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纸媒转型与全媒体流程再造 |
范文 | 刘国良 当前,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推进与市场竞争压力下,传统纸媒纷纷迈出数字化转型和跨媒体发展的步伐,纸媒转型已成大势所趋,要实现一次采集、整合利用、多次发布、资源共享,实现新闻资源最大化利用,流程再造是其中重要环节。 全媒体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在北京奥运会上,由于网络采访权的放开,网络新闻的二次传播一举变成一次传播,第一时间获得新闻,第一时间、多渠道发布,更多的是采用网络直播、全程实录。这种转折,或许可以看成是纸媒与网络竞争量变到质变的体现。 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纸媒无论在新闻资源、传播方式、传播手段等诸多方面,都显得捉襟见肘。虽然在奥运会报道中,国内一些报业集团进行了一些多媒体传播的尝试,取得一定实践成果,但这仅是纸媒转型的初步尝试和探索,从总体上受制于纸媒传播介质、传播方式、传播渠道等限制,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纸媒需要加强自身改革,构建全媒体传播的数字化平台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1实现24/7动态新闻传播需要 24/7新闻报道模式,即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新闻报道,亦即滚动新闻报道。纸媒要想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构建全媒体的数字化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方才能实现一次采集、动态整合、多个渠道、多次发布、多次传播,而不再是过去的仅有文字、图片相结合的报道。 2旨在最大化利用新闻资源 当前,在独家新闻、独有资源愈发稀有的传媒竞争生态下,以往趋于静态的“新闻策划观”和滞后迟钝的采编机制,显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报业内容生产的需要。体现媒介融合策略的“动态新闻生产观”,或日“动态新闻管理”,应是未来报业传媒内容实现价值增量的智慧所在。 以构建全媒体新闻平台为创新契机的报业集团改革,关键在于在内部以动态新闻生产观促成内容产品升级,进而延伸新闻生产链条,使内容资源优势可在报业集团内部实现信息资源的良性循环,在外部则整合集团各系列传媒品牌优势进行媒介融合,这些任务可在全媒体数字平台上实现。 从案例看全媒体构成机制 2007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数字报业实验室公布了第一批数字报业创新项目,首批申报项目总数有62个,其中57个来自报业集团/报社、5个来自科技公司。从目前率先进行报业数字化转型的情况看,报业集团由于有着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走在了转型前列。 2008年3月,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8月26日,其创建的“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通过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专家验收。在这一全媒体数字平台中,集团记者采集的同一个内容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素材,进入全媒体数据库,经过二次加工和二次编辑,然后由各媒体各取所需,再通过深加工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新闻产品,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发布。初步实现了一次采集、动态整合、多个渠道、多次发布的数字化传播。 1媒体构成 为适应转型需要,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产业架构也做了相应调整,初步形成了包括纸质报、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电子纸移动报、户外视屏等比较完备的全媒体产品方阵。在发展战略上,集团以报刊出版为主业,核心业务、成长业务、新兴业务梯次配置。 第一部分是核心业务,即主打本地市场的三张日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和《今展6点》;第二部分是成长业务,包括主打全国市场的报刊和DM直投广告、创意策划等;第三部分是新兴业务,即基于网络传输手段的新媒体。 2组织结构 新构建的全媒体新闻中心相当于集团内部的通讯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总编室,在中心内部起新闻指挥作用,协调子媒体;二是采访部门,负责日常采访;三是数据信息部,负责稿件标引、背景资料搜集、针对大事件的前期资料整理以及视音频素材的编辑整理。此外,集团还创办了一个虚拟组织——YMG特别工场,一旦有突发或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由全媒体新闻中心牵头,其他各种形态媒体临时抽调人员组成。 