服务在校师生提供更快、更有效的交流平台和渠道,提高了学校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也为校园文化宣传工作开辟新的传播途径。 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必要性 1.1 政策推动的必然产物 “两微一端”作为目前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已成为高校传播信息、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总做的意见》要求高校为校园文化宣传工作开辟新的传播途径。201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重申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2018 年 5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要“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作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高校运用“互联网 +”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布校园信息,打造网络文化精品的主要阵地,对于加强学生间、师生间和学生与学校间的互动与交流,学习马克思主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有效地引导舆论导向,创造和谐的校园舆论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大学生群体的广泛需求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7年关于微信用户分析数据显示,微信用户使用的大多数为年轻人,其平均年龄在26岁,90%用户年龄低于26岁,86.2%用户年龄在18至26岁之间。大学生作为这一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微信、微博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路径,他们受新媒体的影响最大。面对海量的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涉世不深、判断能力不足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极易受到冲击,极易被部分居心不良之人散布的虚假、错误、荒谬的信息所迷惑,导致其价值观出现异化。高校微信公众号以全新的视野,积极关注网络与校园文化生活热点,充分发挥高校微信公众号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牢固占领校园网络文化的主阵地,主动引导并塑造高校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1.3 高校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高校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对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建设都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為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高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的运行,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实施网络文化项目建设,丰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内涵和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供给,推进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意识的塑造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播方面,实现高校育人功能。 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公众号类型重复,资源浪费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18年3月30日,全国2800高校建立的微信公众号超过4万个。高校微信公众号大多以大学名称或者学院、社团组织名称命名,由学校、学院或者学生社团挑选人员组织团队,管理和运营公众号。虽然高校公众号数量众多,但是学校和学院、社团组织发布的信息大同小异,推送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2017年,一首《成都》火遍大街小巷,几天后,全国高校的微信公众号纷纷发布以此曲调谱写新词的各自高校的“成都”,质量良莠不齐,造成了公众号资源浪费。 2.2 推广方式单一,用户粘性低 高校公众号的推广方法大多采取强制关注的方式进行,主要通过举行比赛为选手投票吸引用户关注,或者通过参加活动扫码领取礼品的捆绑式关注。为比赛选手投票时,将比赛的投票方式设置为“关注后方可投 票”,选手为了拉票会将链接分享至朋友圈,参加线下互动时,现场扫码关注账号,然后领取小礼品。这样的方法虽然增加了用户,但是用户群体极不稳定,比赛和活动过后,用户便会取消关注,用户粘性极低。 2.3 运营团队建设不完善,专业性不强 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的成员基本由学生组成,大多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技能培训,只是在上届工作人员的传、帮、带下开展工作,导致公众号发布内容有误、导向有误的稿件。2018年9月,石家庄某高校微博官微以笑话的形式恶搞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三位烈士,触犯法律和道德底线,受到众多网友谴责。高校微信公众号作为学校的宣传窗口,代表着学校的形象,虽然错误是学生犯的,但是大家会对相关老师、学校产生误解,影响老师和学校的社会形象。 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策略 为了促进高校微信公众号的发展,高校微信公众号可从结合高校特色、增加原创内容,加强资源利用、实现媒介联动,规范团队建设、提升内容质量等方面实现其发展。 3.1 结合高校特色,增加原创内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要求是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就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高校微信公众号作为高校传播信息、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要结合高校特色,坚持为本校师生服务的原则,深入调查本校师生的需求,增加原创内容。高校微信公众号可以策划并参与教工活动、学生活动、专题汇演、专家讲座、视频评选、文化服务等,进行新闻报道和评论,结合重要节庆日、时政热点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诸如“最美名师、最美学子、最美道德模范、改革开放四十年”)等活动,从学校师生出发,为学校师生服务,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 3.2 加强资源利用,实现媒介联动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还要遵循信息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加强与各个平台的互动,以实现资源的利用最大化。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利用社交软件微信、QQ等,鼓励学生在贴吧、今日头条等各类门户网站相互转发分享链接,增加曝光量,同时联合高校微博、微信账号,利用网络平台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将校内各学院、各组织的微信公众平台与校外媒体机构联盟,加强信息资源整合,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内容的分享,提高知名度。 3.3 规范团队建设,提升创作质量 建立专业稳定的运营队伍是保证微信公众平台长久发展的前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公开选拔优秀学生组成运营团队,并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亲自指导,规范团队建设,根据团队人员的各自特长进行明确分工,进行推送内容的选题、编写和发布,并定期开设相关的新媒体课程,对运营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团队成员文字处理能力,音、视频的拍摄与后期编辑能力,动画、动图、H5移动微场景等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提升创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来诗瑶,陈美玲.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分析——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公众号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06). [2]孙麒杰.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应用情况与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7,(24). [3]苏翩翩,魏立娟.利用微信公众号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J].黄山学院学报,2017,(04). [4]向令,曹丹.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策略研究——以四川大学微信公众号为例[J].视听,2017,(0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