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
范文

    张潇潇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各大高校的基层团组织都是凝结和提高高校青年学生活力的重要基地,但是囿于其活动组织形式和宣传方式通常拘泥于传统,因此往往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充分地凝结青年学生的力量,使青年学生的活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而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顺应当前这个时代媒介融合发展的潮流,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抖音等新兴的自媒体平台的力量,使基层团组织在高校青年学生群体中的感染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和提升,使其能够吸引更多高校青年学子的目光,提升团组织个体乃至整体的活力。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管高校的基层团组织采用怎样的形式来提升青年学生的活力,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和方式——也就是全面激活人才活力和积极性的方式都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发展才能够立足于稳定的基础上,获得长效提升,感染更多青年大学生。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 ?高校基层团组织? ?组织活力? ?活力提升? ?路径研究

    当前许多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早已充斥着各类新媒体形式,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高校的基层团组织无法有效地将这些新媒体形式融合在其日常的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必将会由于其形式和内容上的落后而不能充分发挥对青年学生的引领作用。而团组织的发展,不仅要有效地借助和依托新媒体这一平台,使其作为表达组织自身积极内容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也不能够忽略其开展各类活动的最终目标——为高校培养具有综合的发展潜力的人才。而在这一目标实践的过程中,积极心理学这一视角,其能够帮助基层团组织干部更好地挖掘青年学生的潜力,看到他们身上积极成长的一面。因此,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发展视角,同时依托新媒体平台为主要的发展手段,高校的基层团组织才能够获得与时俱进的发展,其活力才能够得到长久的提升[1]。

    一、浅析当前高校基层团组织运用新媒体技术的现状

    虽然当前许多高校的基层团组织已经在当前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开始在其工作过程中引入各类的新媒体平台和技术,例如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来推广其自身的活动、并普及思想教育等等,也取得了一些比传统的宣传和教育方式更加优良的效果,但是由于在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许多的团支部工作人员并未能够在较高的程度上掌握运用新媒体宣传技术的能力,就拿微信公众号来说,虽然许多高校的基层团组织都开设了自身的公众号,但是却由于其运营过程缺乏足够的原创性、创新性甚至受到经费的局限,因而未能够有效地吸引高校学子的注意力,大多平台往往通过捆绑关注,工作人员转发或定期开展投票活动等方式“被动吸粉”,而很少能够“主动吸粉”。如此一来,即便一整个高校所有的学生都关注了这一平台,其实际的转化效率也较低[2]。更遑论通过这一平台及其作用来为高校培养综合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积极心理学举措的引入也无可依托。

    二、基于積极心理学视角,借助新媒体手段提高高校团组织活力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高校的基层团组织一般采用的都是线下的活动组织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凝聚青年学生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形式上的相对局限,因此很难对吸引青年学生的注意力起到良好的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年学生的综合潜力也很难得到激发,而在其活动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方式也更是难上加难。而如果能够丰富当前高校团组织所采用的新媒体形式,从以往的线下活动扩展到线上平台,如树立青年榜样、优秀典型个人或集体,学生能够参与短视频拍摄、公众号文章宣传转发以及论坛讨论等等吸引青年目光的内容,学生就会在这些线上的平台中感受到自身所能发挥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富有存在感,并且在参与这些丰富活动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作为个体的积极潜力所在——而这也正是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

    除此之外,借助线上新媒体的形式,高校团组织所组织的活动也不再拘泥于以传统的为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主的一些形式,而是能够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并在其中以各个角度诠释积极心理学的意义[2]。例如,高校的团组织平台可以在其自媒体平台发表各类近年来励志青年的文章,并鼓励组织成员共同拍摄一些励志短片等等,以此来让关注其平台的广大高校学生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人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生活着,并从中挖掘到自身生命的更多的可能性。这也就是积极心理学视角所提倡的,激发个体的潜力,使其积极面向得以充分发挥[2]。

    三、如何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借助新媒体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一)提高团组织干部自身的素质建设水平