3硬件支持 集团所有记者全部归属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配备较为齐全的采访“武器”: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移动、联通两种无线上网卡,一台照相机,一台摄像机,一部智能手机,可以同时满足手机报、水母网、电子纸移动报、纸媒文字图片需求以及网站、户外视屏的视频需求。 4运行机制 “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共分个人平台、待编稿库、资料中心等9个功能模块,包括待编稿库、历史资料库和成品库三个数据库,实现了用户管理、内容管理、线索管理、选题管理、任务管理和数据库管理的统一。 全媒体流程再造的运行 1采访编辑 全媒体新闻中心投入使用后,集团所有记者全部归属全媒体新闻中心,各个媒体只是一个编辑部。在全媒体数字平台,记者采集的内容是同一个素材、不同的种类,有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以及相关的文件,经过记者个人工作空间进入集团全媒体数据库,经过二次加工和二次编辑,然后由各媒体各取所需选取内容,后经过各自深加工,按照传播速度的快慢,通过多种媒介逐级发布、传播,满足不同受众的多元信息诉求,同时展开与读者的互动,开展数据库营销。 2整合共享 全媒体数字平台,可以说是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从集团层面对新闻采编流程的再造,集团所有记者提供“初级新闻产品”。为避免媒体的同质化,新闻中心和各媒体之间的稿件分两条线:一是特约稿件,设定保护期,为特定媒体专供,保护期内其他媒体无法看到;二是待编稿件,除特约稿件外的所有稿件进入待编稿件库,纸质报、手机报、电子纸移动报、网站、公共视屏等媒体编辑部各取所需进行“深加工”,然后重新“排列组合”,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新闻产品。 3制度保障 第一、统一用户管理。全媒体数字平台可与采编、图片、网站等各系统无缝对接,对所有用户提供统一登录标识。 第二、统一内容管理。全媒体数字平台作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图标、动漫等多媒体内容的统一人口,系统为用户统一提供内容存储空间,可把所有资源集中于平台上。 第三、统一线索管理。来自热线电话、互联网、电子邮件甚至QQ、MSN的线索都统一管理,呈现在平台上,所有记者可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浏览选用。 第四、统一选题管理。利用这个平台不同部门可以方便一起完成选题策划,人员本属于不同部门,但在统一选题中要统一行动,分工协作,如包括多媒体采访和资料准备工作等。根据选题分配完成的多媒体采访内容,提交平台后会自动关联,选题负责人及各媒体编辑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控。 第五、统一任务管理。各媒体的任 务布置和完成任务情况,都可以在系统完整地保留,以便于绩效考核。 第六、统一数据库管理。全媒体数字平台统一管理待编稿库、历史资料库、成品资料库,利用知识管理、搜索引擎等,为记者编辑提供资料查询服务。 全媒体流程再造中需注意的问题 纸媒转型过程中,流程再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这要与媒体组织战略目标的转变、组织结构的调整、媒介理念的重塑、组织文化的转变等诸多环节相配套同时推进。所以,在纸媒构建全媒体数字化平台时,就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同步推进。 1旧有规制的制约 当前,国内的一些大型报业集团已经展开融合实践的探索,借着数字化向着跨媒介的传媒集团发展。但旧有规制仍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媒介的转型。如跨媒介的制约、跨地域的制约、跨入资本市场的制约等。 2组织结构的调整 搭建全媒体的数字化平台,就是要通过平台实现新闻资源在不同媒介间的共享、整合,实现新闻资源价值最大化。要实现上述目标,集团就需要根据受众市场细分的需要、根据全媒体数字化平台的要求,对其所属媒体进行优化、重组,根据其定位和传播方式进行调整,在组织层面给予保障。同时,集团内部各媒体编辑部,也要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媒介理念的重塑 报业集团实现数字化转型,媒介内部所有人都要从战略的高度转变观念,进行媒介理念的重塑。如集团内的各家责任主体都要接受经济效益指标的考核,如果没有媒体愿意把自己的独家新闻拿出来与兄弟媒体共享,在这种情况下,全媒体数字化平台如何推进?在转变观念的同时,构建全媒体流程时,需要明确集团内各媒体的责任和义务。 4业务技能的提升 纸媒转型,对于新闻从业者个人而言,最大的改变不是强化发现和采集新闻的职能,而是强化加工新闻和信息的职能,也就是要通过对新闻与信息的整合,提升内容产品的品质和价值,通过裂变与聚合,形成新的内容产品,从而促成媒介集团中产品链和价值链的生成。 全媒体数字化平台的搭建,要求记者由过去单一的文字工作者向综合型的传媒人转型,不再仅仅是一次采集完成,而是要熟悉多种媒介类型的内容生产,要利用多种采访手段进行动态跟踪报道,这对记者的个人素质、新闻视野、价值判断等都提出了挑战;对编辑而言,如何对平台上的多媒体资源进行策划组织报道,最大限度地利用集团内部多媒体资源,通过“深加工”最大化体现新闻事件的价值,也是个现实课题。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