    高校团组织要想充分发挥其在引导青年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就必须首先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及敏锐的洞察力的团支部成员。只有在这批先进成员的带领下,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才能够得到及时的洞察,也只有在这一基础之上,青年学生内在的积极潜力才能够充分地被激发出来。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高校团组织成员本身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不断积累关于积极心理学知识的认识,不仅仅是将理论想法挂在嘴边,而是当遇到一些处于迷茫期和叛逆期的青年大学生的时候,能够帮助他们分析迷茫心态产生的原因,看到自身的内在价值,进而采取更好的措施,去面对成长的必经之路——迷茫的转折期。其次,团组织成员还必须随时随地关注新媒体平台在团组织和学生沟通之间所能起到的作用。可以经常举办一些线上的分享或匿名投稿活动,团组织通过这种方式密切联系群众。同时,学生也能够把团组织线上媒体当成倾诉自身心事的“树洞”,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学校的支持,从而更好地找到自身的奋斗目标。

    (二)搭建一个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以往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局限性就在于,其无法充分发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的作用。这主要受制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的主要工作是学习,就是线下活动的时间有限,机会也有限,无法真正和学生建立深层次的联结和沟通。其次是形式上的局限性,因为当前的大学生兴趣广泛,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教育内容,其兴趣点更多地集中在明星、娱乐、艺术和时尚等方面,在这样的前提下,传统的线下的思想教育活动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起到预期的作用。而通过新媒体的形式,就能够扩展团支部和学生进行对话的形式,也就是说,团支部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线上活动,如共读一本书、共同讨论某个时政问题等活动,来让学生对于团支部的思想教育内容有更加直接和深刻的体会。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团支部组织人员也可以借助微信群、qq群等方式,来实现和青年学生的及时沟通,在双方共同讨论一系列时政问题、思想问题的时候,能够不断深化双方的联系,以此来为现代的大学生搭建一个稳定的团支部思想平台,成为其大学四年发展的依托[3]。

    (三)加强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基层团组织新媒体阵营建设

    当前在新媒体领域盛行着一种“社群”的概念,也就是通过某些特定的主题活动来吸引长期的社群會员,社群搭建的基础是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而在这一社群搭建起来之后,团支部的成员就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以挖掘大学生的综合潜力为目标的线上活动。并且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不断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此来加强团支部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对于在大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阻碍的学生,团支部也可以借助线上新媒体的平台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干预,以此来避免其状况进一步严峻。例如,2018年采用新媒体平台与学生互动过程中,就通过某位学生周围同学和舍友的反映,发现其存在着沉迷手游、经常不上课的问题,仅大一上半学期就有5门课程不合格,如此下去必将会影响其长期的发展,甚至会影响正常的毕业。因此,团组织干部通过新媒体平台与该生取得联系,得知其也同样因为沉迷游戏的行为和状态自身备受困扰。在充分了解其问题和心理困扰的情况下,团支部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老师,采取了积极心理学和焦点解决技术等心理学干预手法,为这位学生设定了阶段性的进步目标,同时通过班级群打卡制度,先帮助该生恢复正常的生活作息,进而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学习活动,最后帮助他逐渐从沉迷游戏的现状中走出来。如此一来,团支部的线上平台的力量也会得到反哺和巩固,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实际作用[4]。

    四、结语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往往很容易受到各类媒体平台碎片化信息的影响,而在其大学四年期间产生不同程度的迷茫心态,找不到目标和方向感,不知该如何从当下做起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都是现存的不容小觑的问题。而高校基层团组织恰好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但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一方面抓住积极心理学这一重要的视角,另一方面借助当前这一被广泛采用的新媒体形式,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够更好地吸引青年大学生的有效关注,于他们建立长期沟通,同时借助积极心理学的力量,帮助其实现终身的成长[5]。

    参考文献:

    [1]蒋秀萍,王彦春,张兆昌.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凝聚力的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4,(02):177-178.

    [2]张翔,徐长安.利用新媒体提升高职院校基层团学组织影响力的策略探讨——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06):33-34.

    (本文为2018年度江苏省学校共青团研究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YB2018067;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